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01970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学案 鲁人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学案【学习目标】1、 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 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案例剖析】 文章开头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用心领会“心为形役”“已往之不谏”“迷途”“昨非”这些词语的含义,说说作者辞官的原因。 领会文章词语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定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人生情感和行文时的处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世界观。由此我们可以分析: “心为形役”,心为形体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为了免于饥寒

2、,违背自己的意志却做了官。“已往之不谏”,过去做错了事已经改变不能改正。“迷途”指出仕。“昨非”指做官为非。 作者辞官的原因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文中没有涉及到官场黑暗的情形,而仅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说是“不谏”“迷途”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用语轻轻而过,表现作者洒脱、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学法导引】1、 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2、 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的文体特点、写作特色及情感的体现。 “辞”即“赋”,要求铺张扬厉、用韵并讲求辞藻色彩和骈偶。在这样多种形式的要求下,陶渊明运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形式很好地为内容服

3、务。本文旨在说明“今是而昨非”,而对“昨非”一笔带过,而竭尽全力突出“今是”,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三、四两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而且行文注意对仗骈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保持了辞赋的用韵并讲求辞采华美的特点,又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增强了赋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辞赋具有了抒情诗的部分功能。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作者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借助景物的形象描写。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动人的例证。全辞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可称是一首散文诗,或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锤炼推敲,精心选择一些自诗经以来诗人惯用的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结构严谨而周密。辞赋向来讲究章法结构,汉赋甚至形成了公式俗套。本文虽属抒情小赋,但也很注意结构安排。归去来兮辞的写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代,但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费力不

5、讨好。因之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使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触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末尾一段带有总结性质,准备乐天安命了此一生,抒发的是一种知足保和的消极情绪。全文首尾贯通,中心突出,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现。 【巩固发展】1、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从下列语句中找出来,翻译全句并表明这些词语的含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复驾言兮焉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欲何之 2、完成下列

6、各表。 字词性 例句 释义 之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之子于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结构助词 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 何陋之有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马之千里者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字词性 例句 释义以介词 既自以心为形役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王语暴以好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余船以次俱进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连词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木欣欣以向荣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中丞匿溷潘以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字词性 例句 释义而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7、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5、背诵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坦然襟怀。 拓展创新 一、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

8、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6、 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7、 “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亿以惠爱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 足以为酒 A相同

9、 不同 B不同 不同 C相同 相同 D不同 相同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9、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

10、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完成10-12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解释句中加

11、粗的词。 亦不详其姓字 详: 性嗜酒 嗜: 既醉而退 既: 或置酒而招之 或: 不慕荣利 荣利: 环堵萧然 萧然: 箪瓢屡空 屡: 忘怀得失 忘怀: 11、在括号内填上下列词的意义或用法。 焉:因以为号焉 (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焉用亡郑以倍邻(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其:亦不详其姓字( ) 亲旧知其如此(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一人专心致志( ) 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若入前为首,寿毕,请以剑舞(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若汉挑战,慎勿与战( ) 12、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译文: 研究型学习方案(任选一题) 1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4、搜集整理陶渊明的诗文,编辑一本陶渊明文集,并根据释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给诗文集写一篇序。 15、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1、胡、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焉、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