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907240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才演讲课堂管理技巧讲稿(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管理技巧教案单元1 初识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不仅涉及到课堂的所有方面,而且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课堂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将课堂管理分为三个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与课堂气氛的管理。课堂环境的管理主要指对物质环境的管理,从外界环境维度给课堂管理上提供物质保证;课堂纪律的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制定一定规则,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从制度上为课堂管理提供保证;课堂气氛的营造是指在班集体营造某种积极的学风与教风,从内在

2、心理层面为课堂管理提供心理保障。一、课堂环境的管理 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课堂之中进行活动,首先要保证课堂的表层实体,即课堂物理环境的舒适与合理。 1、学生的座位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座位安排一般有三种设计形式:基本的课堂座位设计、特殊的课堂座位设计和暂时性的课堂座位设计。 基本的课堂座位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的活动主要在教室的前面,学生只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和交流,也就是所有的学生都面向教师,因此学生的座位是以纵横排列的秧田形安排的。这种设计模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讲解和演示等。教师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教师,适合于进行提问、回答和课堂作业

3、。学生能更多地与教师进行接触和交流。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在前面讲授,还便于在过道里来回走动。特别是在我国,班级人数比较多,一般更倾向于课堂座次排列采用这种座位排列方式。 特殊的课堂座位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的一种座位排列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才采用。学生和教师一样面对其他人,也就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座位排列的方式有矩形、环形和马蹄形。这种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联系,允许学生之间谈话、相互帮助等。但对全班讲解和控制要困难一些,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采取这种形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会减少。如果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则往往容易出现不当行

4、为,所以一般这种座位安排形式在高年级采用得较多。暂时性的课堂座位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临时性的需要将座位进行暂时性的调整,以有利于教学活动。如教师要进行演示,希望各位学生都能观察到,于是可以临时采用堆式,学生紧坐在一起靠近注意中心,后面学生可以站着看。如果要进行全班性的辩论或看录相等,可以采取椭圆马蹄形。如果要求学生按兴趣进行合作学习,可采取兴趣站的方式安排座位。 2、教室的空间利用 教育的各个空间应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发挥教室的最大功效。如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名人名言及各种评比表,以激励学生进步,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作品展览出来,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天花板横梁上可以装饰一些与季节相符的花、草及

5、其他装饰物,这些装饰物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强了学生身为班级主人翁的信念;窗台上可以种植植物,做科学小实验或展览手工作品;教室的一个角落还可以开辟为“阅读区”等。 要充分地利用教室的各个空间,教师既要做精心的计划和准备,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参与教室的设计和组织,只有这样教室这个环境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3、教室物质环境的管理策略 (l)教室环境应秩序井然。 教室的每一样物品应放到其相应的位置,学生的椅子不能随处乱放,收上来的作业应放到固定地点,未完成的作业不能到处乱扔,地板上不能有纸屑和笔。同时,不管桌子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摆放的,都

6、应该前后对齐、摆正,不能东倒西歪。教室中保持整洁、有秩序是课堂组织和管理的最基本的条件。 (2)教育环境应具有刺激性。 首先,教室中的布置应丰富多彩。教室布置的环境中可包含学生自己的作业、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和小发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会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和追求成功的理想。 其次,教室中应投放丰富的教室设备和教学材料。教室是储存信息的地方,因此教室中应投放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各种书籍、图片、录音机等。二、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的物理环境为课堂管理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外在物质基础,同时,课堂管理活动也需要制度规范作为其运行的前提。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对学生的期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

7、程序和常规,并将一部分程序和常规制订为课堂规则,以便指导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规则是描述和表达行为规范的静态形式,而对于这些课堂规则所进行的动态的执行和实施,则是课堂纪律。课堂规则和课堂纪律是课堂情境中课堂活动的制度规范,成为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评价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主要依据。1、课堂规则的制定 课堂规则是形成良好课堂纪律的前提条件,必须认真细致地制定课堂规则。制定课堂规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满足基本的要求: (l)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 首先,规则和常规一定要简明扼要,使学生能迅速记住。 其次,规则要明确、合理。如“注重自己的行为”,这种规则对于学

