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007460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历史教材的新变化及新对策摘 要:2016年9月投入使用的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是多方面的,统编教材更重视时空意识的培养,更强调证据意识的养成,更注重价值观的内化,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也应采取新对策,比如增强历史时空意识、加强史料分析、培养历史价值观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材;时空意识;证据意识;价值观2016年,统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在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新教材的总体感受是“高、大、上”。“高”,即高度契合,新教材的内容高度契合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设计思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采用“点线”结合的方

2、式呈现历史面貌,精选的史实更贴近时代,更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状况;“大”,即立意远大,新教材充分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也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融入历史教育中;“上”,即史料至上,新教材精心设计了“史料研读”栏目,强调基于史料分析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增加了文物、地图等史料,积极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学生求真、求?态度的养成。一、基于素养提升的教材新变化新教材强调能力立意,凸显素养提升。综合各板块教学内容,新教材有以下几点新演进。(一)重视时空意识的培养历史史实需要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诠释、分析,才能理解

3、历史的本质。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15。据此,一方面,新教材更注重历史发展的脉络,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主要表现在,新教材在单元标题前增加了朝代说明,从而更准确也更突出反映出相应历史阶段的特征。如第一单元的标题为“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相比于老教材,增加了“隋唐时期”四个字,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为繁荣与开放,从而更好地把握单元主线,掌握单元主旨,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规律。老教材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同时,加入了学习主题模块,如科举制的创立中外交往与冲突等。新教材更注重把一个朝代的相关

4、史实相对集中,以便学生形成更好的时序意识。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例:这一课讲述了隋朝统一、治理国家的措施、隋朝灭亡的过程,把隋朝兴衰过程在一课中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得学生对隋朝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更清晰、完整、体系化。而在老教材中,关于隋朝的史实分散在第1、2、4三课中,割裂了隋朝的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不利于学生对隋朝形成完整的认识。另外,新教材更注重历史地图的运用。历史地图可以很好地将历史课堂上的知识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2。新课标也提出要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16。新教材中有很丰富的地图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能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5、加深学生的理解。如盛唐气象,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中,学生能直观地看出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宏伟、结构严整、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市、坊分开,再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唐朝的商业受到空间限制。据统计,七下共有18幅历史地图,包括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交通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这些地图能提供丰富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空间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更透彻、更全面,树立起分析历史问题的空间意识。(二)强调证据意识的养成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具有科学性、真实性的整合型社会学科。所以探究历史史实需要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分析、归纳,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认识。老教材给出的结论比较多,新教材则注

6、重通过分析教材上提供的文物、文字等史料,让学生自己提炼观点。新教材在课文编排上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增加了“材料研读”部分,如第6课北宋的政治。材料研读:宋史?职官志记载“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3。学生对“通判”这一官职比较陌生,但是通过分析材料,就能归纳出通判的职权为管理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监督。所以“材料研读”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会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史实的重要性,并形成历史发展的证据意识,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观念。二是每课的历史图片

7、更多了。图片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纵观整本书,最少的一课有3幅图片,最多的一课有22幅图片,大量有针对性的图片增强了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增加了直观性,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更好地辅助了课堂教学。如宋代经济的发展,向学生展示了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通过这些图片,学生可以从颜色、样式、花纹等方面直观感受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烧制瓷器的各自特点,从而体会课文中所说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三)注重价值观的内化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具备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历史课堂上必须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即统一的历史必然趋势和领土主权意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8、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立到隋、唐的建立与发展,从唐朝的灭亡到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从北宋的局部统一到元朝的大一统,最后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许多史实都表明祖国统一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平稳发展。就算在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大一统”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台湾及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一直是热门话题,也事关国家根本利益。笔者数了一下,七下中有13处涉及了台湾及钓鱼岛地区,还有13处涉及了南海诸岛。虽然学生对日本、东南亚国家非法占领钓鱼岛、南

9、海诸岛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并不清楚钓鱼岛、南海诸岛何时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事”栏目就专门介绍了钓鱼岛、南海诸岛从明朝开始就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目的就是强调国家对边疆地区的主权意识,体现了高度的国家意志,让学生明白台湾及钓鱼岛、南海诸岛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现在国家对于钓鱼岛、南海诸岛的主张都是正义的,要拥护国家的决策,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基于新教材的教学新对策基于新教材的新变化,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相应对策。(一)理清历史发展的时空体系 有效构建历史学习的时空意识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知道历史发展的时序,

10、而时序必须放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窥探最真实的历史。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养成。一是时序观的培养。有效培养时序观念的实践策略主要有3种:(1)时间轴;(2)大事年表;(3)历史图表法。以时间轴为例,制作时间轴能帮助学生梳理纷繁复杂的历史史实,从而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第二单元6、7、8三课讲述了宋辽夏金政权并立年代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与和。因为涉及的政权比较多,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很多同学学完后在以下两个方面会有模糊:北宋、南宋、辽、西夏、金这些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北宋、南宋分别与哪些政权并存过?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充分利用了时间轴,向学生展现了宋辽夏金

11、时期各个政权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如图1所示。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晰地得出这一时期各个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为: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另外通过时间轴上各个政权的存在时间,直观地归纳出北宋和辽、西夏、金并存过,南宋和西夏、金并存过。(二)精选、精研史料 从多种渠道拓展课堂的容量、视野梁启超认为:“凡立一义,必凭证据。”4历史研究亦是如此,史论的得出必须从史料中来。史料是对教科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也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史证意识的有效手段。史料的来源有多种途径,笔者就其中的3点谈一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是精选合适的文字史料。笔者认为选取文字史料需要遵循3个原则:准确性、真实性、适

12、切性。如在讲授“宋词”时,笔者列举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词来分析他们的不同风格,同时补充了三人的生活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会对词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反映。二是挖掘图片的隐含信息。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幅图很容易被教师忽略掉,就是日本的和同开?,这是由日本遣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的,教师应该联系第3课盛唐景象中的开元通宝一图,通过两种钱币的对比,让学生知道日本的这种圆形方孔钱和钱币上的字都来源于唐朝,得出唐朝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所起的深远影响。三是开发博物馆资源。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师的讲授内容,有

13、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5。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只用了“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一句话形容清朝的手工业,因而学生是无法了解清朝手工业的?l达程度。所以,在学完这一课后,笔者便布置了一项作业给学生:利用周末去南京博物院,分别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清朝瓷器和织绣,并用自己的话对这件瓷器和织绣进行描述,上课时向同学介绍。从而让学生感受清朝手工业技术的高超。(三)基于情感认同 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 培养历史价值观 深化家国情怀当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家国情怀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

14、会的认识上,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纵观新教材,“统一”是一条主线(前文已论述),如何从“统一”这条主线入手,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呢?笔者翻阅了近3年的南京中考卷,每一年的材料题都会考查“大一统”的知识点:2015年第26题第2小题“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第3小题“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016年第26题第2小题“上述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2017年第26题第1小题“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第4小题“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元明清三朝的共同历史作用”。可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是重点考查对象,值得教师重点关注。在

15、期末复习中,笔者专门让学生在时间轴上梳理从秦朝到清朝的朝代更迭,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各个朝代出现的盛世局面。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更迭顺序,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王朝的盛世局面,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白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拥护国家统一,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总之,新教材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课标,用活书本,引导学生发掘史料,演绎史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知到行,将书本变成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媒介,这才是历史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当然,随着对新教材研究的深入,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会越来越准确,将会有更多的教法与学法出现,新教材的“历史谜团”也将“拨开云雾见月明”。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马德元.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2016(8):21.3齐世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30.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7.5陈良根,胡军哲.博物馆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