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8807249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本试题满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者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浓碱不慎粘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盐酸B.邻桌同学需要使用酒精灯,为图方便用自己已燃着的酒精灯替他点燃C.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应使用胶头滴管,使用后冲洗干净再放回原处D.加热实验做完后,

2、为防止误触烫伤将热烧杯直接放置于实验台角落,待其冷却后冲洗2.“水”是传统中医里将药材与适量水共研细,取极细药材粉末的方法。医学人门中记载了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文中不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萃取 B.溶解 C.洗涤 D.蒸发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 H2O与18g D2O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B.32g硫在足量的纯氧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3NAC.常温常压下,6.4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0.4NAD.标准状态下,22.4L CO2和SO2和混合气体中原子数为3NA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

3、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D.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5.若50g密度为 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2g 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 )A.2 molL1B.2.5 molL1C.0.5 molL1D.0.002 molL16.下列关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溶解和转移两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B.容量瓶有刻度线,所以可以进行液体的量取操作。C.摇匀并静置后,发现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 马上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将会导致所加水体

4、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MgO、K2O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盐酸、氨水、氯水均为混合物C.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D.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8.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B.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C.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D.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9.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

5、应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10.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OH-、SO42-、CO32- B.Cu2、Fe3、H、I- C.Ag、Na、SO42-、Cl- D.K、H、CO32-、MnO4-11.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有 (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稀盐酸向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大量氨气再通入过量CO2A.1个 B.2个

6、 C.3个 D.4个1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B.氧化还原的本质的化合价的升降C.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被氧化,得到还原产物。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配置100 mL 1.0mol/L硫酸铜溶液将25gCuSO45 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B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高温加热C证明Fe2+的氧化性向FeCl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溶液变成棕黄色D证明SO2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用电流表测SO2水溶液的导电性14下列反应的

7、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 I2+SO2+2H2O = H2SO4+2HI 2FeCl2+Cl2 = 2FeCl3 2FeCl3+2HI = 2FeCl2+2HCl+I2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15.二氧化硒(Se)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常采取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化学反应: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Se2H2SO4(浓)=2SO2SeO22H2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8、反应中每有0.6mol I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1.2NAB.中Se是还原产物,I2是氧化产物C.反应中KI是氧化剂,SeO2是还原剂D.SeO2、H2SO4(浓)、I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 SeO2 I216.40 mL 的0.05 molL-1Na2SO3溶液恰好与25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X2O6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X2O6氧化为Na2SO4,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下列的 ( )A.+1价B.+2价C.+3价D.+4价17.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表现出还原性B.因为铁和铝一样可以在

9、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铁制品不需要额外保护措施C.自然界中的金属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金属是导热性和导电性优良的固体1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2HCO3-+Ca2+2OH-CaCO3+2H2O+CO32-B.向NH4HSO4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NH4+ + H+ + SO42- + Ba2+ +2OH-=BaSO4+H2O+NH3H2OC. 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D.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2+CO32-CaCO319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

10、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B.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作很多气体的干燥剂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HCO3-浓度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B.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溶液中CO32-的浓度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溶液体积变化忽略)C.Na2O2、Na2O均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得到D.将物质的量比为2:1

11、的Na和Na2O样品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b%,则a、b的关系是a b二、填空题(4小题,共36分) 21(8分)按要求完成填空。(1)NaHCO3电离方程式:_ (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 配平方程式:_NH4NO3 = _ HNO3 + _ N2 +_ 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为 22(10分) 按要求完成填空。(1)等物质的量的盐酸、苛性钠溶液分别与两份足量的铝粉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 (2)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应 ,离子方程式为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3(8分)将2.5g NaOH、NaHCO3、Na2CO3固体粉末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逐渐向其中滴加1mol/L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像所示:(1) 写出OA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 当加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