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731798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地方戏之电子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地方戏之,柳子戏,中文21/刘凯/02114022,2,目录,1. “柳子戏”小知识(P3) 2.风雨坎坷“柳子戏”之发展延革。(P410) 3.品味经典“柳子戏”之代表剧目。(P1115) 4.生旦净丑 “柳子戏”之角色行当。(P1620) 5.委婉曲折 “柳子戏”之艺术特色。(P2124) 6.梨园奇葩“柳子戏”之名伶名角。(P2526) 7.艺苑勾沉“柳子戏”之轶事趣闻。(P2728) 8.山东柳子戏剧团介绍。(P29P32),3,何谓“柳子戏”?,柳子戏,也叫“弦子戏 ”,旧称“柳子腔”,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

2、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历史上,柳子戏广泛流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各地对其的叫法也不尽相同。流传于运河以东的曲阜、泰安、临沂、莒县、沂南一带的柳子戏,习惯称为“弦子戏”;黄河以北则称为“北(百)调子”、“糠窝窝”;在临清田庄(旧清平县治),称为“吹腔”。曲调分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等四大类,亦演唱转调与昆调。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笙、笛,又增添了琵琶、排笙等。戏曲史上有“南昆、北弋、

3、东柳、西梆之说,东柳即指柳子戏。,4,柳子戏”之发展延革,柳子戏是山东古老剧种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沈德符(1578-1642)在野获编时尚小令中记载:元人小令,行于赵燕,后流传各地。自宣德、正统至成化、弘治年间,中原流行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流行。嘉靖、隆庆间,兴起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天皇、干荷叶、银绞丝等曲,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学,人人喜听。文中所说“中原”系为以河南开封为中心的周围地带。即后来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剧种的主要流行区域。,6,柳子戏较其它声腔来说,具有北方粗犷豪放的声腔特点,地域色彩非常明显,是最能

4、代表山东地方戏特点的剧种。柳子戏是一个大雅的剧种,曾经无数次进孔府为圣人、进京城为帝王演出,也曾和昆曲、徽调、京剧这些大剧种同台献艺,以前备受观众的欢迎,当时在鲁、豫、皖、苏、冀一带民间盛传“吃肉吃肘子,听戏听柳子”的说法。,7,梅兰芳在东柳重青一文中说:“京剧里有一出小上坟,大家说是柳子腔,用笛子伴奏,唱词七字成文,花旦扮肖素贞,讲究腰腿跷工,袍带丑扮刘禄景,舞蹈动作很多。”可见柳子戏在兴盛时期影响颇大,部分声腔已被京剧和其他剧种吸收和容纳。,8,据史料记载,清初柳子戏还曾在北京演出过。在日下看花记中曾有“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磐同音,歌咏升平,伶工荟

5、萃,莫盛于京华”的记载。文中所记述的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前的情况。然而那时柳子腔就已被列入“一时称盛”的剧种,与昆、弋、梆相提并论,被称为“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然而,自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后,皮簧逐渐占据京城剧坛,柳子腔只好返回山东、冀南和豫东一带,在农村集镇中演唱,再未恢复当年盛况。属于弦索声腔的柳子戏没有像昆腔、弋阳腔、梆子等成为流行南北的大剧种,逐渐被遗忘在梨园的角落,一些年老的票友疾呼对这一古老剧种加以保护。,9,“柳子戏与昆曲等剧种颇有渊源,因为它们都是以笛子作为主旋律,并且都是唱曲牌的剧种。”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段雨强介绍说。柳子戏是由元、明以来“弦索”系统演

6、变而来。说起柳子戏的古老,我国四大古老剧种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中的东柳,即指柳子戏,是与昆曲同时代的现存的最古老剧种之一,到目前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10,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数百年之后,属于弦索声腔的柳子戏没有像昆腔、弋阳腔、梆子等成为流行南北的大剧种,逐渐被遗忘在梨园的角落,一些年老的票友疾呼对这一古老剧种加以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县级柳子戏剧团纷纷成立,如郓城县工农剧社、复程县新声剧社、曲阜县新声剧社、嘉祥人民剧社等。柳子戏这一古老戏种得到恢复和发展。,11,“柳子戏”之代表剧目,柳子戏到目前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柳子戏遗产丰富,现存传统剧目二百余出,传统曲牌约六百余支,传统剧目

