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术创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721188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技术创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铁路技术创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铁路技术创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铁路技术创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铁路技术创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技术创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技术创新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技术创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主讲人:袁清武,专题一:提速,专题一:提速,速度是铁路综合技术的经济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国家铁路的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 高速的定义:既有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大于200公里/小时;新建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大于250公里/小时。,一、我国旅客列车提速试验,1、94年1月,沈阳 一 大连,我国第一列提速列车,最高速度100.9km/h。 2、94年12月,广深线开行我国第一列准高速旅客列车,最高速度达到160km/h。 3、96年4月,沪宁线,我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最高速度140km/h,命名“先行号”。 4、96年12月30号,环行线,212.6km/h。 97年1

2、月10号,铁道部新闻发布会。 5、97年,沪宁段、沪杭甬线,特级旅客列车和公共汽车式(公交化)旅客列车。 6、98年6月24日,郑武线、电气化,240km/h,中国第一速。 7、98年10月,广深线,第一列X2000型高速摆式列车,200km/h,“新时速”。 8、99年4月,120km/h的“春城号”电动车组,成功运用于昆明世博会的旅客运输。 9、99年10月,广深线,国产高速动车组,最高速度达到180km/h。 “大白鲨”。 10、99年10月,沪宁线,国产“新曙光”双客内燃动车组,最高速度达到180km/h。 11、2000年,国产“蓝箭” 200km/h的动车组也在广州 深圳及广州 九

3、龙间运营。 12、2001年底,“先锋号”国产动力分散式动车组在广深线试验速度达250km/h。 13、2002年,“中华之星”试验,321.5km/h。山海关。 14、2003年,为秦沈高速小批量生产250km/h “中华之星” 和200km/h “先锋号”动车组。 2005年5月17日到6月6日“渝遂铁路200km/h提速综合试验”,试验速度225km/h。,二、我国客运提速取得重大进展,1、 提速首期工程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 广深准高速铁路研究开发于1989年开始启动。首先成立了由铁科院和广州铁路局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对广深线提高旅客列车速度进行了前期研究,为把最高速度提高到160

4、km/h做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990年铁道部以铁计901号文将“广深铁路实现旅客列车最高速度160km/h的技术方案研究”列入1990年铁道部科学技术发展项目。 根据铁道部下达的任务要求,广州铁路局和铁科院于1990年3月召开了攻关组全体会议,组织包括机、辆、工、电、运各专业数十名专家投入工作。成立了总体组,下设工务工程、运输、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四个专业组。 铁道部以铁科技函1990474号文下达了广深线准高速铁路科研攻关及试验计划的通知。从准高速机车车辆、线路工程,一直到安全保障体系、速度分级控制及安全评估与试验,共15大项攻关计划开始全面执行。 1994年12月22日,广深准高速列车顺

5、利开通运营。,2、提速主体工程既有繁忙干线的客货列车提速取得成功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全路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旅行速度超过90km/h)共78列,其中速度达到140 160km/h的跨局旅客列车8对。货物列车最高旅行速度达到49.3km/h,开行“五定”货运班列515趟。 95年9月至10月,沪宁线首次进行了货、客列车提速试验。旅客列车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73km/h,货物列车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00km/h。试验为96年4月1日第一列提速列车“先行号”在沪宁线上正式开行做好了技术准备。 95年至1996年,京秦线组织了又一次系统的旅客列车提速试验。试验为1996年

6、7月1日“北戴河号”提速列车正式开行做好了技术准备。 96年6月至7月,沈山线上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客、货列车提速试验。旅客列车最高试验速度达183.5km/h,1996年10月北京 大连首次开行了长途快速旅客列车,运行时分从16hl5min缩短到llh58min。 96年11月,郑武线的郑州漯河段进行了我国首次既有电气化线路上的提速试验,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85km/h。这次试验不仅为线路及机车车辆的提速主要参数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更为电气化线路接触网悬挂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综合所有提速试验的数据,全路提速的技术基础和依据“三大干线客货列车提速试验总结及提速装备技术条件研究论证

7、报告”(俗称绿皮书)出台。,3、提速攻坚工程秦沈客运专线建成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用户需求和铁路供给间的矛盾,在一些线路上,原来的客、货共线运行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铁路必须实行客货列车分线运行的组织模式。这是优化铁路服务质量,提高铁路综合运输效率和运输效益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铁道部在1999年开工建设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与京秦线、哈大线共同构筑北京至东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2003年6月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竣工,其设计时速就是200公里/小时(预留提高到250公里/小时的条件)。建成试车时,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

8、,最高速度已达到321.5公里/小时。,三、我国客运提速的回顾,1997年4月1日,第一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全路开行“夕发朝至”旅客列车(旅行速度超过90km/h)共78列,其中速度达到140 160km/h的跨局旅客列车8对。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提速主要集中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扩大了快速旅客列车、“夕发朝至”旅客列车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精品列车的开行质量。 1999年10月1日第三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2000年第四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时速160公里及其以上的线路达到7700公里,几大干线开行一

