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968371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1. 新闻学的研究范围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2. 人类传播的五个阶段一、 口语传播 二、 文字传播 三、 印刷传播 四、 电子传播五、 网络传播3.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质批量化节目生产“点对面”的单向度视听信息传输受众数量巨大、处于匿名状态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可共享信息4.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特点: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类型: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

2、的机构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5.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式社会主义理论6. 新闻的基本特点一、真实二、新鲜7.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8.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表现 材料真实整体、本质真实评价客观不随意发挥语言准确9. 新闻不真实(新闻失实)的原因 (1)文学想象造成失实(2)体制性失实,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失实或虚张声势的夸大事实(6)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10.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

3、么?新闻策划: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策划新闻:对新闻事实进行策划区别:新闻策划是全部在主观的预想和操作之中,甚至连新闻事件本身都是人为策划的产物;而“策划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有效和充分地利用。11. 如何评价“新闻炒作”?一、商业利益驱动二、教育产业化、专业设置市场化三、炒“俗物”四、损害媒体公信力12. 如何规避新闻策划误区?首先,在新闻题材选择上要符合新闻价值规律。其次,要注意策划报道活动的度。其三,在策划报道活动时,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扔掉“先下海,后从良”的思想13. 客观报道的内容包括什么?5W和1H导语+倒金字塔写作方式三原则:独立;平衡;不带感情色彩14. 陆定

4、一关于新闻的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15. 香农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用以消除不确定因素的东西。16. 信息的特点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2.扩缩性3.组合性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5.相对性(选择性)17. 事实与新闻,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18. 新闻本源是什么?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19. 新闻来源指什么?新闻来源是新闻从何处获得,又叫做新闻出处。20. 五W一H分别指什么?Who,what,when,where,Why附加因素:一个HHOW21. 硬新闻指什么?关系到国计民生及人们切身利益

5、的新闻。22. 软新闻指什么?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23. 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有哪些?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24. 舆论的定义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25. 舆论的特点1、公开性2、公共性3、急迫性4、广泛性5、评价性26. 舆论的形成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问题的发生第二个阶段:舆论领袖的发现第三个阶段:意见的发生第四阶段: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第五阶段:意见的互动与整合第六阶段:舆论的形成27. 舆

6、论监督的定义通过传媒对党务、政务的公开报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施政活动的报道和评论,以及对各类坏人坏事,特别是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的披露和批评。28. 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哪些?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29. 新闻价值的定义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厉害关系涉及的程度30.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 趣味性(奇异性)31. 宣传价值的“五性”一致性: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一致针对性:新闻事实的选择有的放矢普遍性:新闻事实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典型性:新闻事实要具有说服力时宜性: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传播32. 批评性报道中如

7、何体现宣传价值“对于批评性的报道,衡量是否编发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社会稳定”33. 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宣传价值过分的灾难报道容易使受众对社会产生曲解34. 我国新闻事业的运行模式或表现形式及其正面和负面影响 我国新闻事业的运行模式或表现形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正面影响:1、媒介的积极竞争;2、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3、注重受众反馈;4、注重管理,讲究投入产出效益。负面影响:1、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不恰当地延伸到了其他方面。2、竞争中反常现象的存在。3、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勃发的普遍性。35. 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包括什么?1社会属性社会文化事业2、政治属性阶

8、级舆论工具3经济属性信息产业实体36. 大众传播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了著名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2)联系社会;(3)传播文化。37. 解释新闻媒介的负效应1、新闻失实2、信息污染淫秽不良信息3、淡漠人际关系电话、手机短信4、降低思考力视听媒体肤浅化5、诱发人的无限欲望38. 解释“魔弹论”这是早期关于新闻媒介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反应”论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39. 解释“沉默的螺旋”理论 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分散的公众成员在发表意见时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很大制约,出于避免被孤立的

9、很自然的想法,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站优势地位的多数意见的影响或左右。40. 解释选择性理论选择性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41.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指导性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原则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42. 新闻指导性的含义: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43.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鼓舞 示范 论证 启发 解释 预测 警戒44. 计划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鼓舞鼓舞全国人民克服困难;示范不断地树立先进典型供人民学习模仿;论证说明国家方针政策的合理性、必要性,让人们群众自

10、觉执行 45. 市场经济年代的新闻指导性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46.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47.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实事求是适时、适量、适宜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申诉的权利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48.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49. 新闻自由的界定

11、指公民传收新闻、发布意见的自由,具体包括搜集、传播、收受新闻的自由,开办、占有、使用、接触新闻媒介的自由,以及发表,特别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发表意见与评论的自由。50. 解释 观点的公开市场 和自我修正过程(不确定)一、人人享有保持意见不受干预之权利。 二、人人有发表自由之权利;此种权利包括以语言、文字或出版物、艺术或自己选择的其它方式,不分国界,寻求、接受及传播各种消息及思想之自由。 三、本条第二项所载权利之行使,附有特别责任及义务,故得予以某种限制,但此种限制以经法律规定,且为下列各项所必要者为限:a.尊重他人权利或名誉;b.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风化。 51. 什么是新闻职业

12、道德 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52. 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标准53. “权力寻租”现象指什么?在新闻界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以党政权力违法换取发行量和广告表现:以报道为名实施敲诈 以报道为手段换取高额回报 通过权钱交易换取利益54. 什么是媒介审判? 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害和影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新闻报道55. 新闻媒介该如何避免媒介审判? 1、坚持无罪推定,力戒新闻审判2、增强立案意识,不得超越司法程序3、尊重法官司法,尊重法院规则4、提高法律素养,避免对司法乱加指责56. 介入式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有哪些?正面影响:引起反思;揭露腐败;促进问题解决;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负面效果:引发社会心理秩序混乱;对公共机构丧失信息57. 如何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1、将记者的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2、立足于同行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内化而形成3、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职业规范4、提升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学术质量58. 我国1991年记协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7年第三次修订版的主要内容坚守社会责任坚持正确导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发扬优良作风加强交流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