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8728283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 4血液循环(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血液循环,主讲:叶富守,.,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有两类 一类是非自律细胞 (又叫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自律细胞 (见图) 自律细胞构成心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 现以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为例,讨论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 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约-90mV。 2动作电位 主要特点表现为复极化过程复杂,复极化速度缓慢,有2期平台。 通常将全过程分为0、1、2、3、4期(图)。 机理见表,.,.,.,(二)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 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值,可用3期复极化

2、末的最大值表示,称为最大舒张电位。约为60mV。 2动作电位 自律细胞4期膜电位不稳定,没有外来刺激的作用就能够缓慢地自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又引起一个新的动作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电活动的特点,也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的基础。 窦房结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3、4期(图),.,.,二、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有4个: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自动节律性 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性形成的离子基础 。 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每分钟约100次,房室结次之,

3、每分钟约50次,浦肯野纤维自律性最低,每分钟2040次。,.,1窦性节律与异位节律 正常时,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因而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这种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并超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潜在起搏点控制部分或整个心脏的活动时,就成为异位起搏点。由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搏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与阈电位水平,.,(二)传导性 (见图),心脏内兴奋的传播是通过心内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 1房室交界 是传导速度最慢的部

4、位。兴奋在房室交界区出现了延迟,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按顺序进行,保证了心房先兴奋,心室后兴奋,因此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心房在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这使心室有充分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心脏的射血。 2浦肯野纤维 其传导速度快,可达4ms,.,.,(三)兴奋性,心肌的兴奋性也呈周期性变化,但其变化有突出的特点和重要的意义。 1周期性变化及特点(见图)(见表) (1)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 (2)Na+通道的状态:Na+通道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激活、失活和备用状态。,.,.,.,

5、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室肌受到一次额外的人工刺激或异位起搏点产生的刺激,则心室肌可以产生一次兴奋和一次收缩,此兴奋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临床又称早搏。 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常常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而出现一次“脱失。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舒期,称为代偿间歇。(图)。,.,.,(四)收缩性,心肌细胞的收缩性具有以下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的依赖性大 3

6、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 闰盘决定了心肌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成一个功能合胞体。 心肌细胞要么不产生收缩,一旦产生收缩,则全部心肌细胞都参与收缩而达到最大收缩力。,.,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一、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体温升高1,心率加快约10次/min 血液pH值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 二、离子对心肌的影响 1)K 2)Ca2 3)Na 血中K、Ca2、Na正常,心脏活动才能正常,.,一、心率和心动周期,1、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跳频率,简称心率。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为60100次min,平均75次min。 2、心动周期 (图)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心动周

7、期。平均为0.8秒。 心动周期=60/心率(成反比),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与心动周期变化的关系,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的缩短较为显著。 心率减慢时,心动周期延长,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延长,但舒张期的延长较为显著。 因此,不论心率是加快还是减慢,主要影响心动周期的舒张期。,.,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研究心脏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见图) (见表) (一)心室收缩与射血 1等容收缩期 2射血期 (二)心室舒张与充盈 1等容舒张期 2充盈期,.,.,.,小结,心室的舒缩活动是心脏射血和充盈的原动力,心室舒缩引起的室内压变化,是导致心房和心室之间、心

8、室和动脉之间压力差形成的基本原因,而压力差又是瓣膜开闭和血液流动的直接动力。瓣膜在保证血液单向流动、防止血液反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三、心输出量,(一)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心脏每收缩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约为70m1(6080m1)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平均为5L/min(4.56.0Lmin)。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二)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即心输出量体表面积,称为心指数。 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约为1.61.7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输出量约56Lmin,则心指数约为3

9、.03.5L(minm2)。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时常用的评定指标。 (三)射血分数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约为5565,.,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临床静脉输液或输血时,其速度和量应适当。 2心肌的后负荷 (动脉血压) 如果动脉血压长期升高,心室肌则因长期处于收缩加强状态而逐渐肥厚,可使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可致射血功能减退。 3心室肌收缩能力 4心率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40150次/min),心率 加快心输出量增多。,.,.,五、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概念: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 1心率储备 2搏出量