7、黄桑店、挂龙灯、玩会跳船、柳子戏经典剧目杨门女将等,风格均较古老。其中代表剧目有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琵琶遗恨和白蛇传等。放后改编演出的孙安动本影响较大。柳子戏的传统剧目丰富多彩,兼收并蓄,经常上演的有一百多个。剧目内容,多数取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以及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生活的小喜剧。建国后,整理了黄桑店、白免记、孙安动本、玩会跳船、张飞闯辕门传统剧目,先后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山东省两届戏曲观摩大会,均获多项奖,并晋京作了汇报演出。孙安动本被摄制成戏曲艺术影片。,12,五台会兄,北宋时,金沙滩战后,杨五郎至五台山出了家。一晚,五郎带醉归来,遇着他久别的弟

8、弟六郎杨景,赴往昊天塔盗回杨令公的骸骨,路过此地借宿,他们骤然见面,彼此不敢相认。经过盘问后,道出身世,才知道是一对久别相逢的亲弟兄。这时韩天寿领兵追赶六郎而来,五郎愤怒出手,将追兵打退,送六郎下山,弟兄洒泪而别。,13,玩会跳船,白郎中之女月娟随父返里,路经杭州,时值端阳佳节,钱塘江上龙舟竞渡,月娟携侍女云霞下船逛会。在游人熙攘声中,邂逅书生萧文勤,双方一见钟情,旋被挤散。萧于归途中发现金凤钗一只,惧被歹人昧去,守候半日,静候失主。云霞奉月娟之命,寻找遗失凤钗,萧将凤钗交还并题诗扇上,表达爱意,云霞回船,详述经过,月娟感其情真意挚,羡其品貌德才,当即修柬,约萧跳船相会。明月船头,共缔百年之盟

9、。,14,孙安动本,明万历初年,太师张从,独揽朝政,吞没贩粮,草营人命。曹州知府孙安曾参奏一本,被张从压下。为笼络孙安,张从反保举他进京任职。孙安进京途中遇民妇投河,身怀十八张控诉张从的冤状进京后,在岳父家又得知其父因奏本弹勃张从未果被张从害死。孙安为维护正义,为国除奸,三上金殿动本、控诉张从罪行。但幼主听信张从谗言,不准所奏,并将孙安判处死刑。孙安岳父黄义德、阁老沈理上殿保本,皆未获准,乃求助于定国公徐龙。徐龙手持黑虎铜锤上朝,对幼主责以正义,幼主终于不得不将孙安赦免。,15,风雨帝王家,一部表现唐朝历史的柳子戏,讲述的是从唐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间的一段历史故事。唐高宗李治先后欲把皇位传给其

10、长子和次子,但两位皇子均被武则天害死。三子李显继承了皇位,也被武则天赶下龙椅,并被贬至房州。韦皇后主动跟随李显同去房州共度甘苦,演绎了一段夫妻相濡以沫的真情。十年后,已经称帝的武则天为填补思子空虚,将李显召回京城。不久,张柬之组织力量推翻了武周,使李显重新登位。韦皇后及其党羽为攫取权位,仿照武则天搞垂帘听政,但仅十余天就被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摧毁,唐朝自此进入了开元之治的鼎盛时期。,16,“柳子戏”之角色行当,历史上柳子戏传统的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三大门头十二行。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随着柳子戏演出剧目的增多、演出阵容的扩大,脚色行当的划分也日趋明确具体,演变为现行的生、旦、净、

11、末、丑五大门类。,17,生行包括红脸、净面大王、外脚、帮生、秀生、大武生、武生、娃娃生等脚色。红脸,又称大红脸,是柳子戏特有的脚色行当。本工生行中的开脸戏,兼工净行中的唱功戏,俗称“黑红搅子”。其唱腔高亢浑厚,动作威武刚健。表演以唱为主,重在造型。剧中所扮人物如斩貂中的关羽、挂龙灯中的赵匡胤等。历史上本行名角辈出,多为班社的台柱子,如早期艺人姚天机、王连壁、小王连壁等。1935-1963年期间最著名的演员是张春雷。净面大王,又称净面文生、胡子生。因其俊扮化妆而得名。多戴黑三髯,主要扮演剧中正面角色。重唱功,其唱腔流畅自如,圆润悠扬;念白抑扬顿挫。表演从容稳健大方。如孙安动本中的孙安等。秀生,又

12、称文生或小生,兼演穷生。其唱腔委婉柔和,身段潇洒大方,表演斯文儒雅。如张飞闯辕门中的诸葛亮等。大武生,又称架子生。主要扮演年轻武将。如下江东中的赵云等。,18,旦行中的角色有青衣、红衣、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青衣多扮演出身贫苦的成年妇女。其唱腔委婉,嗓音纯正,吐字清晰;身段动作稳重文静。如白兔记中的李三娘。红衣,又称红衫子、花旦、小旦。扮演年轻俏丽、大胆热情的姑娘、大家使女、小家碧玉或风流放荡的妇女。表演中身段灵活、举止轻快、眉目传情。其唱腔甜润,道白爽朗。如玩会跳船中的云霞、雀山指路中的穆桂英等。闺门旦,扮演善良貌美、有教养的闺阁女子。其表演端庄秀丽、娇柔含情;道白柔声慢语、注重

