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8718935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7.17).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人教版人教版八年级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下册教学计划 双庙职中双庙职中 李元宏李元宏 一、一、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 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 从法律上了解和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 公民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落实五河 县教育局提出的“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办学理念,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 为主线,以“发展学生,提高学生”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

2、、积极进取的精神。优化课堂教学,以教师为 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全面落实培优扶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 坚持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 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体现宪法精神,即规 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宪法的规定与生 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 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

3、法治精神。 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 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 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 提升正确判断、 选择、 行动的能力。本学期课程分为四个单元,共八课。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分为两课维护宪法权威和保障宪法实施, 教材第一 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开篇,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本单元的教 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真坚持 实施宪法。 2 第二单元理解

4、权利义务, 分为二课公民权利, 公民义务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 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 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分为两课我国基本制度,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 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 国国家机构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国家机构。本单元为 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共分为二课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在前面以 知识(宪法规范)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由

5、平等、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追求,引领学生尊崇法治价值、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 神的扩展。 本单元是整册教材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是激发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对公平的维护。 三、学生情况三、学生情况分析分析 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 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 学生比较感兴趣, 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有很多学 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心理上 重视不够,学习不认真,成绩不太理想。从上学期的考试结果来看,部分学生还 在学习习惯、答题规范等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例如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忽 视

6、, 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 不扎实, 更谈不上熟练运用, 遇到问题不能准确答出。 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答题时不仔细审题导致失分较多,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 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较差,导致对题目的理解偏差造成的答非所问。答题随 意性较大,不能较好地用好教材的简洁语言、政治术语来表述,层次性、逻辑性 差,准确性、条理性、规范性有待提高。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考试态度不端正,不能准确表述、认真作答。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 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四,教育教学目标四,教育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使学生树立宪法至 上的信念;

7、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 3 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 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践行法治精神。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 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 貌的好公民。 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没有人可以例外; 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 以自觉遵守各

8、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让中学生了解权 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正确认识公平问题,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的重要意义。正确履行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行为的公民 五、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五、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1、教学内容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打入自己的公民境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 教材继续秉持体化的思想,虽然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 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 将有关的做人道理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 论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 2,认真备课要了解教材的总体布局,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 教材的地位任务。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

9、,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 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 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作业布置要精不要贪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 分层次布置,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细化学习小组的管理,让学优生 带动和帮扶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4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 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成长。注意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以课堂为平台,以活动为契机,让学生

10、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让 他们敢说、多说,敢做、多做,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5留给学生足够的复习时间。争取在每节新授课上留出 3-10 分钟,并利用 4 复习课,让学生记诵书中学过但尚未掌握的知识点,让他们以复习的方式将书里 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和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在 社会生活中少走弯路,成长为具备基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公民。 6.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 给予他们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他们分辨 是非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选取与初中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他们迫切需要掌握 的法

11、律内容,做简要的介绍,使他们能大致地知道和明白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从 而能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起 止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262.263.23.2 讲解上学期期终试卷 2 3.53.53.93.9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3 3.123.123.163.16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4 3.3.19193.233.23 第三课 公民权利 5 3.263.263.303.30 第四课 公民义务 6 4.24.2-4.64.6 单元检测、清明假期 7 4.94.9-4.134.13 第五课,我国的基本制度(经济制

12、度、根本政治制度) 8 4.164.16-4.204.20 第五课 我国的基本制度 (基本政治制 度)课堂扩展活动 9 4.24.23 3-4.274.27 第六课 我国的国家机构(权力机关) 10 4.30-5.4 期中考试阶段复习及考试 11 5.5.7 75.5.1111 第六课 我国的国家机构(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12 5 5.1.14 41818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5 13 5.215.21-5.255.25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4 5.285.28-6.16.1 第四单元测评与考试 15 6.46.4-6.86.8 期末复习第一,二单元 16 6.16.11 16.16.15 5 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17 6.186.18-6.226.22 期末考试 18 6.256.25-6.296.29 期末工作总结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版权所有,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2018-0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