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968364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新闻调查乳业致癌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牛“致癌门”事件新闻调查小组(一)事件介绍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此,12月25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据悉,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今年10月对涉及21个省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展开的抽查,涉及蛋白质、酸度、铅、无机砷、总汞、铬、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

2、18个项目。质检总局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蒙牛乳业此批次超标产品由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福州检验中心检出。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1.2g/kg,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g/kg,蒙牛该批次产品超标140%。蒙牛该批次超标的产品为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公开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曝光之后的第三天,蒙牛乳业前日回应表示,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蒙牛眉山的奶源构成是怎样的?蒙牛军并未向记者介绍。他只是表示,蒙牛整个奶源供给的构成是80%来自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公

3、开资料显示,眉山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二)蒙牛的态度(1)及时道歉:对于“致癌门”的出现,2011年12月25日凌晨一点,蒙牛在官网发表了关于蒙牛眉山工厂产品抽检的情况说明,第一时间向全国消费者做出了郑重道歉,并表示公司立即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随后,蒙牛在12月25日晚九点半再次发表关于蒙牛眉山工厂抽检情况的进一步说明,除再向消费者道歉之外,再次保证,市场上销售的蒙牛所有产品均为合格产品。2011年12月25日记者联系蒙牛乳业副总裁卢建军,他表示,该批次产品为福州质检机构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所以产品都还

4、没销售出去;在检测出有问题后企业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处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问题。2011年12月25日晚21时30分,蒙牛乳业对此事件再次发布声明强调,该批次产品在接受抽检时尚未出库(2)彻查原因: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当地奶牛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该负责人称,由于眉山工厂原奶质检员在前期的原奶检验上出现失误,导致这一批次原奶中超标的黄曲霉毒素未能检出,而长期以来公司一直在查验该指标。“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这次确实是在最初原奶质检上的疏忽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其表示,“在19日这一问题被查出后,蒙牛在全国的

5、工厂已经实行自查,没有查出类似问题。”(3)解释疑问:另一矛盾在于,卢建军先前曾表示,国家质检中心在10月5日入厂抽检,该批次产品仍处于保温期工艺流程中,产品下线不是马上入库,而需要经历7-14天的保温期这道工艺。但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质检中心是在蒙牛眉山公司的成品库中抽取液体乳样品进行检测。这意味着产品已入库。一位蒙牛眉山离职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成品库中并没有工艺程序,只需等待最终检测结果。“成品库是常温库房,没有保温工艺。”28日,又有消费者已购买到蒙牛10月18日生产的产品,证明其已流入市场。不过,卢建军解释,18日会生产很多批次的产品,而产生问题的产品只有一个批次。至于为何时隔两个多

6、月才对外告知此事,蒙牛副总裁卢建军认为,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对外披露。那么,蒙牛是否应该承担相当责任?卢建军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只是表示,“蒙牛将会在内部控制中尽早发现问题,在工作中也会更加认真”。蒙牛集团为消除消费者内心的不安以及市场产品的消极反应,蒙牛邀请了营养与食品专家、质检总局等就针对黄曲霉素进行了解释,以下是从蒙牛官网的截图: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指出,蒙牛对外所说的“由于眉山工厂原奶质检员在前期的原奶检验上出现失误,导致这一批次原奶中超标的黄曲霉毒素未能检出”太过牵强。“原奶质检员的工作应该是最为严谨的,出现这个问题,一个疏忽就能够解释吗?”王丁棉说

7、,“以前蒙牛的广告宣称奶制品有层层检验关,原奶质检员出现疏忽,难道其他检验关也出现疏忽了?”对于以上质疑,有记者曾多次联系蒙牛多位副总裁,对方未接听电话、回复短信。(三)致癌物质介绍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而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卫生部官网一份有关食物中毒的说明文件指出,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肝脏,致癌性很强,我国乳及乳制品中规定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为0.5微克/公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说,谷物很容易出现黄曲霉素污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就毒性来看,黄曲霉素的危害要比三聚氰胺严重。(

8、四)媒体反应媒体的主流反应:光靠道歉远远不够,仅仅表态“把好质量关”,也有事后诸葛之嫌,并不能打消消费者的焦虑与疑惧。1,牛奶致癌物超标,蒙牛道歉难言郑重在“情况说明”中,蒙牛称“将认真吸取这一事件的重大教训,诚恳地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各项质量和检测标准,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切实把好质量关”。然而,类似的话,三聚氰胺事件后说过,特仑苏事件后也说过。如果真的“认真吸取”、“严格执行”,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质量安全问题就不应产生。和前几次比,此次蒙牛只隔一天便刊出“情况说明”,显然在危机公关方面,他们还是下了工夫。另一家企业至今没有表态。然而,公众要的不是道歉,也不是公

9、关,他们要的是喝上放心奶。2,丑闻频现,蒙牛检出致癌物仅靠道歉还不够众所周知,这不是蒙牛公司第一次道歉,比如,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之后,蒙牛集团营销总裁赵远花公开向消费者致歉,并现场潸然泪下,态度不可谓不真诚,但为何仍然出现问题产品?如果第一次出现问题产品就真正痛定思痛,刮骨疗伤,何以有此后的问题频出?如果彻底梳理内部机制,避免内部管理出现瑕疵,并提高预警水平,也许就不会有这次的超标事件了。据不完全统计,蒙牛公司已经遭遇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的特仑苏事件、2011年的小学生饮用蒙牛纯牛奶集体中毒事件,以及如今的超标风波。一次次地摔跟头,一次次地被质疑,又一次次地道歉,仿佛陷

