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899876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操作系统概述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操作系统概述,摩尔定律,Gordon Moore (co-founder of Intel) predicted in 1965 that the transistor density of semiconductor chips would double roughly every 18 months.,InternetConnectivity,计算机应用范围,软件规模,内容提要,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原理组成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内容提要,操作系统发展简史,前计算机时代 1642年,帕斯卡发明加法器,第一台数字计算器 1671年,莱不尼兹发明乘法演算器 1833

2、年,巴贝奇发明“分析机”,建立计算机的逻辑基础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87年,赫兹通信原理;1895年,汤姆逊发现电子,操作系统发展简史,继电器与真空管时代没有OS的概念存在 哈佛(Howard Aiken)、普林斯顿(Von Neumann)、宾夕发尼亚大学(J.Presper Eckert)、德国(K Zuse) 基于机械继电器与真空管的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概念 主要特点:个人独占使用,主要完成科学计算,ENIAC: (19451955),“The machine designed by Drs. Eckert and Mauchly was a monstrosity. When

3、 it was finished, the ENIAC filled an entire room, weighed thirty tons, and consumed two hundred kilowatts of power.” http:/ei.cs.vt.edu/history/ENIAC.Richey.HTML,晶体管时代批处理操作系统 FMS(IBM 1401),IBSYS(IBM 7094) 批处理概念起源 作业输入与打印输出的速度远远低于计算速度 宝贵的计算资源被浪费,如何提高利用效率? 脱机概念起源 相对于主计算机而言,输入和输出都是非联机 计算机使用方式的进化 个人独占批

4、处理以节省资源,Core Memories (1950s ARPANET and MILNET split 85-86: NSF builds NSFNET as backbone, links 6 Supercomputer centers, 1.5 Mbps, 10,000 computers 87-90: link regional networks, NSI (NASA), ESNet (DOE), DARTnet, TWBNet (DARPA), 100,000 computers,SATNet: Satelite network PRNet: Radio Network,操作系统现

5、代观点的出现(集成电路时代) “物理”与“逻辑”概念的明确 多道程序带来的地址映射机制改变 “分时”与“保护”OS的责任更加重要 内存保护和CPU状态切换 中断概念的出现 设备管理概念的增强 I/O设备、内存管理:更加强大 资源共享与互斥:Spooling技术,DMA的起源 虚拟思想的萌芽 分时系统的特点、多道程序的特点,个人计算机时代(LSI与VLSI) 1974年,Intel推出了8080通用8位CPU CP/M系统:Gary Kildall,创建Digital Research公司 19771982:CP/M统治PC世界的时代 1983年,兼容机概念的出现与发展 CP/M系统的死亡之旅:

6、后悔100辈子的选择 Bill Gates的成功之路:源自Seattle ComputerProducts的DOS系统 IT业成功的商业模式:软硬件捆绑知识产权保护 成功的偶然与必然:Microsoft从蚂蚁到大象的发展道路,GUI界面的起源Steve Jobs的兴衰 Doug Engelbar发明了GUI机制,新的计算机科学领域HCI逐渐兴起 Xerox PARC的际遇和悲哀:掌握GUI,却没有实现其商业价值;1972年,第一台PC机Alto Steve Jobs:Lisa的失败与Macintosh的成功 微软时代的来临 Windows 3.1(1985-1995),Windows 95,W

7、indows 98:16位操作系统的代表 Windows NT与2K,Windows XP,Windows 2003:32位操作系统的代表 Vista,Win7:下一代64位操作系统,Xerox Star: 1981 Originally a researchproject (Alto) First “mice”, “windows” Apple Lisa/Machintosh: 1984 “Look and Feel” suit 1988 Microsoft Windows: Win 1.0 (1985) Win 3.1 (1990) Win 95 (1995) Win NT (1993)

