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860185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姜夔讲课教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慢 姜夔,文昌阁,瘦西湖的五亭桥,白塔的风影摇曳,二十四桥的明月,个园何园 水石花木,江湖雅士,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 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2、姜夔(11551221?),江西鄱阳人,号白石道人。精通音律,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王国维人间词话),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在词中有何作用?,序,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一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

3、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殪。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稷:两种农作物。 离离:禾苗成行的样子。 靡靡:行步迟缓的样子。 摇摇:形容心神不安。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黍离之悲

4、” 表示家国残破之痛。,交代写作缘起(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

5、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精读,杜牧诗 扬州三首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遣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fanhui,在春日黄昏,路过维扬的年轻词人,漫步于这座寂寞凄凉的空城,周围的残破景象,使他叹息敌人蹂躏之深,同情人民遭遇之惨,痛心边境守

6、备之疏,更结合着自身流落之悲而发出了寄慨极深的家国之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上片-所见、所闻 所见:尽荠麦青青-主景作勾勒 废池乔木-作点缀 画面-萧条、冷落。 所闻:清角吹寒渲染空城的凄清 手法-拟人-“池”“木”犹厌言兵。

7、战争的恐怖,金兵的凶残,惨象的令人发指,诗人用“废池”“乔木”来表达。 “废池”“乔木”,它们是浩劫的目击者,惨象的见证者。没有人的情感的它们,在其心目中,犹极不愿提及,因为惨象令人发指。曲折地表现人民对战争的极度痛恨。,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下

8、片-所想、所感。抒情 设想:以虚写实设想杜牧重来扬州 “须惊”“难赋”-扬州的破败难以想象 凄清荒凉,令人哀痛 “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冷月无声” 昔日繁华今日冷清。 “桥边红药”为谁生你开得这么艳,有人欣赏吗?物是人非 感时丧乱的情怀。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

9、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对比、虚实结合、用典,反衬(静中见动)1“渐黄昏”用来反衬周遭一片沉寂,从而暗示出敌骑威胁未除,而朝廷却只图暂时苟安,以空城防边,这种现象使词人不仅深感凄寂,而且更觉忧心忡忡,哀不可抑。这里揭出空城,用以衬托起首的“佳处”“名都”十分出色,且由此生发出下片词意。 2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以动写静、融情于景,透露出繁华衰歇、触目伤怀的悲凉情调,流露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哀时伤乱,饮恨无穷。 借代“胡马窥江” 反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