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03672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失街亭》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失街亭 罗贯中教学重点 1、 了解小说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 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 4、 了解诸葛亮深谋远略、赏罚分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和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教学方法讨论法学法指导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题解及作者介绍先给大家讲一段罗贯中佚事。有乞丐相约到罗家乞讨,因为沉迷在写作中的罗贯中会让乞丐自己动手舀米。从这个故事可见罗贯中在创作时贯注了全副精力。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

2、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的丰富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清徐谓仁、徐柄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

3、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写,删去了像司马仲相断狱,孙秀才发现天书和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扩充了篇幅,从而成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

4、篇巨著。 二、分析课文三国演义善于描写战争,街亭战役可以说是三国中被精心描述的一场战争。这次战役是以蜀汉和诸葛亮的失败而告终,但是通过战争精心刻画诸葛亮、马谡、司马懿等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三嘱三笑三探三哭更能凸现人物的性格。 诸葛亮“三嘱” 说利害: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军皆休矣。 说对手: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恐汝不能敌之。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用兵谨慎 说兵法:下寨必当要道之处。戒之!戒之! 马谡“三笑” 小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魏兵如何敢来! 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 纸上谈兵、狂妄自大、麻痹轻敌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司马懿“三探” 令次子去探前路若有兵守御,

5、即按兵不动。 引百余骑亲自来看。 知己知彼、善断敌情、富有才能当夜调度 诸葛亮“三哭” 揭示出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终于蜀汉、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 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孔明大哭不已:。吾想! 三、结构图解 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一)情节的开端 再叮咛孔明遣将 (12) 立誓言马谡领命 (二)情节的发展 套兵书屯军山顶 (3) 拒谏言留下隐患 (三)情节的高潮 探虚实司马布阵 (46) 被围困街亭尽失 (四)情节的结局

6、 想补救为时已晚 (7) 回汉中前功尽弃 (五)情节的尾声 明军纪泪斩马谡 (89) 思先帝孔明责己四、人物分析 思考: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 衬托手法: 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2. 直接描写: 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勇于自责:街亭失守

7、后说:“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有情有义,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欢马谡,尽管马谡自缚来见,还是挥泪斩马谡,但答应替他抚养子女。 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五、总结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艺术形象之一。作者把这个人物作为理想中的“贤相”而加以尽情地美化和颂扬。失街亭中,作者没有像其他章回那样神化他,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展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文中通过街亭争夺战,双方统帅反复较量,优势、劣势的互相转换,突出地刻画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他的

8、突出特点是谨慎、大胆果断、知彼知己、料事如神、严以律己、赏罚分明。 谨慎,在街亭防守问题上表现得极为充分,一再指出街亭的战略意义,并指出司马懿、张之能以引起马谡的警惕,当马谡接受任务后,不仅调了精锐部队,而且特选老成持重的王平去作马谡的助手,对防守作了具体交代,惟恐两人有失,又继派高翔;当考虑到张翔非张邰对手,又再派魏延到街亭,加固防线,将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胆果断,集中表现在“空城计”这一场面里。当时西城空虚,重兵压境,众官失色,实力悬殊,打、守、退都势在必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镇定自若,当机立断,大开四门,登楼焚香操琴,吓退司马懿,化险为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敢于出奇制胜,一方面

9、固然由于他的知彼,更重要的还是他的胆识过人,从而取得成功。文章一开头,他就断定司马懿必取街亭,街亭失守后,又保证了蜀兵安全后撒。空城计时,不仅预计对方会错断,而且料定敌人必走山北小路,事先让关兴和张苞在武功山埋伏疑兵,同时估计中计后的司马氏必再来西城。这都有力地表明了诸葛亮知彼知己,料事如神。文章第七节当孔明接到街亭、列柳城失守的战报时,跌足长叹“此吾之过”,在斩马谡这一情节中,对全师而还的赵云,亲引诸将出迎,并厚加赏赐。对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的马谡,并不因为义同兄弟而徇情,照样明正军法,并深恨已之不明,用人不当,请自贬丞相之职。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诸葛亮称许他为“非等闲之辈”,能分析敌情

10、,调度有方,老谋深算。但他知人深而不透,只知诸葛亮“谨慎,多计”,而不了解诸葛亮在特殊情况下会行险,设空城计来出奇制胜,这正是他不及诸葛亮的地方。 马谡,是守街亭的主将,他骄傲轻敌,麻痹自满,甚至狂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只知死背兵书,主观地布置和命令,拒不接受王平的正确意见,辜负了孔明的期望和重托,破坏了全局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十足的军事教条主义者,给蜀兵造成极大的威胁,“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六、延伸思考:街亭失守、责任在谁?联系实际,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1、建议阅读中国古典长篇名著三国演义。 2、联系课文内容,运用创新思维联系现实生活对失街亭谈些新的看法,写一篇读后感。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