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教学评价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4408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教学评价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教学评价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教学评价的几个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教学评价的几个问题汪锋,2004年获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兴趣集中于历史语言学、语言学与语文等领域,曾获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特优奖,第5届和第7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语文课程开发及指导专家。 黄碧斋(以下简称黄):汪博士,很高兴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你接受我的访谈。作为中文方面的博士,虽然在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执教,但你对中小学语文的研究兴趣很浓厚,也很痴情。你

2、对中小学语文的方方面面都很熟悉,我想,你站的高度和所拥有的学术涵养,对中小学语文的理解一定超出一线老师,这里有一些问题希望你的阐释能够对广大语文老师有所启发。我想先问问,你是怎样理解语言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定位?汪锋(以下简称汪):过奖了,过奖了。语言教育的两个最基本支柱就是语法与修辞。语法作为交流系统的制约规则之总集,没有这个在语文教育做背后支撑是有问题的,那就好比是盲人摸象。规则的单位是语词,这一部分如上所说,研究得比较多了,但仍有问题。而句法则矛盾更多,根源在于各家句法理论各有各的体系,难以妥协。比如:词类问题(什么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句子成分问题(主语、宾语)。但是这只

3、是如何处理语词之间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时的学术争议问题,对于一个熟练的普通话者来说,都能了解什么运用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对的,也就是有语感。一旦能提取、概括自己的语感,得出规则,那就是上升到了语法的阶段。说得稍微学术一点,语法是作为运用语言符号来实现交际的制约系统。就普通话来说,1.哪些是强制的制约一定要训练:如“数+量+名”可以,但是不能“数+名”,通过格式组合训练,不必突出词类概念,至于有哪些强制制约需要在那些阶段掌握需要研究;2.哪些不是强制制约,但影响交际效果,也就是所谓的修辞,语言运用。吕叔湘先生很早就有很精辟的说明:修辞学,照我的看法,应该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多少是

4、同义的)词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结构之间,各种风格(或叫做文体、语体)之间进行选择,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用以达到当前的特定的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三个因素:一、题材,二、对象,三、表达方式。这些因素决定当前的目的和需要,文章或讲话的长短深浅,庄重或者轻松,平铺直叙或者波澜起伏。一切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这个需要。因此就不能说哪些词语、哪些句法、哪些修辞手法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甚至有时不得不用“陈词滥调”,有时不得不用“生造词语”),就看用在这里合不合适。如果把“修辞”只看成是“修饰和加工”,就很容易引导到“刻意求工”的路上去,于是“涂脂抹粉”、“虚张声势”等等流弊都出来

5、了。(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8期)现在教育产生的一些误区,如每篇文章要求有3个排比、3个比喻等等,这是对修辞的误解,而不是修辞本身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放到语法的大框架下,修辞也是制约的一部分,但不是正确错误的问题,而是好坏的问题。在考虑修辞手法时一定要考虑不同的交际场景来理解其功用,否则就修辞而修辞只能达到僵化的效果。口语和书面语在此也可以各有特点,比如,利用同音词的双关手法就适合口头,而不适合书面。总结一下,从语言学角度,也就是说从学语言的角度出发的话,当前汉语文教育要包含的必有内容是汉语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都要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的要素和规则。黄:你把语言理论色彩这么浓厚

6、的话题,谈得深入浅出,真不愧为北大的博士后。我知道你多次参加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现行的语文新课程指向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与考试是否矛盾?考试就是应试教育吗?汪:新课改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向素质教育,其对立面自然是应试教育。但由此而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惑与焦虑,那就是如何对待考试。中国当前几乎所有的教育改革都纠结于如何处理“应试”,分数是无法回避的压力,而中高考则成了中国教育的核心压力。事实上,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中高考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的局面,仿佛是一个死结,再有创意的教育改革,只要一面对中高考,立刻就退缩了。其实,高考的迷惑在于很多人错误地把中高考本身当做了教育的目标。“中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西方

7、的孩子内心基本上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发动机。”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给学生们装上自己的发动机,自行管理,自行驱动,而中高考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只是帮助学生走过这个门槛。顺便要把中高考考好,更关键的是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和方向。这就是回归到了教育的根本之义。由此出发,就可以找到解“应试教育之毒”的路径。如果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发现中高考是必由之路中的一个环节,却不是全部,那么他们的发展之路就更宽阔,而不是独木桥。比之与自己的人生大规划,中高考只是一个小门槛而已;还有学生会自然发现,除了高考,还有其他的人生之路,有的人走出了国门,放眼世界了。所谓一通百通,同学们会发现伙伴之

8、间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一起前行的友谊,因此会给其他同学耐心的讲解。一旦发现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压力自然转化成动力。考试并不等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也不是要取消考试。只把应对考试作为唯一教育目的的教育才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把考试回归到其本义,即,考试只是一种教育测量工具而已,如果学生具备了应用的语文素质,考试是难不倒的,有雄厚语文基础的学生不仅仅是语文考试中的佼佼者,在其他更多需要语文能力的情形下,也都能?偃巍?很多人将教育的问题都归结到中高考体制上,从而消解各种改革的措施。而事实上,可以发现,同样面对中高考,有的学校有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其他的却不行。这其实已经暗示:中高考和学生的兴