8、Win 2000 (2000) Win XP (2001) Win Vista (2007),Xerox Star,Windows 3.1,其他独具特色的操作系统 微内核操作系统 1975,Rochester大学开发了RIG系统 1984年,Mach系统的研发。1986(1.0),1988(2.5),1989(3.0) IBM的大型机操作系统OS/390 大型机的复活:网络时代的新生 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 WindDriver公司的独到眼光,火星探测器的大脑 技术应用的新领域:计算时代与智能时代的来临 Linus Torvalds 如此自然的Linux系统:DIY概念的起源 Andro

9、id,Symbin,iphone 未来趋势 移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示例,课程导论,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研制:微型智能传感器,安装TinyOS,智能卡操作系统,课程导论,在读写器与智能卡之间通过“命令-响应对”方式进行通信和控制 读写器发出操作命令,智能卡接收命令 操作系统对命令加以解释,完成命令的解密与校验 操作系统调用相应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产生应答信息,加密后送给读写器,内容提要,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原理组成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内容提要,操作系统基本特征,虚拟最主要的特征 CPU虚拟、内存虚拟、显示设备虚拟 更高层次的虚拟:硬件设备虚拟 并发与共享分时系统

10、的特征 CoCurrency的宏观体现和微观概念 共享与互斥: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设计难题 不确定性复杂应用的特征 并发情况无法预期,如何有效控制 保护机制与恢复机制:操作系统稳定性的体现,课程导论,虚拟技术,计算机硬件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CPU Pentium, PowerPC, ColdFire, ARM, MIPS 不同类型的memory, disk, 不同类型的外设 Mice, Keyboards, Sensors, Cameras, Fingerprint readers 不同的网络环境 Cable, DSL, Wireless, Firewalls,Application Opera

11、ting System Hardware,Virtual Machine Interface,Physical Machine Interface,并发性,1并行与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Concurrence)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地交替执行。,共享性,互斥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虽然它们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线程)使用,但为使所打印或记

12、录的结果不致造成混淆,应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该资源。为此,系统中应建立一种机制,以保证对这类资源的互斥访问。 同时访问方式 系统中还有另一类资源,允许在一段时间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内容提要,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原理组成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内容提要,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框架,进程管理(CPU管理) 进程的定义与实现、进程的调度、进程通信 存储管理(内存管理) 存储管理策略、虚拟存储、页面调度、工作集模型 设备管理(I/O管理) I/O软件设计、中断处理、死锁、DMA 文件系统(硬盘管理与数据管理) 硬盘空间管理、文件系统结构、文件与目

13、录、安全保护,课程导论,内容提要,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原理组成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内容提要,无结构操作系统 在早期开发操作系统时,设计者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实现和获得高的效率上,缺乏首尾一致的设计思想。此时的OS是为数众多的一组过程的集合,每个过程可以任意地相互调用其它过程,致使操作系统内部既复杂又混乱。因此,这种OS是无结构的,也有人把它称为整体系统结构。,模块化结构OS 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分解”和“模块化”原则来控制大型软件的复杂度。为使OS具有较清晰的结构,OS不再是由众多的过程直接构成,而是将OS按

14、其功能精心地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方面的管理功能,如进程管理模块、存储器管理模块、I/O设备管理模块等,并仔细地规定好各模块间的接口,使各模块之间能通过该接口实现交互。,分层式结构OS 为了将模块接口法中“决定顺序”的无序性变为有序性,引入了有序分层法。分层法的设计任务是,在目标系统An和裸机系统(又称宿主系统)A0之间,铺设若干个层次的软件A1、A2、A3、An1,使An通过An1、An2、A2、A1层,最终能在A0上运行。在操作系统中,常采用自底向上法来铺设这些中间层。,微内核OS结构 在微内核操作系统中,内核是指精心设计的、能实现现代OS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的部分。微内核并非是一个完整的OS,而只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它通常用于: 实现与硬件紧密相关的处理; 实现一些较基本的功能; 负责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它们只是为构建通用OS提供一个重要基础,这样就可以确保把操作系统内核做得很小。 将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放入内核中,而把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放在微内核外面的一组服务器(进程)中实现。,图1-11 在传统OS和微内核OS中的上下文切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