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863287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9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职业规划高级白领的职场管理培训(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级白领的职场经验培训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得捷径,也没有点石成金得法术,唯有靠尝试和积累。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读懂了别人的经验,也就缩短了你积累的过程,使你迸发的更快、更精彩!第一章初入职场1997年的冬天是我一生中最闲适的一个冬天,但这份闲适让我用了五年的代价来偿还。作为国家高校并轨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同学早早就开始找工作,整天跑各种人才交流会 第二章 人际关系篇企业是一个利益单位,这里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归结到最后都是一种利益的搏弈。企业要根据利益来

2、进行取舍。所以要想在企业里面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要仔细检点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与别人发生矛盾第三章 心态篇说到个人素质对职场成功的影响,我的个人体会有一句话:“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在一个现代企业里面,职业人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却还是一些非能力层面的东西 第四章 习惯篇由于工作不熟悉,能力还没有培养到位,新人对责任还是有点畏惧的,他们希望企业能给予一个宽松的环境,希望能从上司那里得到对每一项工作的明确指示,希望上司复查每一项工作,如果工作出现纰漏 第五章 技巧篇旧中国对帮派大哥有一个要求叫做“笔舌两兼,武勇当先”,今天我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上,还深深地赞

3、同这两句话。即使对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我觉得这个标准也同样是有意义的 第六章 咖啡时间经过了长期的铁饭碗与终身制之后,中国人迸发出了惊人的跳槽欲望,跳槽已经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流行词。记得我告诉青岛开发区一位领导我跳槽了时,他幽默地说,现在的人脚底都象踩了风火轮一样 第七章 尾声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作者有一天在车站等一个老乡,因为塞车,老乡迟到了半个小时,作者和他开玩笑,说他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半个小时”。“杜邦公司的总经理格劳福特,每天研究蜂鸟半小时1998年,刚从同济大学毕业,世事懵懂,却满怀凌云壮志的我,离开了上海,来到了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在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4、在去上海西站的路上,仔细咀嚼着四年的酸甜苦辣,望着窗外欲雨不雨灰蒙蒙的天空,我暗暗发誓,要在这家企业好好奋斗,成就自己的人生,决不再回上海这个伤心地。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重重一击,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我就离开了那家名声在外的家电企业,转而就职于当时青岛家居行业的航母,并于一年后被扫地出门,不得不重新求职,就职于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在青岛设立的一家公司。2001年,自视甚高的我,又一次被现实粉碎了粉色的梦想,带着一颗郁郁的心,离开青岛,重新回到上海,以比在青岛还低的薪水加盟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切似乎回到了起点。我放弃了所有的幻想,决心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尊重也得到了

5、回报,一年后我的能力得到了企业上下的认可,企业决定给我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帮我创立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我终于走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金色航程。回顾五年多的经历,有波峰也有波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被人弃之如敝履的尴尬,总会生出无尽的感慨。由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看到一代代的大学生依然在重复自己的故事,有时真想跟他们谈谈。但有时转念一想,人生不就是个过程么?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有些事情经历一下,也许成熟的步伐会快一些吧。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念头,这本书诞生的日子也就往后托了好久。前几天回大学办事情,碰见了一个老师。想起毕业时,他谆谆告诫说,社会复杂,毕业生太简单,太理想化,毕业后首先要选

6、择融入社会,之后才能谈有所成就。当时听这话虽然也知道是真玉良言,但内心深处多少有点不以为然,想,有那么严重么,那么多人不都活得好好的么,我迟早也会习惯这种生活的。现在回想起来,真为自己的浅薄感到羞愧,几年的风风雨雨象一个个耳光打在我的脸上。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声,老师,我错了,我想按您说的做。岁月流逝,却也没有可供我后悔的余地了,我能做的也就是将我与我的同龄人的经验与教训整理出来,希望让后来的人能少走弯路。但会有效果么?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在那棵夹竹桃树下以一种貌似谦恭的态度在听老师教导的自己。第一章 初入职场(一)选择远比付出来得合算1997年的冬天是我一生中最闲适的一个冬天,但

7、这份闲适让我用了五年的代价来偿还。作为国家高校并轨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同学早早得就开始找工作,整天跑各种人才交流会,而我当时连想都没想就打定主意要回山东,所以对找工作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由于同学们大都在四处奔波,课程安排的很少而且学校对我们也不再严加管制,我就整天和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打扑克、下棋,打发所剩不多的学生岁月。更可笑的是,我竟然从没关心过山东的人才交流会情况,仿佛工作会自行找上门来似的。直 到春节回家过年听同学说起在日照、青岛等地有系列人才交流会,才恍然意识到应该去看看了,而当时我竟然连简历都没准备,毕业生推荐表也没带回家,我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去青岛参加

8、了第一次人才交流会,到青岛后匆匆地做了几份简历。排队购票,再排队进场,我花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进入会场,看着场内场外数万黑压压的人群,那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们这个社会最缺的根本就不是人才,而是机会。场馆内几乎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仿佛所有能称作“公司”的单位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所。我在摊位间徘徊,我坚信以我学校的名气,在青岛这样一个人才交流会上,我应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要慎重地为自己找一个好归宿。我试着在海尔的摊位前挤了一下,但他们那里场面太火暴了,招聘工作人员已经被挤到了墙上,听着他们近乎哀求的喊着“不要挤了,不要挤了”的声音,自命清高的我选择的自然是放弃,小声嘀咕着:“什么