10、储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心力储备,增强体质。 安静时心输出量平均为5升/min,剧烈运动时可达30升/min。储备量为25升/min。,.,六、心音和心电图,概念: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开闭、血流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管壁等引起的机械振动,通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的声音,称为心音。 用听诊器听取心音,一般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一)第一心音 (二)第二心音 (图)(表),(一)心音,.,.,.,心音是心动周期的客观体征,在判断心脏功能方面有重要意义。例如,听取心音可判断心率、心律、瓣膜的功能是否正常,当瓣膜不能正常开闭时,可产生心脏杂音。,.,(二)正常体表心电图,

11、用引导电极置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电图反映了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整个心脏在心动周期中各细胞的综合电活动变化结果。 (一)心电图的导联 常用的导联包括标准导联(I、),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及胸导联(V1、V2、V3、V4、V5、V6),.,(二) 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心电图记录纸上纵线代表电压,每1mm为0.1mV;横线代表时间,标准纸速为25mms时,横线1mm为0.04s。1大格0.2s 基本成分及代表意义相同(图)。 1P波 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12、。 2QRS波群 它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3T波 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4P-R间期 指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 5 Q-T间期 指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 6ST段 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aVL,aVR,Avf,标准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第三节 血管生理,学习目标 1说明血压、血流量、血流阻力的概念及关系 2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并理解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3解释中心静脉压及其测定意义 4说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5简述微循环的功能及通路,.,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及 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13、。 功能:“弹性贮器”的作用。,.,2.分配血管:指中动脉 功能:输送血液至器官组织,.,3.阻力血管:指小动脉和微动脉 功能:控制局部血灌流量,.,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功能:控制Cap开关,.,5.交换血管:指真毛细血管 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6.容量血管:指静脉系统 功能:容纳60%70%的循环血,.,微静脉和小静脉称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功能:改变毛管前/后阻力比值,.,7.短路血管:指小动脉 和小静脉之间的吻合支 功能:调节体温,.,二、血流动力学基础,(一) 血流量 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截面的血量。血流量(Q)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P)成正比,与血流阻力(R)成反比,

14、即:Q=PR。 血流速度 是指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流动的线速度。主动脉中的血流速度最快,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最慢。(图),.,(二)血流阻力 小动脉和微动脉是产生阻力的主要部位 。 生理学上常把心脏及大血管称为循环系统的“中心”部分,小血管则是其“外周”部分。 将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称为外周阻力。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和血液的黏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如果血管的半径缩小一半,血流阻力将增加至原先的16倍;相反,如果血管半径扩大一倍,其血流阻力将降低至原先的116。,.,(三)血压,概念: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blood pressure,BP)。

15、在测定人的动脉血压时,应将测量部位(肱A)置于与心脏相同的水平。 避免重力因素的影响。 血压的表示单位常用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1mmHg=0.133kPa; 1kPa=7.5mmHg)。静脉压较低,常用厘米水柱(cmH20)表示。(1cmH2O=0.098KPa)。 从心室到心房各类血管之间存在着压力梯度(图)。,.,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概念:血液流经动脉时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为动脉血压。(默认指肱A血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缩期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 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 收缩压与舒

16、张压的差值称为脉压差,简称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在安静状态下,我国正常成年人 收缩压为90130mmHg(12.017.3kPa); 舒张压为6090mmHg(8.012.0kPa); 脉压为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为100mmHg (13.3kPa)。 高血压:舒张压持续超过12.7KPa(95mmHg),或不足40岁的人收缩压持续超过21.3KPa(160mmHg)。 低血压:收缩压持续低于12.0KPa(90mmHg)。,.,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动脉血压是推动血液流动的驱动力,它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并且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全身各器官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血压过低,即使组织中的血管扩张,血流量仍然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血压过高则心室射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