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8892887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遇,教师在获得对学生的初步印象基础上,会形成对待学生的反应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即形成对待学生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自我成长、性格发展乃至今后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都会有潜在的广泛的长远的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席亲切的话语、一个充满热切期望的眼神,甚至一个无意识的关切举动,都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决定着学生的整个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教师态度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态度也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根据,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态度、期望来强化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教师的态度还会引起与其期望相一致的认知方

2、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以积极的、合适的态度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获得积极的教育结果。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更好,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将积极的期望表现在与学生交互作用的环节中。师生之间会形成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师生互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敞开、接纳、认可、包容,共识、共享、共进,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有意义的

3、活动。和谐课堂会具有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开放的心理空间,和谐课堂会是自然、民主、开放的状态,师生之间拥有“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交流智慧、沟通精神与意义。 一接纳学生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支配下度过的,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不论学习哪一门课,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会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也都会希望有个好教师,且希望自己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教师的自然倾向。为师者首先要放下控制心理,接纳学生,要逐渐克服和摆脱“自我中心”意识,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以真诚的自我对待每一个学生,向学生

4、开放自己心理空间,去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尊重,也让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在深入理解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讽刺、挖苦、辱骂、训斥学生,不给学生施加各种不正当的压力。接纳学生的实质是尊重和宽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优秀潜能。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就要欣赏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优点,对学生表露出来的任何感情,不管是令人满意的,还是使人不快的,都应表示接纳。教师还要信任学生,要能宽容每个学生的缺点、短处和错误,维护他们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对于学生

5、的缺点、短处和错误,不当面严厉批评、斥责、讽刺、挖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正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追求进步,不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斥责、同伴的鄙夷中沉沦。学生是有个性有精神有追求的主体,教师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接纳学生,体验学生的经验和感情,学生就会有心理认同、心理自由,就不会生出逃避需要,且以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接纳学生是基于平等的向师性,也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只有接纳,教学才会有期待和亲近,而没有排斥与回避。只有接纳,师生才会更容易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而没有距离感。二重视学生分析教师管理学生和形成学生理想行为的各种策略和方法就不难发现,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

6、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佳策略是重视学生。优秀的教师往往都是注重采用积极的状态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尊重。学校的课堂经验也表明,教师重视学生的成就、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在管理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问题。相反,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果教师对其的努力缺乏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他就不会做出任何积极的反应,也会变得压抑,甚至抱怨教师的“无暇注意”。因此,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增强学生自我价值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自我生成。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

7、要求,不断调整改进教学,也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插话、提问题,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要让学生参与对教学的评价和教学的决策,师生如有不同意见,用讨论、商榷的方法来达到一致,而不是听凭教师独断专行。教师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要注意能与每个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用亲近、微笑、点头给与表示。当学生安静或者等待回答时,要给与鼓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强化,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对学生的错误反应,不应忽略或者嘲弄,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还要时刻关注教学气氛和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控。当发现气氛沉闷、学生神态迷惘、

8、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时,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降低难度。当发现学生热情不高、思维不积极时,要考虑加快教学节奏。当发现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涣散时,要及时变换教学节奏,穿插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三相信学生有能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人能够做的,比他现在已经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够做的要多得多,也就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比现在好。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要对每个学生都饱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因为如果教师相信学生有能力,对学生的态度就会积极,对学生的期望也会较高,对他们的积极期待会直接造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心态,使学生在教师的各种有意无意的支持和鼓励下积极地自我评价和自我优化,并据此形成较高的自我期望

9、,使学生的动机水平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并最终形成积极的教育后果:学习成绩优良、智力发展加快、个性的各个方面平衡健康地朝着期望的方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良性的教育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态度、期望和与之相适应的积极对待。相反,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有能力,对学生就会是消极的态度和低期望,学生在教师的忽视、否定中也会形成较低的自我期望,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也会下降,教育后果消极。这样一来,教师的消极态度和低期望得到验证,产生更低的期望和消极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也会每况愈下,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要摆脱按照既有印象和期望来看待问题学生的

10、态度,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要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方面和变化。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学生有能力,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也是教师的责任。只有积极地期望和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会不辱教师的使命,才没有辜负学生把教师放在自己的“重要他人”行列最前头的美好情感,才没有偏离教师的社会角色。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积极心理活动的特性,随时要提醒自己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随时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心目中的关于学生的印象和期望,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能够起到引导其积极改变的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期望,要积极营

11、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信自己,让学生主动尝试、自我决定,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四让学生有安全感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是每个学生所渴望的。每个学生都不愿意在课堂上拘拘谨谨、唯唯诺诺、噤若寒蝉。在课堂上,学生都渴望知识、渴望沟通、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自我实现。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制造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安全感,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表现自己的无知、幼稚甚至错误而感到紧张、压力和耻辱,让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与习惯受到充分地尊重,让学生之间不会因学习的问题得到偏见或歧视。教师要避免因错误理念和下意识行为于有意无意之间,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无奈、负担,甚

12、至对教学产生厌恶和恐惧的情绪。营造课堂上安全祥和又充满生气的氛围,知识传授、能力发展才能达到高水平。宽松而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有效、和谐的课堂追求的,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所必需的。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而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收获成功、享受快乐、激发梦想,让学生在拥有安全感的前提下,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充实自己。要让学生有安全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体验、思考、探索,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地选择、自主地调整,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生活。教师要做到无论对任何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都要有意识地调节和保持理智的教育行为,使得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语言反应、行为反应在

13、教育活动中处于理想状态。当学生对教师、对课堂有安全感,才会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在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中,教学才会和谐自然,师生才会拥有“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才会交流智慧、沟通精神。积极、向善的教师态度和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一种安全感,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参考文献1余文森.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6).2余文森.教师态度:课堂的阳光还是阴霾?J.中国教育报.2007-2-9.3余文森.罗杰斯的师生人际关系论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5).4郭慧.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5陈理宣.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6).6金盛华.教师态度与学校社会处境分化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1999(6).7朱兆林.给学生一种情绪安全感J.天津教育,2005(3).8余文森.“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教学论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