8、生而言是不明确的,难于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 再次,规则应具有操作性。 (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应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就会自觉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教师执行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3)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教师要对所制定的课堂规则进行归纳、删改,避免那些不相关或不必要的规则,制定出尽量简明的、最基本的、最适宜的规则。一般以5一10条为宜。如果不够全面,也应等学生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步增加。规则内容的表述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多用积极的语言,(4)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和不断调整。 教

9、师应抓住学期开始的机会,制定课堂规则。在开学之初就与学生共同讨论,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学习方式,征求学生对课堂规则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的需要与要求。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调整。 2、课堂纪律的管理 课堂规则只是静态的条文,只有将这些规则加以实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将课堂规则转变成为课堂纪律,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内容:(l)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 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时间意识,注意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策略有:增加参与、保持动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10、管理过渡、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 增加参与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生动有趣,有参与性,与学生兴趣有关,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可采用悬念、精心提问和讨论的方法,不断变换刺激角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保持动量是指课堂教学要有紧凑的教学结构,避免打断或放慢,以使学生总有学业任务。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选择教学策略、准备好教具等;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节奏,选择适宜的课堂密度、课堂强度、课堂难度、课堂速度和课堂激情度;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精炼而不拖泥带水。教学的流畅性是指不断地注意教学意义的连贯性,亦即课堂上从一个活

11、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因此教师要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有效足够的信息量,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过渡是指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变化,如从讲授到讨论、从一门课程到另一门课程等。过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过渡时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在作出过渡之前,学生要明确收到信号后该做什么;过渡时所有的人同时进行,不要一次一个学生地进行。 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是指运用课堂组织策略和提问技术,确保班上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2)区别对待课堂环境中的三种行为。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

12、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分为积极行为、中性行为和消极行为三种形式。积极行为是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行为。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应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其强化方式有社会强化、活动强化、行为协议和替代强化等四种。社会强化是运用面部表情、身体接触、语言文字等;活动强化是指学生表现出具体的课堂积极行为时,允许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较好的机会与条件;行为协议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旨在鼓励和强化积极行为的协议,例如如果其中考试平均成绩达到80分,就可以奖励一支钢笔等;替代强化是指教师所做的具体行为示范充当了替代强化物,学生会模仿和学习。 消极行为是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教师要针对消极

13、行为的轻重程度选择有效的制正方法,及时制正消极行为。通常采用的制正方法主要有: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转移注意、消除媒介、正确批评、劝其暂离课堂、利用处罚等。中性行为是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静坐在座位上思想开小差,看言情或武侠小说,在座位上不出声地睡觉等。中性行为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教师应重视中性行为的中介作用,引导中性行为向积极行为转化。 三、课堂气氛的营造 1、课堂气氛的含义 课堂的物理环境为课堂管理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外在物质基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课堂纪律的施行为课堂管理活动提供了制度规范,这些都是形成良好课堂管理的外在条件,课堂管理良好

14、运行,我们还需要从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即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具体而言,是指课堂活动中师生相互交往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注意、情感、意志、定势和思维等心理状态。一般认为,课堂气氛是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2、课堂气氛的类型 课堂气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如知觉、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以及定势等状态。我国学者依据这些心理状态综合表现的不同特点,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

15、机统一。也就是说,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又深刻地思考。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里听不见教师的呵斥,看不见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教师适时的提醒、恰当的点拨、积极的引导.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 消极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有的甚至打磕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提心吊胆地上课。 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事,教师因此有时不得不停止讲课维持秩序。 3、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与管理者,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具体来说,以下条件会影响课堂气氛: (l)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具备课堂运作的能力。课程运作即是强调课堂中有效的管理与有效的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课堂运作能力是通过教师的一系列课堂学习管理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