10、入了知错就改、改了再犯的怪圈。3,食品安全不容小视 蒙牛犯错须重罚传闻说蒙牛销往香港的产品质量要高于内地,只是传闻而已,无法确证。但最近国新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显示,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合格率99.78%。由此可见,我国的食品质量标准、企业的执行能力和政府的监管机制,还是可行的。那为什么,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总是频频曝出,而类似的蒙牛企业们又总是能死而复生呢?只有一个答案:食品企业犯错的代价太低了。4,蒙牛问题奶应接受第三方监督力量彻查当下消费者最关心的恐怕不是蒙牛方面的道歉态度如何真诚,而最关心的是是否有含黄曲霉

11、素超标的牛奶流入到了社会上,这才是问题所在,而现在仅仅是蒙牛单方面的宣布没有流出,没有第三方的监督和证实,消费者的心还是惴惴不安。因此在当下,蒙牛应该在第三方监督力量介入的情况下,彻底的检查这个批次的牛奶以及当前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奶制品中是否有类似情况,然后发布一个有第三方证实的有可信度的声明,确保市场上销售的蒙牛奶制品没有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5,监管部门刻意纵容所致蒙牛之所以屡次出事,在很大程度上恰是监管部门刻意纵容所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众多奶企都在“保护民族企业”的名义下,躲过了惩罚。特仑苏涉嫌虚假宣传,也不见蒙牛受到什么问责。包括这次,也未见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惩罚。监管不下狠劲,蒙牛不

12、长记性。刻意袒护奶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要想拯救国内奶制品行业,不仅要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开始,更要从加强行业监管入手。否则等待这个行业的将会是更大的危机。(五)各方说法一、专家说法:奶源问题: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乳业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并未触及根本。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认为,乳业的核心问题在于奶源。没有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很难保证规范养殖与奶源品质。“奶源是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但是监管部门做了什么?奶农的利益受到损失就补偿几百块钱。”雷永军表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为夸张的是头痛医脚。“问题的根本在于奶源

13、,而监管部门却在生产厂方面进行了诸多规定。”中国乳业标准缺失:魏荣禄也指出,目前中国乳业仍然是“标准缺失”。乳业安全需要三个标准。一是原辅材料标准。在各种添加剂方面有明确的标准。二是生产工艺流程标准。规定了各种流程工艺和杀菌温度等。三是产品标准。前两个标准比第三个标准更为重要。董金狮认为,本次蒙牛等产品再陷“致癌门”,整个行业应吸取上次三聚氰胺事件教训,及时完善相关措施以免再次陷入行业危机。首先,应该对蒙牛未抽检的其他批次乳品进行检测,不能由公司自己直接声称其他产品均为合格,同时,无法排除其他乳企产品安全,故所有乳企应进行普查。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也向早报记者表示,蒙牛

14、事件说明其把关不严,“首先第一责任应该是企业,承担更大的责任。”陈连芳认为,消费者对于此事会很快遗忘,对蒙牛不会有太大影响,对行业冲击也不会很大。但前提是要企业能承担责任,并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公众不必恐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院士:蒙牛此次的黄曲霉素超标确实是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但公众没必要惊慌,因为大家不会天天吃到含黄曲霉素的食品。超标的食品还要看超过多少量和吃多长时间,短期食用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目前我们国家对食品监管的力度是全世界空前的。蒙牛此次的黄曲霉素超标问题,确实是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第一,超标的物质是明确的可致癌的物质,第二,超标的量比较大,所以

15、,假如天天喝这样的牛奶,肯定有比较高的健康风险。但对于此次事件,公众没有必要惊慌,因为大家不会天天吃到含黄曲霉素的食品。.蒙牛事件非行业普遍现象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牛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虽然以前也发生过,但不能就此说这是行业里的普遍现象,这一事件在整个乳业中发生的概率并不高。只要企业控制严格,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他介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对牛奶和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设下限量标准,所以是生产原材料样品和成品的必检项目。“饲料新鲜度的把控及企业的原奶自检,这两个问题把握好,黄曲霉毒素M1超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王丁棉说。二、供应商说法: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昨日称,现代牧业在四川眉

16、山的奶场的确有供应奶源给蒙牛,“现在我们每天供给蒙牛大约80吨到90吨原奶。”但她强调,现代牧业的奶一般用作高端产品系列,而今次出事的纯牛奶为低端产品系列。高丽娜又称,现代牧业的奶出厂前,全部有自行检验,包括针对黄曲霉素的检验,至今未发现超标等情况。蒙牛出事后,高丽娜透露,眉山质监局的人员曾在周一来厂房调查,未有发现问题。三、质检总局说法: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密切关注、坚持加强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乳制品,必须责令企业立即召回并全部销毁,依法严格处理。同时,质检总局还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严格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管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截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