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387720 上传时间:2017-06-10 格式:XLS 页数:3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科高考新老考纲对比(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大纲(老人教版)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

2、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

3、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5地图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 (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

5、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3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1)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

6、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

7、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1世界地理概

8、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2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2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3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9、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4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京杭运河概况。6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8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

10、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9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10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11、。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

12、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

13、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

14、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 (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选考内容选考一 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 ) 旅游资源的内涵 :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与 自 然 旅 游 资 源 的 区 别 。 进 入 “

15、世 界 文 化 与 自 然 遗 产 ”名录的 重要 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形成原因(2 )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 游 景 区 的 基 本 要 素 以 及 其 影 响 , 对 旅 游 景 区 的 景 点 、 交 通 和 服 务 设施进行规划设计。(2 )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1 )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 游 与 景 区 建 设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以 及 旅 游 开 发 过 程 中 的 环 境 保

16、 护 措施。选考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 的类型与分布(1 )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及分布特点(2 )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 )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2 )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1 )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 )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1 ) 应对自然灾害方法或应急措施。(2 ) 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选考三 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 )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 )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 )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 类 对 可 再 生 资 源 不 合 理 利 用 造 成 的 问 题 , 以 及 保 护 、 合 理 利 用 的 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 )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