9、趣或者发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进而,中高考并不是教育发展的真正敌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我们的教育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个性出色有创造力的学生,就算废除了中高考,我们的中学能给大学输出什么样的后备军呢?意识到这一问题,就能发现,就算是在目前的中高考体制下,中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可为空间。当然,最理想的是,教育管理部门也应拓展测试的途径,为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黄:你简洁的言说,真是拨云见日。在我们语文学界常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应该怎么理解这个说法呢?汪:语文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激励。实践表明,通过赏识教育,学生的语文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语文课程标准

10、也强调要发挥语文评价功能的激励作用,而不能局限于甄别与选拔。从理念上讲,各种功能的实现都不困难,但如何结合具体实际,即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各种做法,充分发挥语文评价功能的正向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文评价的功能主要指向的是学生,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激励功能具体到学生身上,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语文能力的长处和潜力。而语文能力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表现也是各有先后,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这就要求对学生做出评价时,注意自己的尺子,究竟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在做针对性的分析和客观评价,还是在一刀切,把所有学生放在一个平面上比较。从这个角度讲,仅仅是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就不够

11、了,语文评价其他的方面,如反馈、检查等也很重要,这些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从而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注意,并得到改善和提高。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主要是激励性评价,并对缺点辅以委婉提醒。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操作不可僵化,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观察正面激励性评价在各个学生学习上的反映,有些实事求是的批评,可能更能激励某些同学。比如,可以运用“我本来希望能看到你,但现在看到的却是”一类的句式来进行反面激励。只要平等的氛围和前提已经确立,中肯的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能取得好的效果。语文评价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评价是否到位,否则赏识或者激励都只是表面形式

12、,而落不到实处,落不到心里。到位与否的一个确定性要素是教师选择的评价标准是否适合学生。理想的语文课堂其实是按照能力分级的,也就是,现在的班级制应该被打破,一个学生可以数学上四级,语文上三级,甚至语文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阅读上四级,拼写上三级。受制于目前班级制的情况,学生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存在,而且可能差别很大,这就只能寄希望于教师能多几把尺子,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测量,尽量鼓励做得好的一些方面,以带动其他落后的方面。要实现以上的一些良好效果,还可以考虑一个重要的角度,也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着想,那么在布置作文等语文任务,以及后来进行相关评价的时候,就能切实体会到学生成长的

13、具体问题所在,所采取的形式和措施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发挥语文评价的各种功能与效力。黄:是的,你对教育评价谈的很坦诚,对老师与学生的帮助很大。我们现在语文评价体系中常常提到形成性评价,这与通常所说的考试有什么区别?有哪些形式可供参考?汪:所谓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的评价,其基本形态是动态的,是日常性的,是个人性的,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人的纵向衡量,比较学生个人的过去与现在,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而终结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一段学习之后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其基本形态是静态的,是阶段性的,是集体性的,主要是基于系统教学目标进行的全面评价,探讨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程度,主要表现形态以传

14、统的期末考试以及中考等为代表。以上就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根本区别。从理论上讲,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持续性的,因此,形成性评价应该成为主要的评价方式。但在以前的语文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简单易行,因而占据了绝对优势,直到今天,这一惯性也仍然存在,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提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具体来讲,形成性评价形式很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成长记录袋”是很基本的一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成长记录袋在具体实践中也应该是多样的,不应该墨守刻板的模式,可以结合

15、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特点而有不同的侧重和变化。成长记录袋可以是表现性的,比如,学生有代表性的作文、日记、演讲、板报,可以以证书、照片、实物等形式收录;成长记录袋也可以是文件性的,逐步系统地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情况,主要通过教师观察,作为备案;也可以是过程性的,可以将学生对某个语文活动的准备、材料整理、形成草稿的细致过程都收录进来。成长记录袋可以反映多方面对学生成长的评价,也就是评价主体可以变化,不仅包括老师,还可以包括家长、其他同学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成长记录袋主要体现为书面形式,就书面形式的形成性评价而言,还有其他很多方式:对学生作业的评阅,对学生语文良好表现的公开展示,或者小纸条之类的简短鼓励

16、、提醒,或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状态等等。这些具体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注意不要拘泥于成长记录袋。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更主要的形式其实是口头形式,只是由于口头形式在?w现方式上的易逝性,常常被忽略,而实际上口头形式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却跟书面形式一样长久。口头形成性评价体现在课堂教学以及各种语文活动中,老师随时对学生的表现有及时的反应,给出口头评价,或者鼓励性质的动作评价,比如点头赞许、注视鼓励、拍拍肩膀等等。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精神是关注学生在语文能力上的个体成长,因此,任何适合这一精神的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等,都是恰当的形式。黄:你的言谈真是高屋建瓴,这里我还想再问问,应该如何恰当安排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何实现定量与定性的良好结合?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现阶段语文评价必需的内容。这两种评价方式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发展,但侧重点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评价的作用,应恰当处理好二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