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9837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应用.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应用摘 要 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正在推动高校课堂的变革。手机转移了学生的兴趣点,确实可能影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但手机有助于拓展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活跃课堂氛围以及增强实效性,因此,手?C作为学习工具进课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方向,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之举。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手机;教学改革“学着去忍受、去适应,还是应该去瓦解这种互联?”1 这疑惑在被网络互联着的所有领域都广为存在。教育一直被看作是保守的领地,流行期间的焦虑更甚。移动网络技术将手机从单一的语音通话工具,发展成为集网络、通信、娱乐

2、、购物于一体的新媒体载体。大学生作为新技术的偏好者,手机迅速渗透到了其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人们对学生使用手机顾虑重重,但手机被用于服务教育教学,甚至进入课堂教学正成为事实。2 手机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减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3,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笔者认为与其禁止不如利导,应充分利用以手机为载体的网络优势,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手机网络背景下的学生新需要。一、手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1.手机转移了学生的兴趣点网络时代的多元价值,侵蚀了他们对主流价值的笃行,削弱了他们对多次反复出现在课本教材中近似的

3、核心内容的兴趣,手机亦浸淫着他们的生活。同时,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全国通用教材,教学大纲大同小异。受编写教材时间及人力物力所限,教材的内容与现实政治话题、生活热点,很难做到同步,导致课程内容纲领性知识多、理论性非常强,加上学生知识背景、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难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手机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的即时性、多样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好奇性、求知性、追求时尚的需求,每个学生群体都可以从手机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42.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受到挑战网络

4、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知识的迅速传播以及知识的便利获取。传统由教师一人主导的、单向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便捷, 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知识的获得不再仅仅是书本及老师课堂上的传授,教师基本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性控制,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其次,大学生通过手机各种软件功能可以了解当前新闻时事动态。而在课前经过集体备课的课堂内容总是跟不上当前的时事热点,不能满足学生对内容新颖性的需求。再次,微课堂、慕课等在线课程模式的不断开发,学生更愿意主动利用手机去学习自己更感兴趣的各类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能满足学生宽阔的视

5、野。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手机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充斥着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大学生检索能力强,但辨别能力不够,受从众心理和亚文化的影响,非常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在高职院校,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具有惯性,从手机媒体接收到的信息如果和平时受到的教育是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便会难以抉择,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

6、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 在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手机用户,手机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现实情况下,教师须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大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利工具。正如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所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71.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多为抽象的理论性内容,展开阐述不够。如果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和授课时的政治热点相结合,便于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第一节“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部分内

7、容只是一句带过提到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时候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带入课堂的手机来扩充书本内容。笔者在2015年上学期讲授此内容时,要求同学先用手机搜索出习近平在2014年12月提出的“四个全面”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讲述,剖析了“四个全面”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对书本内容有了透彻理解。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利用手机网络延伸了书本内容,同时使课堂内容紧紧扣住当前政治的热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必须融入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课堂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

8、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笔者今年在讲授这章时,正适雷洋事件的发生。在授课中,笔者让学生使用手机网络了解事件经过,引导学生阅读人民日报的评论法治,须从程序通往正义,同时还让学生浏览一些对事件偏激不理性的言论。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笔者对当前社会生活热点进行解读,把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深植于学生的思想里,还教导学生如何区别对待事件中的各种评论,增加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3.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的宗旨是要把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对生活方式与理念起指引作用,实践教学是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方向。但由于实践教学限于场地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教师往往力不从心。思想道

9、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笔者讲授理论知识后,邀请了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通过手机网络开微店的创业模式,现场指导学生用手机如何申请微站,如何利用手机网络宣传个人创业信息,整个课堂学生都在用手机,但每台手机都在为教学内容服务。4.活跃课堂气氛长期以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一直困扰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笔者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的优势,提问后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在手机上搜索相关知识,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经过综合形成答案和讨论意见。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不会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理解不够而无法参与。而且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

10、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课堂的气氛自然活跃起来。笔者每学期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访谈,95%以上的学生认为把手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有趣,理论知识点很容易理解。参考文献1威廉姆?戴维德.过度互联:互联网的奇迹与威胁M.李利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89.2汪海平.智能手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1-42.3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教育评论,2015(11):90-94.4曲丽宏.手机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60-62.5冯玮.浅论手机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才智,2016(7):150.6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7董洪亮,赵婀娜,张烁,丁雅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6-1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