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968464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 水泥工艺学教学内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与硬化,7.1 熟料矿物的水化 一、硅酸三钙 1.C3S的水化反应 3CaOSiO2+nH2O =x CaOSiO2yH2O+(3-x)Ca(OH)2 即: C3S+nH = C-S-H +(3-x)CH 式中 x表示钙硅比(C/S) n表示结合水量, C-S-H(水化硅酸钙) 特点: 凝胶(非晶体),水泥石强度主要提供物质 组成不固定: CaO:0.1121.12g/l时, C-S-H() (0.81.5)CaOSiO2(0.52.5)H2O CaO1.12g/l时, C-S-H() (1.52.0)CaOSiO2(14)H2O, CH (氢氧化钙) 特点: 较粗大晶体,

2、造成水泥石强度下降; 维持水泥石体系较高碱度,稳定C-S-H; 可作为火山灰质等混合材的碱性激发剂。, 诱导期: 反应极其缓慢,又称静止期。一般持续 14,是硅酸盐水泥浆体能在几小时内保持塑性的原因。 初凝时间基本上相当于诱导期的结束。, 加速期: 反应重新加快,出现第二个放热峰,到达峰顶时本阶段即告结束(48h)。 此时终凝已过,开始硬化。, 减速期: 反应速率随时间下降的阶段,约持续1224h,水化作用逐渐受扩散速率的控制。, 稳定期: 反应速率很低、基本稳定的阶段,水化作用完全受扩散速率控制。,二、硅酸二钙 型硅酸二钙的水化过程和C3S极为相似,-C2S的水化反应可采用下式表示: 2Ca

3、OSiO2+mH2O=xCaOSiO2yH2O+(2-x)Ca(OH)2 即: C2S十mH=C-S-H+(2-x)CH 与硅酸三钙水化相似,区别在于: 1、水化速率为硅酸三钙的1/20; 2、水化形成的Ca(OH)2、C-S-H结晶困难,单独水化速度极慢,但是在硅酸盐水泥水化时受到硅酸三钙影响而水化加快。,三、铝酸三钙 在常温下: 2C3A+27H=C4AH19+C2AH8 C4AH19在低于85%的相对湿度时,即失去6摩尔的结晶水而成为C4AH13。C4AH19、C4AH13和C2AH8均为六方片状晶体,在常温下处于介稳状态,有向C3AH6等轴晶体转化的趋势。,在液相的氧化钙浓度达到饱和时

4、, C3A + CH +12H = C4AH13 在硅酸盐水泥浆体的碱性液相中最易发生; 处于碱性介质中的C4AH13在室温下能够稳定存在,其数量迅速增多,就足以阻碍粒子的相对移动,使浆体产生瞬时凝结。 在水泥粉磨时通常都掺有石膏进行缓凝。,在石膏、氧化钙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 C4AH13+3C H2+14H= +CH 所形成的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由于其中的铝可被铁置换而成为含铝、铁的三硫酸盐相,故常以AFt表示。钙矾石不溶于碱溶液而在C3A表面沉淀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阻碍了水与C3A进一步反应,因此降低了水化速度,避免了急凝。,当C3A尚未完全水化而石膏已经耗尽时: C3A水化所成

5、的C4AH13又能与先前形成的钙矾石依下式反应,生成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 + 2C4AH13 =3 +2CH+20H,C3A的水化产物,四、铁相固溶体 铁铝酸钙的水化反应及其产物与C3A极为相似。氧化铁基本上起着与氧化铝相同的作用,也就是在水化产物中铁置换部分铝,形成水化硫铝酸钙和水化硫铁酸钙的固溶体,或者水化铝酸钙和水化铁酸钙的固溶体。,7.2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一、水化过程,第三个峰: 水泥中硫酸盐含量一般不足以将全部C3A转化为AFt相,因而剩余的C3A与AFt相将转化为AFm即单硫酸盐相。,第一个峰:AFt相的形成 第二个峰:相当于C3S的水化,二、影响水泥水化的因素 1. 水

6、泥矿物组成和晶体结构 2. 水泥细度和水灰比 水泥粉磨得越细,比表面积就越大,与水接触的面积也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化反应就会越快;水灰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适当增大水灰比,可以增大水化反应的接触面积,使水化速度加快。 3. 温度 4.外加剂 促凝剂、早强剂、缓凝剂等,7.3硬化水泥浆体 一、浆体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大约从水泥加水起到初凝为止。 C3S和水迅速反应生成Ca(OH)2过饱和溶液,并析出Ca(OH)2晶体。同时石膏也很快进入溶液与C3A和C4AF反应,生成细小的钙矾石晶体。 在这一阶段,由于生成的产物层阻碍了反应进一步进行,同时,水化产物尺寸细小,数量又少,不足以

7、在颗粒间架桥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水泥浆体仍呈塑性状态。,第二阶段:大约从初凝到加水24h为止。 水泥水化开始加速,生成较多的Ca(OH)2和钙矾石晶体,同时水泥颗粒上升开始长出纤维状的C-S-H。由于钙矾石晶体的长大和C-S-H的大量形成、增长而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水泥开始凝结,随网状结构不断加强,强度也相应增长,将剩留在颗粒之间空隙中的游离水逐渐分割成各种尺寸的水滴,填充在相应大小的孔隙之中。,第三阶段:加水24h以后,直到水化结束 这一阶段,石膏已基本耗尽,钙矾石开始转化为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还可能会形成 C4(AF)H13。随着水化的进行,各种水化产物的数量不断增加,晶体不断长大,使

8、硬化的水泥浆体结构更加致密,强度逐渐提高。,二、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 硬化的水泥浆体是一个非均质的多相体系,是由各种水化产物和残存熟料所构成的固相、孔隙、存在于孔隙中的水及空气所组成。即硬化水泥浆体是固、液、气三相共存的多孔体 。,1. 水化产物的基本特征,各种水化产物的相对含量为:C-S-H凝胶约70%,Ca(OH)2约20% ,钙矾石和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约7%,未完全水化的残留熟料和其他微量组分约3%。,2. 孔结构 C-S-H中的层间空间 (又称凝胶孔) C-S-H中的层间空间的宽度为1.8nm,在固体C-S-H中孔隙率占28。该尺寸太小不会对水化水泥浆体的强度和渗透性起不良影响。 但水在

9、这些小孔隙中为氢键所固定,在某些条件下会移去,可以造成干缩和徐变。, 毛细孔 毛细孔代表未被水化水泥浆固体组分所填充的空间。水化良好的低水灰比浆体中,毛细孔在1050nm范围内;在高水灰比浆体中,水化早期毛细孔可大至35um。 大于50nm的毛细孔已被假定为是危害强度和抗渗性的,而小于50nm的孔则对干缩和徐变有更大的重要性。, 气孔 气孔一般呈圆形,而毛细孔则呈不规则形状。 在水化水泥浆体中,陷进的气孔可大至3mm,对水泥石强度和抗渗性影响非常大;混凝土中常常掺入引气剂,其目的是在水泥浆体中引入非常细小的气孔,引入的气孔大致范围在50200um,有利于抗渗性的改善。,3. 水及其存在形式 结晶水:是各种水化产物结构的整体部分,在干燥时不会失去。当水化产物受热分解时化学结合水才会放出。 吸附水:细毛细管(550nm)中毛细张力所固定的水;固体表面物理吸附水;C-S-H层间为氢键所牢固固定的水等。失去吸附水将引起水化水泥浆体的收缩。 自由水:在50nm数量级的大孔中的水,可视为自由水。失去自由水不会造成任何体积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