9、样的公司值得这样呀,何必呢”。我看到了邮政,上面竟然写着除各门功课在90分以上的不考虑,想招聘的人是什么脑筋呀,他可能不知道有的老师最高分打80分吧,他可能不知道钱钟书给学生打分无论好坏一律打及格吧,抱着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自己又离开了。最终,我在偌大的交流会场只投下了2份简历。其中一份就是投给了一家我经常在电视广告上看到的企业,之所以能记住那家企业是因为它那早已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我对这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它在青岛哪里都没有搞清楚。正是这次不经意的选择让我轻而易举地进了那家企业;也正是那次轻率的选择,给了我一个教训,那就是:千万不要从广告出发选择自己就职的企业。广告毕

10、竟是做给客户看的,广告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向人们炫耀,你看,我多厉害,我有钱做广告,你一定要记得我呀。相信在看了媒体捅出来的标王爱多与秦池的真实故事后,大家对于广告的这种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大学毕业生初次择业,知名企业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知名企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好企业”,我们印象中的好多知名企业是由广告堆出来的,如果我们能有机会与这些企业进行一下近距离接触,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也很平常。想一想,一个县级的小酒厂,三两年内迅速窜红,它有这个底蕴么?当然在巨大的广告效应下,这些知名企业比一般的企业有更大的可能取得成功,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我们也看到了好多知名企业几年后就无

11、声无息了。90年代是保健品行业广告铺天盖地的时候,巨人、三株、太阳神,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但几年之后它们或者迅速回归平庸,或者走向分崩离析,上演了一出出兴衰活剧,甚至连累整个保健品行业直到今天都无法恢复元气。成功与否,对这些所谓的知名企业而言,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是因为信奉“一鸟在手,胜于十鸟在林”而选择了他们,那就得好好看看它是只健康的鸟还是只徒有美丽羽毛的鸟。但当时的我是不会想这些的。两天后我就到了他们公司总部。在一个大会议室里一屋子都是黑压压的人等着面试。一个职员样的人在喊“排队,排队,挨个来,先把简历准备好,跟我谈完了再与我们处长谈。”我没带简历,也不想排队,就到了大家排队的对

12、面去坐了下来。很巧,一会那位处长来了,就坐在我身边,我告诉他我没带简历、没有推荐表,能否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如果认为我能够满足招聘资格,我可以把资料带过来。那位处长非常客气地问了我的学校与专业,并做了笔录,然后就说我被录用了,十天内把材料寄过来。一切来得太快了,一个如此知名的企业,就这么简单地向我提供了OFFER?我简直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感觉。回校后我很快办理好了手续,然后我就再也没有找工作,毕业后满怀憧憬地进入了这家企业。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至少犯了几个错误: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错误,我对这个企业除了只言片语的广告,没有任何的了解。选择一份工作至少要了解它的产品系列,它的企业所有性质

13、,它的企业规模,它的人力资源的现状,而当时这些我都没做。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必然决定着它的企业文化,我签约的这家企业前身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濒临破产的小电器厂,凭几个核心人物之力,推出了一个在80年代末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的产品,一举走向成功,并迅速壮大成中国家电行业一方诸侯。把持这个企业核心领导位置的都是当时创业时的一批元老,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他们一方面引进了大量的大学生充实部分要害位置,一方面在行政、人事、采购等技术含量偏低的岗位上大量使用裙带关系人员。我作为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到这样一个企业,指望在这里从内部奋斗,有一天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简直是天方夜谈。以

14、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到这家企业一个多月后,总厂的副厂长找我谈话,说成阳有个分厂,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目前缺一个厂长秘书兼人事管理的,对我而言专业很合适,问我有无兴趣去城阳工作。因为专业对口,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但到了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国有企业。分厂的党委书记给我们一行四个毕业生安排工作,把我安排到技术部去从事技术研发工作,而安排另外一个青岛大学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去做厂长秘书与人事管理。我提醒那位党委书记,我从高中开始就读文科,物理、化学知识基本已经还给老师了,我这样一个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去搞技术是否合适。老头慈眉善目地对我说,没错,技术也不神秘,别把它看得太难了,只要用心去学

15、就行了。事后我一起去的同事告诉我,原来是青岛大学那个毕业生通过一个熟人与分厂分管人事工作的综合管理办主任搭上了关系,走了分厂领导的门路,做出了这个人事决定。得知了这个消息,几天后我就辞职离开这家公司。第二个,我在选择企业时盲目追求规模,一心想进入大的企业,却没有思考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途及自己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在进入这家企业后不久我很快意识到,选择家电行业是不明智的。家电行业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94、95、96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几年里迅速扩张,跑马圈地,创造了大量的职位。这几年加入的大学生被迅速委以重任,许多分厂的处长都是这几年的毕业生,但到98年时家电企业

16、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出现了卖难的问题,基本停止了扩张,许多96、97年的毕业生都不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当时青岛较具代表性的几个家电企业集团,对人才消费上均出现了极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倾向,公然提出赛马不相马的理论,大量囤积大学毕业生。这个策略对企业而言无疑是省心的,但对每一批“马”而言呢?没有了细心的呵护,只有进化论的生存法则,成材的概率能有多高?当年,我签约的这家企业招收了260多名毕业生,这么大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公司,而公司短期内没有进一步的扩张,在任的科长、部长多是1-3年前的毕业生,对大多数的毕业生而言期望从中得到历练,走向更高的管理岗位是不现实的。我以后的经历也在反复证明着这一点。离开后,我在青岛的一家家具商场工作,这是家民营企业,进入这家公司后不多久,总经理就将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的工作交给了我。我跟总经理说我没有做过,怕做不好,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