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752832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案例剖析说课讲解(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 故 案 例 剖 析,蒲白矿务局安全监察管理部,顾 问:宋老虎 刘培荣 主 审:薛 卫 编 审:王永生 张贤书 主 编:张吉会 武六军 编 务:慰栓长 刘兴利 薛玲静 编 修: 宋引红,序 言 2005年蒲白矿务局安全监察管理部组织编写了事故案例剖析一书,对于汲取事故教训,实现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安全生产形势发展需要,贯彻集团公司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地推向深入,蒲白矿务局安全监察管理部结合近几年发生的事故案例,做了重新增编、整理和删改,从全新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事故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对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了点评,编写了事故案例剖析一书。本书通俗易懂,贴

2、近实际,它为我们接受事故教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教材。这本书共收编事故案例19起,它包括采、掘、机、通、运等五大专业,其中顶板事故11起,占57.89%。通过对事故原因的细致分析,点明事故发生的内在机理,反映出了事故发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从而引起我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3,警觉;事故点评画龙点睛地指出,事故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漏洞,个别管理人员责任没有落实,有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任由“三违”行为的发展而引发的必然结果,“三违”不除,矿无宁日。 通过事故案例剖析,使我们各级管理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管理等方面不可偏废的重要性,它是总体安全

3、生产管理水平的体现;也使我们的广大职工认识和体会到“三违”的危害性,贯彻“职工十项权利”的重要性。同时本书还给我们提高现场管理层管理能力,研究“三违”人员违章违纪的思想行为,掌握“三违”人员的思想规律,加强对“三违”行为的预见和控制力提供了素材。为提高职工按章作业的自觉性,培养职工十项常规行为养成,远离“三违”、杜绝“三违”,敲响了思想警钟。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事关矿工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壮大。我们时刻牢记这血的教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做好自律和他律,才能共同创造蒲白矿务局美好的明

4、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区而不断努力! 二00七年五月十日,4, 顶板事故剖析,6,(1)生产管理和现场管理不严、不细,致使工程质量低劣,巷道部分支架刹顶不实,背帮较差,受相邻矿采动压力影响,片帮严重,导致支架失稳。(2)对压力异常增大的事故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不力。 3、间接原因:(1)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知识,识险辩险能力差。(2)业务保安责任落实不够扎实,区队干部安排工作不具体,处理重大隐患,队干没有现场跟班指挥。三、事故点评: 这起事故发生在新掘巷道的加棚维修期间,可以说明,该巷道在初始的支护强度设计方面就存在不足,对地质变化和围岩压力的预测预判工作做的不到位,从而

5、导致施工单位不得不采取紧急的加棚维护措施。同时,施工区队在巷道支护已发生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加棚维修时,没有制定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区队管理人员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既未向生产技术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及时汇报,又无区队管理人员跟班现场指导、指挥,只是凭借以往经验仓促上阵,致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巷道维修原则施工,在外段支架未彻底加固、退路不畅的情况下,在里段盲目施工,最终,外段支架被压断,李某在外撤途中摔倒,被棚梁和煤岩埋压致死。再者,这也是一起典型的因工程质量低劣而引发的事故。巷道在施工初期,就因区队生产管理、现场管理和质量验收不严、不细,导致工程质量低劣,部分支架背帮、刹顶不实,导致巷

6、道因受相邻矿区采动影响,而发生片帮和围岩、支架破坏等隐患。这提醒我们,在生产安全管理中,必须加强生产现场和工程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科队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责任落实工作,及时消除各种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7,南桥煤矿“3.22”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8,南桥煤矿“5.4”顶板事故,1998年5月4日早班,采煤二队在14510工作面机头施工缺口,发生冒顶事故埋压两人,一人脱险一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1998年5月4日,采煤二队早班班长王某带领李某某、冼某某施工14510工作面机头缺口。他们三人进入工作面机头缺口做好准备工作,布置炮眼完毕。这时工作面其他人员已经收工升井,按作业规程应该边放炮

7、边维护顶板,但他们并没有按规程要求去做,而是将装好的炮一次性放完,并违章在大面积空顶下攉煤,由于空顶时间较长,顶板上一块长2米、宽1米、厚50300毫米的石块突然冒落,将正在攉煤的李某某、冼某某当场埋压,经抢救冼某某脱险,李某某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空顶作业,发生冒顶事故。 2、重要原因: (1)大面积(4.72.00米)空顶,班长王某违章指挥,工人李某某、冼某某违章作业。,9,(2)盯面安监员南某擅离职守,工作责任心差,使现场失去监督管理。3、间接原因:(1)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贯彻不力,安全教育抓的不够,职工“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 (2)现场管理松懈,管理人员责任

8、心不强。三、事故点评: 这起事故首先是在没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施工的情况下发生的。班长王某身为生产现场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应该知道三大规程中明确规定:严禁空顶作业。可是王某却为了提前完工,进行违章指挥,使李某和冼某在大面积空顶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导致冒顶伤人。同时,煤矿安全规程第五条明确规定:职工有权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而李某和冼某在接受违章指挥时,对自己应有的权利不明确,没有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由此说明,该矿在对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抓的不严、不细、不全面。 这起事故发生在其他人员已经收工升井以后,即交接班这个特殊时段,作业人员心理慌张、注意力不

