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教学.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6870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教学.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教学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趣味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有趣有味起来。 一、精彩教学导入,拨起学生的心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要打破“闷课”局面,上课的导入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首歌爱的奉献作为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霎时高涨起来。优美动感的旋律,熟悉而又扣入心扉音乐给学生带

2、来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深深感触和感动。然后老师因势利导: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句歌词是什么?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回答,最后归纳出结果: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句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些歌词说明了我们要奉献自己的爱即要学会承担起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接下来,同学们在既兴奋又轻松、愉快气氛中的学完这一课时的内容。教师要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并且要讲好,使之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明确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思想品德课变得精彩起来。当然,教学导入要注意

3、:导入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短小精悍。我们反对脱离实际、哗然不实、喧宾夺主的教学方式。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起

4、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以达到知、情、行最佳统一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如我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的人的四大基本情绪时,创设了如下情境,即喜怒哀惧的表演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我让4个学生上台表演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情景。每表演完一项,就相应地向全班同学发问。这位学生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高兴);那位学生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忧伤);这个是什么样的情绪?(害怕);那个是什么样的情绪?(愤怒)。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人的四大基本情绪的表现形式,认识了解人的情绪情况和对人有什么影响。老师在学生归纳的情况下进行总结: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会对人产生神奇的效果,不同的情绪有不同

5、的影响。在这堂课上通过创设表演喜、怒、哀、惧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设成了很受学生喜爱的戏剧情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个个跃跃试试都想参与进来,都想展现自己,结果很快把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把握下来。通过表演喜、怒、哀、惧情境,使学生受到了启发,了解到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并充分认识到人只有保持积极情绪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感受到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犹如万花筒。并学会了自己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在表演喜、怒、哀、惧情境活动中,他们至始至终都保持着欢快的气氛,思想品德上的一些抽象的词汇及问题使他们迎刃而解并很快地记下来,从达

6、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三、 语言幽默,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程而变化的,而且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学高潮,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课题中。关于“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时,我幽默的说:这里有一部大车。:经济建设好比一部大车,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它的方向盘,改革开放就是它的发动机,大车要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盘和发动机。如此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责任编辑龙建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