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861107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某某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与要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修订201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拟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此,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一、培养目标我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较扎实基础理论,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01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要求:、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普

2、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各专业业务目标培养要求,开设各专业主要课程,坚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学术标准。2、坚持整体优化,构建以“应用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认真审定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精简课程门数,减少重复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实现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对于公共基础课,要依据学生差异,实行分类分级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专业基础课,要科学精选、合理安排。凡与专业需要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

3、,保证开出;凡可开可不开的专业基础课,尽量少开;凡与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尽量不开。对于专业课,在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核心课教学,适当增加实践素质培养学分,夯实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3、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整合实验课内容,适当精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单独设置实验课和技能实训课,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和实践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把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4、养落到实处。4、增加考研和技能培训内容,满足学生深造和就业需求针对学生考研的需求,加强对考研考试科目的研究,结合课程教学,增设考研考试科目辅导内容,对报名考研的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努力提高考研录取率;结合专业教学,增加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5、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要求,加强我院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建设,构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融合、德智体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课程体系构成(一)课

5、程体系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合理构筑起“三大平台课程”体系,综合素质课程贯穿整个教学计划。1、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是向学生传授与未来工作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内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课程。它主要包括“两课”、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和大学科门类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开设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及开课学期由学院统一协调安排。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是按学科门类设置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它与公共基础课一起为学生构筑学习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它在所学专业知识中是比较稳定的。3、专业(方向)课程平台:是构建在前两平台基础之上,提供与学生未来生活,未来职业

6、有密切关系的知识,技能课程,或是增强专业方向特色的专业课程组。它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验课三大类,集中反映了各专业的特色,以形成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4、素质教育课程链: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之中,素质教育课程穿叉安排在以上三个课程平台之间,构成素质教育课程链,对学生进行全程素质教育。(二)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75%-80%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0%-25% 合 计 (100%) 四、课程设置安排(一)公共基础课1、“两课”教学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本着“进头脑”、“要管用”的原则,“两课”教学要精讲课内、加强课外、形式多样

7、、重在效果。一部分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另一部分通过学生社会实践、课外阅读、撰写读书报告或论文等形式完成相应学时,形成我院特色。2、坚持三个“四年不断线”(1)非外语专业的外语教学与运用“四年不断线”。外语教学分基础(公外)和提高两个阶段,基础教学在前两年内完成,后两年要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专业外语或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也可以让学生选修外语类公共选修课程。(2)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应用“四年不断线”。非计算机类专业实行三个层次教学,一般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第二、三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语言类)课,其他课程则结合本专业特点选定。学生上机时间理工类不低于300学时,人文社科类不低于200学时。

8、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在网上进行教学、答疑、安排作业、考核等。(3)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探索性,开设设计性实验(实践)课程,加强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实验、上机的理论课程要注明实验、上机学时数。(二)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1、学科专业基础课要按学科门类统一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同一学科门类的各专业要按学科大类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以加强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要采取分类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要求,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为保证基

9、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各类同一层次的学科门类基础课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专业课是加深某专业方向或特色的课程,根据专业需要可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专业课应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课程规格(学时和学分)小型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各专业如果需要设置方向模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2-3个模块。 (三)选修课选修课由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类选修课组成 1、专业选修课:此为专业课的选修部分。2、综合素质类选修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的需要而开设的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课程。可分以下部分: (1)为学生跨学科选修而开设的几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如自然科学类课程,

10、人文社科类课程。人文经管类和理工类等每专业要指定三门以上面向全院开设的选修课,并在教学计划中注明,以供全院学生选学。这类课程的安排和开设要注意前后续课程的要求,每门课一般控制在个3学分以内。(2)创业型课程:开设创业实践选修课,以案例教学为主。 (3)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类课程:为了学生就业需要开设岗位技能培训课,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规定要求,开设与考取职业资格证或行业技术等级证内容有关的课程。 (4)素质类课程: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开设的、有特色的课程。如文学艺术类、科学技术类、历史研究类、社会分析类、外国文化类、心理健康类、陶冶情操类、营养保健类等。各专业教学计划可根

11、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分别设置5-8门任选课供学生选修。对全院任选课要求学生选满6学分。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要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留有空间。要加大选修课比例,尤其加大开设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的力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个别专业外,选修课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0%左右。(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专业教学计划应突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课程实验教学,应提出系统要求,其中单独设实验课或实验时数较多的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实验。积极进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辟

12、学校与社会的双向联系和学生实践锻炼的新渠道。加强对教学实习的组织领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理工科类专业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5%,;人文经管类类不低于20%。(五)课外素质拓展课为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设课外素质拓展课,要求学生至少修满5学分方可毕业。课外素质拓展课学分可以通过科技训练、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学术报告或讲座、发表论文、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途径获得。要求各专业根据实际和特点,设置具有专业特点的素质拓展项目,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等方式,引

13、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五、学期安排及学分计算一学年分为两学期,每学期20周,其中授课16周,复习考试2周,机动0.5周,公益劳动0.7周,节日0.8周。课程安排应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适中;周学时(除实践教学环节外)低年级控制在20-22学时左右,高年级控制在18-20学时左右。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55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控制在140-150学分,课外素质拓展学分5学分。课内(含必修课、选修课)总学时不超过2560学时。课内理论课每16学时(或/-2学时)计1学分(课程学分最小计量单位为0.5)。实验课32学时计1学分,综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

14、,分散进行的32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32学时(或/-2学时)计1学分。六、其它方面1、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工科类、理科类、经管类、文法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的名称、学时、学分应统一。2、课程的考核办法(考试、考查)计划中应明确,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一般不超过4门。附件: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和格式xx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三、主干学科 四、主要课程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六、修业年限四年。 七、授予学位 x学学士学位。八、相近专业 九、xx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见表1)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见表2)十一、分学期课程进程表(见表3)表1xx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性质课程分类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分类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考核备注理论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必修课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96大学英语(1-4)16256体育(1-4)4128大学计算机基础364军事理论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