9、批“一站直达特别快车”。有28条铁路线上的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其目的之一显然是发展中长途客运,大力拓展客运市场。此次提速装备的DF11G、SS7G、SS9等提速机车和庞巴迪、25T型提速客车,全部装备了列车超速防护和客车轴温报警等安全装置。,三、我国客运提速的回顾,在京广、京沪等7条铁路干线为期12天的提速试验圆满成功之后,铁道部宣布,2007年4月18号,全国铁路要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据说,提速之后全国主要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说“铁道部决定,从明年4月18日起,实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度,运行速度首次达到200公里,其中京哈、京广、京

10、九线部分路段的运行速度达到250公里。”胡亚东说,这次铁路大提速涉及京哈、京九、京广、京沪、陇海、兰新、浙赣、胶济等主要干线,主要城市间的列车运行时间进一步缩短。其中,京哈线北京到哈尔滨的运行时间为7小时58分,比目前最快的列车缩短两小时32分钟,北京到沈阳运行3小时59分,缩短1小时33分;京沪线北京到上海运行9小时59分,缩短一小时59分,北京到济南运行3小时25分,缩短43分钟,京广线,北京西到郑州,只用4小时52分,缩短50分钟。,四、我国客运提速的展望,刘志军介绍说,我国将从今年起开始着眼于时速300公里客运专线建设需要,组织开发时速300公里动车组;抓紧设计完成时速200至250公

11、里、编组16辆的卧车动车组,逐步形成适应我国铁路客运需求的动车组系列产品;利用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技术平台,开发时速200公里新型提速客车,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国产化。,四、我国铁路提速展望,我国铁路旅客列车提速的总体进程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是在广深准高速铁路打下的技术基础上,首先在繁忙三大干线上开展提速试验研究。在三大干线上开行最高速度140 160km/h的快速列车,推出“朝发夕归”、“夕发朝至”等精品列车,在国内产生提速的联锁效应,开始取得良好的企业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第二步是在三大干线提速成功基础上,努力将提速范围向与三大干线相连接的其他干线扩展,进而向有客流

12、、急需提速的其他单线铁路,甚至支线扩展。在少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全路范围的普遍提速,使我国旅客列车服务质量登上更高的水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步是建立1.4万km的客货混跑快速线,实现旅客出行“一日行动圈”的目标。“一日行动圈”内含三种类型的快速旅客列车。 第四步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利用动车组技术平台,开发时速200公里新型提速客车,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国产化。 高速铁路以其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享誉世界,已成为公认的陆上旅客运输高速化发展趋势。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高速铁路技术方兴未艾,21世纪将更加完善。中国高速铁路也将起步、发展。,五、京沪高速

13、铁路的技术概况,未来的京沪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及技术方案已基本确定,这些已能较完整地勾画出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的雏形。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长1307km,设24个车站,站线有效长650m;最高运行速度为300km/h,主要固定设施按满足350km/h行车要求设计;最小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按3min设计,近期按4min使用;采用高中速列车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中速列车在高速线上由专用机车牵引,列车定员1000 1200人;高速列车用长、短编组相结合方式,长编组定员1000人,短编组500人左右;车辆宽度3400mm,二等车席位配置为2十3,一等车为2十2;线间距为5.0m;单洞双线隧道断面为100m2最

14、小曲线7000m,困难地段不小于5500m;最大坡度12这些系当今的一流水平。北京 - 上海中途不停车的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不超过5h,中途有停站的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不超过6h。 京沪高速铁路磁、轨争夺战已打了十年。铁道部于九四年就开始规划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投资规模将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中国第二大工程。如果采用轮轨技术,时速可达二百五十至三百公里;采用磁悬浮技术,时速能达四百五十至五百公里。 2004年2月争论已久的京沪高速铁路方案终于尘埃落定,轮轨战胜磁悬浮。京沪高速铁路在国家十五期间已开工建设。 京沪高速,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最终成为法、德、日三家中的最大赢家。,专题二铁路重载,湖南铁路科技职

15、业技术学院,主讲人:袁清武,一、快捷和重载是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方向:货运快捷化和重载化。 重载运输: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发挥铁路在大宗、散装物资运输市场优势、提高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形成强大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列车牵引重量的提高,是牵引动力,车辆大型化、轻量化,同步操纵技术,制动技术以及运输组织配套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 货运快捷化谋求提高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能力。 重载化继续保持铁路在大宗、散装货物运输市场的优势。 铁路货运既要快捷化又要重载化,这是我国国情和路情所决定的,是相当时期内我国铁路货运相辅相成的两个方向。,二、我国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发展,1、早期

16、开行供应港九地区的快运直达列车 我国铁路快速货物运输,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开行的分别发自上海、武汉和郑州的三列供应港九地区的快运货物列车。30多年来,对港九地区的鲜活、土特产和日用物资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期开办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和货物快递业务 1992年我国铁路开始开行集装箱快运直达列车。在此基础上,1993年重新规划了东北至广州、东北至上海、上海至西安、连云港至阿拉山口四个方向的7条集装箱快运列车运行线,当年开行列车810列,发送集装箱170614箱,占集装箱发送量的6.8%,但其运输组织仍属于传统的快运列车组织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开始经营类似邮包快递的货物快运业务,对高附加值、小批量货物利用行李车随同客车运送,虽然发展很快,但批量较小,尚未形成规模。,3、近期走向市场,进行快运新产品的开发 从1997年4月1日开始,我国铁路在28个主要城市和港口口岸间的铁路干线上组织开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快速货物列车,称为“五定班列”。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