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和表达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所在.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00361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累和表达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所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累和表达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所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累和表达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所在.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和表达,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所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是“提高质量”,培养和落实核心素养是质量时代的要求。“核心素养”好比影响个人终身发展的种子,引导着生命机能的运作,生命的成长,终身的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大素养。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层次和侧重。小学段,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呢?1.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强调的就是语言的积累。学习语文是?谋乘锌?始的,这是流传两千多年的我国宝贵的教学经验

2、。可是,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重心一直偏向文本内容的理解、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方法规律的传授。这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予以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扭转和落实。例如:草原这篇课文有许多优美而富有特点的句子,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梳理之后,可以抓住“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语句体会,领会其表达方式,加以积累。小学生的语言缺少修饰成分,都是简单的大白话,缺少丰富多彩的表达句式,词语句子的学习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大有裨益。每篇课文对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是这篇课文包含的字词句式,句型是表达的最小单位,句型越丰富,学生的表达越生动,语言材料积累越多语感越

3、好。丰富语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是儿童阶段大量语言积累的价值所在。2.语言表达是学习语文的重点。学会语言的标志是会运用,因此我们要关注表达,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变。怎样将课文语言输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变为积极语言,主要的办法是尝试运用。因此,我们不妨改变一种思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语文课会更有效。以月光曲一课为例,按照表达的思路设计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贝多芬的认识。贝多芬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名气很大,他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贝多芬有着卓越的音乐才华;贝多芬十分同情热爱穷苦人民这样介绍贝多芬只有观点,没有材料,我们说话要有观点,有事实

4、。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你的上述观点的材料,练习说一段话。往往学生在需要表达时学习阅读是最有效的。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寻找材料的过程就是对课文感悟理解的过程。然后请学生把找到的材料整理成一段话,要求:选一句话作为总起句,从文中选择材料组织成一段话,还可以加上课外选到的材料。语言表达要连贯,有条理,有说服力。语文课最大的价值是语言的吸收和输出,利用课文创设语境,将可理解的消极语言通过尝试运用变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这是语文的核心任务。若能够让学生把小学阶段学到的300篇课文都变为积极的语言,我们的孩子便表达无忧,沟通无碍,我们语文教师也功德无量。3.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

5、基本目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书”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语文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重任。习惯和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读书的兴趣是读出来的,因此,读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时间赛跑一课,主要叙述了两个中心事件:“时间易逝,一去不回”“我和时间赛跑,取得成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种读的语言实践活动,将第四段变换为诗句的形式诵读;师生对比品读第四段反复出现的、最能表达父亲情感的词语;仿写第四、五段,表达自己对时间的认识等。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感悟到弥漫在文章里的淡淡的哀伤,以及由哀伤而萌生的执著,还领会到林清玄的散文表面上看似轻轻浅浅,却别有一番韵味。课后组织学生拓展阅读林清玄的其他散文。比较阅读叙写时间的文章,如朱自清的匆匆,组织召开专题读书会,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被激发,能力得到训练,习惯慢慢养成。积累表达和读书实践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翼,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心中有数,执行有力,掷地有声,语文教学将呈现出清清朗朗的一片蓝天。 西安市翠华路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