13、声韵;唱腔清爽。如观灯中的胡秀英、玩会跳船中的白月娟等;刀马旦,因提刀跨马而得名。其唱腔洪亮圆润、身段潇洒大方,多扮演剧中女帅、女将、女妖、女寨主等角色;武旦,为武打戏中角色。其身段敏捷、轻盈,唱念响亮,表演中常用武术拳脚。如打店中的孙二娘等;彩旦,又称丑旦,多扮演剧中凶狠丑陋或风趣滑稽的角色。其表演夸张、粗俗、泼辣。如游西湖中的媒婆、大观灯中的母老虎等。老旦,主要扮演老年妇女,并有官、民、贫、富之分。,19,净行中有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大花脸,也称黑脸,在剧中多扮演官员、将帅、好汉一类的角色。其唱腔高亢浑厚,表演气势磅礴、豪放、粗犷。如错断颜查散中的包拯、曹操逼宫中的曹操等;二花脸,多扮

14、演剧中性格豪爽、勇敢、机智或凶狠的人物角色。其嗓音洪亮,表演注重把子、折扇、云帚和腿功。如安南国中的邓飞虎等。,20,丑行,有文丑、武丑、老丑、公子丑诸类。文丑,有官民之分,多饰演性格风趣诙谐、富于生活气息的舞台人物。如安南国中的常不中、凤簪记中的李狠等;武丑,表演轻盈机敏,常用“矮子步”、“矮子旋风脚”等技功,唱腔少,念白亦不多。打斗中常使用武术拳脚和多种刀枪花架。如投西川中的抓地虎、花蝴蝶中的蒋平等。老丑系戴白吊搭或白四喜的老年丑角,多扮演剧中性格善良诙谐的人物角色。如麦里藏金中的李万良、万盏灯中的王半仙等;公子丑,多扮演剧中放荡霸道、愚蠢无能的富家公子、纨绔子弟等人物角色,表演中念唱花俏

15、、面目表情丰富。如游西湖中的胡思、胡罗锅抢亲中的胡罗锅。,21,“柳子戏”之艺术特色,柳子戏表演程式粗犷豪放,风格独特;人物动作设计,惟妙惟肖,生活气息浓厚。如武将出场,必先在台上表演踢腿、打飞脚、亮相;发怒时双脚跳起,表示急噪情绪;对打时多用真刀真枪。 柳子戏的唱腔以俗曲和柳子调为主。其中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的200多个传统剧目中,由俗曲联成的约占二分之一。代表性剧目有 白兔记 (兴围、回围、磨房)、金锁记、孙安动本、玩会跳船、抱妆盒、燕青打擂、三盗芭蕉扇等。俗曲曲调委婉曲折,能够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其曲牌有曲子与小令和客腔 。,22,曲子与小令是由

16、长短句为主要结构组成的曲牌。这类曲牌的词格与唱腔的结构都比较严谨,每支曲牌的句数和每句曲词的字数都是固定的。速度缓慢、旋律华丽的原板(慢三眼板)曲牌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曲牌的特点是字简腔繁,中间多虚词衬字,或将一部分词反复唱。曲子与小令包括“五大曲”、“复曲”、“单曲”、“小令”。 “五大曲”是指柳子戏中常用曲牌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黄莺儿、耍孩儿。其中每支曲牌唱腔都有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并且男女腔齐全,各自均可自成一套。因此“五大曲”基本上代表了柳子戏音乐的主要风格。,23,客腔是指吸收其他剧种声腔的曲调,如青阳、乱弹、罗罗、昆腔、皮簧等。这些来源于不同剧种的声腔以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为柳子戏增色不少,并在长期融合使用中逐渐“柳子化”,成为柳子戏唱腔曲牌音调的组成部分,如越调、平调、二八调、下调。,24,柳子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竹笛、笙、三弦,伴奏时以单旋律的随腔齐奏为主。在伴腔时,笛子吹奏的旋律基本与唱腔相同,而笙和三弦则可加花变奏;演奏过门时,笛子可即兴发挥,与笙和三弦构成支声复调,艺人称其为“严丝合缝”、“风雨不透”。柳子戏的乐队由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两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