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家长资源的开发(1).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935023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家长资源的开发(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家长资源的开发(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家长资源的开发(1).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家长资源的开发(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横纵拓展,家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仔细审视农村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课程改革中学校、社会、学生的作用与关联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家长这一课程资源的研究则极为罕见,笔者拟从家长这一视点切入,分析农村教育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其缘由,探讨农村课程改革中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一、农村家长资源开发的现状及缘由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家校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新课程要求家长以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

2、、决策者的角色进入学校教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方面的原因,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与断层,限制和阻碍了学校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参与学校经营管理的途径和方式。概而言之,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一)传统教育因素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授受”式的教育,以知识的灌输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其特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学习内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局长的事,是学校等专门教育机构的事,于是往往由主持者说了算,而不太关心教育对象、教育实际工作人员

3、或家长、社区的意见。”受这种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缺乏主动参与学校教育、课程决策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扮演着“问题家长”的角色,即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在校方的要求下,家长被动地参与、支持学校对孩子的管教。换言之,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充当着学校管教孩子的助手,如果说学校对孩子施行的是“文”的教育,那么家长对孩子施行的则是“武”的驯服,用权威和暴力逼迫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而自身则游离于孩子的受教育之外。(二)家长自身的因素一些家长在传统教育的束缚和桎梏下昏然欲睡,泰然自若之时,另一些从蒙昧中醒来的家长却因为自身素质的低下,无力参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而彷徨,苦恼。这

4、是农村家长资源开发利用最大的瓶颈和滞障。家长无意参与学校教育,就其根源而言,无非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意识因素和能力因素的影响。意识因素是指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识,导致家长和学校在学生受教育上的脱节和隔离。家长与学校的主要联系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学校既定的教学内容的灌输,而自身却游离于孩子的受教育之外,承担起家庭保姆的角色。正如有些家长所言“只要进入学校,孩子在学校内的教育就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自己负责的是孩子的衣、食、住。” 能力因素是指受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大多不懂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参与学校对孩子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5、。有人对502位农村家长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纯文盲48人,占9.6,小学(含154人未毕业的)221人,占44;初中(含147人初中未毕业的)210人,占40:高中39人,占7.7。家长受教育的现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三)学校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单一封闭的教育教学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表现在意识层面,学校专职教育人员还存在着某些偏见,固执地认为家长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教育理论修养方面都比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参与学校教育和课程决策。因此无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歧视家长介入学校教育。表现在行动层面,无意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人为地寻找借口或者是设置某

6、些障碍,有意识地将家长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二、农村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家长作为新型课程资源的角色需要在课程改革中获取和实践,学校的改革举措是家长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当前农村学校改革的最大瓶颈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隔阂。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是农村教育合理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一)更新观念,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充分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长期以来,教育工偏见地认为,家长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在教育理论修养方面都普遍较低,无力参与学校教育与课程决策,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持否定消极的态度,此举动摇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和勇气,封闭了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要求学校、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吸纳家长介入孩子的学习。表现在态度层面,学校教职员工应积极主动地从内心世界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表现在行动层面,则要求学校创造条件使家长真正介入学生学习的管理事务。在这方面,许多地区和学校“新三好”(在家是好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学生评选工作做出了成效,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社会、家长和学校统一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上来。共2页: 1 论文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