9、集中、情绪急躁,极易出现误操作和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交接班期间以及其它特殊时段的安全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安全管理制度。 盯面安监员组织纪律性不强、素质差,在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不力。在盯面范围内有人员作业时,安监员必须盯面在现场,对出现的任何隐患有督促整改、落实的责任,对出现的任何“三违”,有制止、处罚的权利。而该盯面安监员提前离岗,使隐患和“三违”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遏制,从而导致事故发生。,10,南桥煤矿“5.4”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11,马村煤矿“5.22”顶板事故,1999年5月22日23时,采煤四队在113507高档普采工作面发生一起顶板事故,伤亡一人。 一、事故经过

10、1999年5月22日,采煤四队四点班在113507高档普采工作面中巷向机头方向回采。约23时,距中巷22.9米处移溜过程中,该班班长曹某某发现此处有长5米范围内没有打贴帮支柱,支护强度不够,当即安排职工补打贴邦柱,在支护过程中,煤壁区顶板突然来压下沉,造成该处(长5米、宽3米、高度1.01.5米)冒落,正在此处检查移溜子的验收员任某在向机尾撤退时,未及时跑出冒顶范围,被冒落的煤矸埋压。事故发生后,班长曹某某带领本班工人进行抢救,23日零时20分将任某救出,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于23日1时35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顶煤离层冒落,埋压致死任某。 2、重要原因: (1)工作面地

11、质构造比较复杂,裂隙比较发育,割煤后没有及时支设临时贴帮支柱,形成局部空顶,造成顶煤离层,导致突然来压发生冒顶。 (2)现场管理松懈,班长、质量验收员、安全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支柱迎山无力、初撑力低、无贴帮支柱、支护质量差等重大隐患没有及时督促整改。,12,(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间接原因:特殊地段开采无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三、事故点评: 针对这起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发生冒顶的区域恰在工作面中部地质变化带,没有进行贴帮支护的地段,距离中巷22.9米,矿山压力较大,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加强支护。可是,当班在生产过程中,竟然在该处5米

12、范围未进行贴帮支护,形成局部长时间空顶,直到移溜时,方才发现隐患。由此说明,现场人员的防患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对空顶作业可能造成的恶果认识不足;当班班长、验收员对工程质量、现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不严、不细;支护工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差。2、该工作面在过中巷期间出现地质变化,无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无区队干部跟班,说明区队和管理科室对工作面出现的变化重视不够,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管理滞后。3、劳动组织相对混乱。在补打贴帮柱进行加强维护期间,验收员进入煤壁侧检查移溜情况,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劳动组织的相关规定。 4、事故预防和出现险情时的应急措施不力。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处在安全的

13、地点,并清理好退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显然,当班验收员的行为不符合此项规定,致使在预防不力的情况下,撤退不及,被冒落的煤埋压致死。,13,马村煤矿“5.22”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14,朱家河煤矿“11.6”顶板事故,1999年11月6日凌晨2时21分,采一队11501工作面机尾5m处发生顶板事故,致一人伤亡。 一、事故经过 11月6日零点班,采一队跟班副队长安排张某等三人在机尾茬作业,当机组在机尾割煤后,张某等三人进行移主梁,打贴帮支柱,移溜子时煤壁侧有浮煤,张某即进入煤墙侧清理浮煤。2时21分,顶板突然来压,推倒支架,顶煤(长7.0m宽2.5m厚1.5m)随之跨落,将张某埋压,经全力

14、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顶板来压推倒支架,顶煤冒落将张某埋压致死。 2、主要原因: (1)工作面煤层结构复杂,节理发育,顶板松软、破碎,难支护,且11501开切眼于1995年底形成,已放置4年,加之多处冒落,虽经处理,但顶板完整性被破坏。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 (2)职工“违章作业”,操作不规范。 (3)隐患处理不及时,支护质量差,现场管理不到位。,15,3、间接原因:(1)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不牢,“自保互保”意识差。(2)没有严格执行业务保安制度, (3)新工较多,技术素质差,施工组织不细致。三、事故点评: 这起事故发生在朱家河煤矿刚刚试

15、生产的第六天,在这起事故中,假如我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够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1、在初采前进行严格验收,及时了解巷道的围岩、支护等状况,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落实。2、加强对新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规范职工在现场的实际操作程序,并能够做到对周围顶板、支架、煤壁等情况的随时观察,发现顶板来压能够及时撤退。 3、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总体水平及安全意识,随时注意观察作业地点周围环境,发现顶板来压、煤壁片帮能够及时撤退作业人员。,朱家河煤矿“11.6”顶板事故现场示意图,16,白水煤矿“1.16”顶板事故,2002年1月16日4时,采一队1

16、7502机采工作面机尾发生冒顶事故,伤亡一人。 一、事故经过: 17502机采工作面后部,煤层走向倾角较大,实施仰采,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松软,采煤过程中煤矸冒落,处理时顶没有背实,且采高偏大。 1月16日零点班,采一队按照正常生产程序安排生产。4时机组割完煤,换梁时发现此段掉渣,表现出支护无力的状态,班长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在抢修无效的情况下,立即撤出人员,但是老空侧的王某某反映迟钝,撤之不及,顶煤冒落推倒支架,被埋压窒息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顶煤冒落推倒支架,王某某被埋死亡。 2、重要原因: (1)顶煤矸漏空,背顶不实,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发现此段支护无力,加固处理措施不力,没有按由外向里的程序进行。 (3)王某某疲劳作业,先一天零点升井后,未休息去县城为儿子寄钱购物,精力不足,在遇到险情时反映迟钝,躲避不及。,17,3、间接原因:(1)现场管理不到位,班组长、安全员盯防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处理隐患时组织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