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8729430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复习(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 系,发 展,矛 盾,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含义,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孤 立,静 止,片 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和 革命的批判精神,培养怀疑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思维方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 证 法,(一)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形而上学,.,二.基本结构:,一.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 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

2、,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立,孤立,静止,片面,.,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知识结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联系的含义:,(1)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范围: 凡涉及“相互影响,相

3、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注意: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 不等于其中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1)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虚构和抽象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2)

4、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灭亡。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

5、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内容: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5、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注意:整体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整

6、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整体功能小于各个功能之和。 通常情况下,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 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第一,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第二,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第三,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例1】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7、具体的、无条件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 B. C. D.,B,.,【例2】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 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 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坚持适度原则 A. B. C. D.,C,.,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

8、题(9分),主 观 题,.,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3分),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分),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3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

9、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重视局部的作用,系统的特征,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10、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重要考点,(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

11、变与质变状态,.,(1)含义:发展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1发展概念,.,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及其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因此说,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发展是联系的结果。,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和后退的,发展是一种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

12、和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新事物 (1)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 新旧事物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二者并不是“一刀两断”。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既克服又保留,.,(1)方向: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因此,事物发展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原因:第一,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

13、: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原因: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有一个过程 第三,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3)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3.事物发展的状态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注意: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 生了变化(也是属于量变),也能引起质变。,(1)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

14、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3)方法论意义: 做好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坚持适度原则。,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发展当然是一种变化,但并非

15、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因为( )A、变化是数量的变化,发展是性质的变化B、变化是直线式的,发展式曲线式的C、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D、变化是旧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新事物的运动,C,.,、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

16、无条件的,A,A,.,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重要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有: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的属性、趋势,,同一性,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