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8729435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南方地区(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节-南方地区,【复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识记重要轻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分布及主要城市。,一、自然地理特征,秦岭,淮河,青藏高原,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1、,1、位置与范围: 界线: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经纬度:34N以南, 100E120E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各省市区和西南三省一市。琼、粤、台、闽、桂、滇、川的大部、渝、黔、湘、赣、浙、沪、鄂、苏和皖的大部、港、澳。,珠江三角洲,2、地形,100E,110E,120E,34N,28N,23.5N,长江中下游平原(

2、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淮) 珠江三角洲(均为商品粮基地,多为水稻土)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云贵高原(多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山地(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等)。,位于二三阶梯,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3、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气候特征: 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降水在800毫米以上,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 冬季气温在0以上,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滇两省南部在15以上,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 东南沿海(台、闽、粤、琼)受台风影响严重。 长江流域67月梅雨,7月中旬开始伏旱。 冬季易

3、遭受寒潮影响,其中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C,C,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珠 江,怒 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塔里木河,澜沧江,组成: 长江干支流、珠江干支流、钱塘江、闽江、澜沧江、怒江等。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台湾的日月潭、云南

4、的滇池等。,4、河流,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不大,无结冰期。河流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中,水力资源丰富,下游航运价值较高。,5、植被与土壤,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 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次生林) 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 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土壤: 地带性土壤红壤或黄壤,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低产土壤。改造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改造后的水稻土为高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由盆地中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发育而成,磷钾成分丰富,较为肥沃。 云贵高原:土层薄,含水性差,大余,德兴,锡矿山,水口

5、山,平果,铜仁,个旧,攀枝花,大冶,马鞍山,石碌,淮南,六盘水,6、自然资源,有色金属丰富:江西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云南东川的铜,江西大余的钨,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湖南锡矿山的锑矿,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贡矿,云南个旧的锡矿。 丰富的黑色金属(铁矿): 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重庆綦江的铁矿。 水利资源丰富:丹江口 葛洲坝 三峡 隔河岩 五强溪 岩滩 二滩 天生桥 森林资源丰富:西南林区和东南人工林 煤矿:淮南、六盘水、攀枝花。能源矿产较少,能源供应紧张。 核电:在华南和华东常规能源缺乏,需能多,建设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夏季高

6、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夏季种植水稻、冬季种植油菜和冬小麦,是我国水稻、油菜和冬小麦的主产区。,二、农业生产鱼米之乡,1、农业生产有利条件:,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2、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7、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3、农业灾害: 主要灾害:水土流失、洪涝 原因:人类盲目开发利用,大量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蓄洪功能减退。 治理: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在坡度较大的地区要退耕还林。,(【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初考试)(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庙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藏红花,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地。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实藏红花与我国西藏并无关系,西藏虽曾多次试种,但均未成功。其原产地是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半岛、伊朗等地,元代时

8、引入我国,主产地为浙江、江苏等省。藏红花喜温凉,怕炎热,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积水,忌连作,宜轮作。生长特点是夏季休眠,秋季生根,长叶,花期在1011月,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大约只有两三个小时,凋谢以后就会烂掉,失去药用价值。,(1)说明西藏曾多次试种藏红花均未成功的自然原因。(6分) (2)指出崇明岛藏红花种植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分析其对藏红花生长的影响。(9分) (3)你是否赞同崇明岛庙镇继续扩大藏红花的种植面积,并说明原因。(9分),【答案】 (1)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藏红花难以正常越冬;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生长。(6分) (2)气象灾害:梅雨

9、、伏旱、暴雨、台风。(答对一种得1分,答对两种即可得3分) 影响:6月的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崇明岛地形平坦,农田积水影响藏红花生长;夏季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夏秋季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分析说明两种灾害的影响即可得6分) (3)赞同。扩大藏红花种植面积可以进一步发展与藏红花相关的加工业;满足藏红花的市场需求;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利用藏红花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任答3点得9分),(2016上海卷)重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1.2009年到2012年,重庆商品出口中比重变化最大的产品产自于 资源密集型企业 技术

10、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 A. B. C. D. 2.重庆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为 A.长江航运交通较便利 B.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C.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D.农业较发达,农产品种类多样,B,B,2014广东高考41.(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图12)。,四、区域环境问题,1、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原因、措施 2、南方低山

11、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酸雨”问题成因、危害、措施 5、西南交通建设 6、海南岛的开发 7、浦东新区的开发,探究一: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修水库。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退田还湖。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成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

12、,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治理措施:,探究二: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 a.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b.地形:丘陵地形坡度大 c.物质基础:土层薄,人为原因: a.农业生产中的陡坡开垦 b.乱砍滥伐森林 c.金属矿产的不合理开采,水土流失危害红色荒漠 南方山区由于能源短缺,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人多地少,单位土地的产值高,因此,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这里地表疏松,土层较薄,一旦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形成石质裸露,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 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

13、土流失会使河流变得更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石漠化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在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石灰岩山地广泛分布。 石灰岩的成土速度很慢,土层瘠薄,土层薄。 石灰岩地区溶洞和裂隙发育,丰富的降水流入地下,地表缺乏蓄水能力,生产生活面临缺水问题。 这些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陡坡开荒、乱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极易流失,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不生的“白色岩漠”(也叫“石漠化”)。,探究三: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A.封山育林育草,提高覆盖率 B.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多种经营 C.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沼气池、

14、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 D.土地复垦,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的条件评价,综合利用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探究四:南方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成因:工矿企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 ;家庭炉灶燃烧煤、天然气;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酸性气体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等,危害: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酸化土壤,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等的破坏;危害人体健康。,治理: 限制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发展洁净燃煤技术和煤炭

15、脱硫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扩大绿化面积,植树种草,吸烟滞尘。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指由西南三省一市和广西、西藏两自治区共同组成的大西南区,探究五、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腹地广阔,资源丰富,但交通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使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现状交通落后,区位条件,(一)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区位条件、战略区位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不利条件: 交通区位不利:地域广、腹地深、地形复杂,沟通不便 经济区位不佳: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区内开发程度低,毗邻国经济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因素

16、使本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加强,为该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建设带来契机? 有利条件: 西南边疆,漫长国境线,对外联系方便。 国防区位优势:战略大后方,有“三线建设”的基础。成渝、宝成、成昆线等 沿边、沿江对外开放及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设立,使区位优势加强。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沿边、沿江、沿海的区位优势。,.,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水文条件:河流虽多,但山高谷深,滩多水急,整体航运条件差,只有川江和西江河段航运价值较高。,地形条件: 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东西跨三级阶梯, 增加交通建设难度。,自然条件限制性,.,(三)丰富资源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性 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利于区域的资源开发,(四)社会经济条件 (1)地处内陆边疆,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水平低,影响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和技术。 (2)西部大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