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高职教育.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952046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高职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高职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高职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高职教育截至2015年,共有196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其中,民族高校中开设翻译本科专业的有云南民族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共7所。目前高校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还多沿用以往英语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实践教学的环节,或实践教学环节多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开展。根据教高20072号和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人文社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少于15%,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的提高,说明了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民族高校开设翻译专业,应该体现出民族

2、特色。然而,目前民族高校中翻译本科专业可参考的实践教学模式较少,民族院校应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合自身建设和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一、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除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创业学分这三类实践环节,翻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分为教学实践和翻译能力实践。根据实践环节设置和具体实施过程来看,笔者认为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民族特色不明显中南民族大学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笔者认为,从教学层面看,要想建

3、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就必须从建设学校各个专业学科的特色着手。不难发现,基本每所高校都会有外语学院,都会有英语专业,翻译专业脱胎于传统的英语专业,而近几年试办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翻译本科专业的培养特色如何与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相区别,民族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应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以在众多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中大放异彩,使其毕业生能在市场竞争中体现独特的优势,这应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不断摸索。(二)实践范围狭窄中南民族大学实践类课程主要集中在校内进行,一般会有23次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和最后的学生实践成果汇报的时间。笔者认为,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学生的口语、笔译、口译等课堂教学的理论课程差

4、别不大,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问题是导致课程实施范围狭窄的原因之一。此外,翻译专业刚起步,与校外建立实习基地不多,或与一些实习基地有签约但无实际合作,这也是实践课程“走不出去”的重要原因。再者,本科生,尤其是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在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还不成熟,又考虑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难度(带队教师的派出,学生安全管理等)与课程设置(实习时间与理论课程冲突等问题),实践教学“走出去”难度较大。(三)双师型教师匮乏翻译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兼具教学能力和口笔译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能够结合自身从事口笔译实践工作的经验,将真实的、紧跟时代的口笔译材料引入实践教

5、学中。以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为例,翻译教师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没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教学科研双重压力使得高校教师鲜有其他时间从事翻译实践,这些教师虽然语言功底和翻译专业知识都不错,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较好地胜任翻译实践教学。所以,即使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再好,如果缺乏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也很难顺利开展。(四)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13版培养方案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类课程,这对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实践教学管理还很不完善,没有专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开展活动,没有规范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践教

6、学计划,实施、考核和评估机制。尤其是实践地点在校外的实践课程的管理,更应该有明确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二、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民族院校中开设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少且起步较晚,没有现成可参考借鉴的模式。笔者认为,民族院校开设翻译本科专业就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周围民族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课程,以体现出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一)突显服务民族地区的特色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语言交流沟通问题有时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出去。外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既熟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普通话,又有外语优势,如能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本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译介工作,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翻译实践能

7、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民族院校的专业特色。例如,针对学生笔译能力的训练,可以在实践课程中设置一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与宣传”课,将学生按所在民族地区分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分工合作,找出其所在民族最值得向世界宣传的文化进行介绍与翻译,形成翻译报告。教师进行翻译指导校正和评审工作,选出优秀报告编辑成册,并通过对外宣传等方式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这种将民族文化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实践课程,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各民族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从而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加强实习基地建

8、设,拓宽实践范围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很多优势。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范围都较狭窄,主要集中在校内,若学校能在校外与专业翻译公司、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事处等单位长期建立实习基地,一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践机会。目前,中南民族大学和中国日报社湖北分社以及武汉传神翻译公司都有合作关系,所以在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诸如“口笔译实践问题探讨”之类的课程,在课余时间分批次安排学生到基地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想出解决办法,实习结束后可以PPT形式进行汇报交流,互相学习。(三

9、)引进双师型教师,推行校企双导师制高校教师迫于科研和教学双重压力,似乎不愿在暂时看似没有“回报”的翻译实践上投入过多精力。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建设校企双导师制。翻译专业教师应既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1。高校应逐步完善相关文件为引进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建设校企双导师制也是指导学生实践的一种较好的做法。学校一方的指导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承担过科研教研项目等,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翻译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参加翻译实践提供理论知识;企业方的指导教师则是从业多年,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的译员,能够在学生具体的实践中给予指导和给出建议。学校

10、可为每位学生安排校方和企方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四)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翻译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应由实践教学院长和翻译系主任牵头,翻译系教师共同指导,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实习基地相关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协调作用,发挥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首先团队应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应在学生进行实践前和实习基地管理层做好细节沟通。学院应在社团中建立笔译队、口译队、学生翻译社团,可以向企业客户提供有偿或无偿的翻译服务,教师可灵活利用该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提交一份翻译实践报告等,可获一个学分,也可以定期举办翻译作品成果展,邀

11、请翻译教师参加评比。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管理,可以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形成教学院长系主任指导教师学生干部层级管理模式。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目前存在民族特色不够明显,实践范围狭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笔者认为,民族院校应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彰显民族特色,利用学生来自全国各民族的便利,扩大实践范围,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践,并可建立校企双导师制,配合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共同组织好学生的各类实习实践,真正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翻译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 版权归原杂志和所有,第一论文网DYLW.NET摘录自 黑龙江教育,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仅供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