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957611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要将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占领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结合文献综述法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浅析。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进行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教学组合方式或教学结构。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

2、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模式,才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回归。一、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教师有较多的时间用在课前准备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常记教学札记,记录有关学生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多方查找资料、备课、写教案等。其中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

3、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创新的意念和认识,主要是指一个人是否愿意创新以及对创新的认识有多少。意识决定行动。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必须在教育的全程中自始至终地用心启发和唤醒。创新思维本质上是由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组成。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各种心理定势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就需要在教学的过

4、程中,对于同一类或同一个案例多举例子、举反例子,利用融会贯通、故意偷换概念、增加减少关键字眼等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从根本上去把握相关知识点,学活学透,避免死记硬背。流畅性是指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念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能够主动的积极配合教学。美国的哲学家谢弗勒(l.Schemer)就曾指出:“学习能力并不是一种无限的、可供学习者随便浪费的资源。如果孩子们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唤醒,而是受到严重压抑的话,就会逐渐丧失掉。如果孩子们天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得到保护,而是不断受到阻碍的话,最终也将失去。对于究新

5、的东西来说,理智的灵活性、冒险精神、自信等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品质,如若长期不用或滥用的话,也会失去它们原本的作用。”三、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毫无疑问,教师应该为学生解决疑难,学生应该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不等于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转。况且师生之间的思维及其方式总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课堂上常常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使他们萌生提问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引

6、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并交给他们方法,掌握技巧,逐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好学善思,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成为课堂的主人。四、积极的开展师生“双向互动”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并不是谈一谈,讲一讲,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极其学生的感官兴趣;而是要求做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诱发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群体思维十分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提高了

7、课堂的有效性。综上所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与灵活的手段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显而易见,这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提供创新的平台,让他们能真正的进行创新。参考文献:1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黄继升.教学交流.2008-4.3薛彩欣.浅谈高校学生的创新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