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8718835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7.17).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四年级写人阅读训练营 姓名: 写人作文指导: 一、抓住特点 写人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写出人物特点,想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留心观 察他做的事,及做事过程中的语动心神。 二、举事例: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人 选取能代表人物个性的生动事例来写,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 三、描写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 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一)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虽然只有35岁,可是显得比较老。她身材不高,瘦长的脸和苍白,眼睛很大, 可失去了光泽。她总是低着头,经常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她日夜操劳,才把身体累坏了。 去年,爸爸到外地去打工,妈妈白天即要做生意,又要做家务,晚上还要辅导我写作

2、业。 有一次, 我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脚, 伤势较重, 痛得我大哭不止。 妈妈吓得脸色更加苍白, 立刻把我背到医院治,回来后又忙着为我买营养品。 晚上睡觉时,我的脚一碰到被子就会痛,可是不盖被子又很冷。见到这情景,妈妈就坐在 床上把我抱在怀里, 用被子把我裹得紧紧的, 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我, 嘴里哼着我小时候听熟的 催眠曲。我躺在妈妈怀里感到特别暖和,觉得脚也不那么疼了,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早上我睁开眼睛,发现妈妈还是那样抱着我,脸显得更黑更瘦,眼里布满了红丝。我用手 一摸妈妈的脸,冰冷冰冷。我真想大声说: “妈妈呀,为了我您一夜没睡,我在您的怀里一直 是暖暖的。 ”可是话没出口,两行热泪已顺着我

3、的脸颊流了下来 练功房:练功房: 1 1、我会填空。、我会填空。 ( ) ( ) ( )脸脸 ( )眼睛眼睛 ( ) ( ) 2 2、 我会理解,也会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我会理解,也会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妈妈白天即要做生意,又要做家务,晚上还要辅导我写作业。妈妈白天即要做生意,又要做家务,晚上还要辅导我写作业。 读这句话,我知道了读这句话,我知道了 3 3、文末省略号的作用是、文末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 A.说话断断续续说话断断续续 B.B.说话突然停止说话突然停止 C.C.对内容的省略对内容的省略 2 4 4、为什么“我”的脚一碰到被子就很痛,躺在妈妈的怀里,却不那么疼了呢?、为

4、什么“我”的脚一碰到被子就很痛,躺在妈妈的怀里,却不那么疼了呢? 5 5、这篇文章通过记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 ,表现了妈妈,表现了妈妈 对“我”的对“我”的 ,也蕴含了“我”对妈妈的,也蕴含了“我”对妈妈的 。 模仿秀:模仿秀: 1 1、她总是低着头,经常喘着粗气。、她总是低着头,经常喘着粗气。 【点拨】 这句话是对妈妈的动作进行描写, 再次说明了 “因为她日夜操劳, 才把身体累坏了” 。【点拨】 这句话是对妈妈的动作进行描写, 再次说明了 “因为她日夜操劳, 才把身体累坏了” 。 我我也会描写人物的动作:也会描写人物的动作: 2 2、我真想大声说: “妈妈呀,为了我您一夜没睡,我在您的怀里一

5、直是暖暖的。 ”、我真想大声说: “妈妈呀,为了我您一夜没睡,我在您的怀里一直是暖暖的。 ” 【点拨】这句心理描写将“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表露无遗。【点拨】这句心理描写将“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表露无遗。 我也有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我也有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3 3、她身材不高,瘦长的脸和苍白,眼睛很大,可失去了光泽。她身材不高,瘦长的脸和苍白,眼睛很大,可失去了光泽。 【点拨】这句话通过对妈妈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的劳累,妈妈的辛苦。【点拨】这句话通过对妈妈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的劳累,妈妈的辛苦。 我也要把妈妈的外貌描写下来:我也要把妈妈的外貌描写下来: (二)看车的老奶奶

6、记得去年暑假,我到姑姑家去度假。姑姑家附近有一个公园,我经常去玩儿。公园门口左 侧是一位老奶奶工作的“地盘儿” ,她大约有七十多岁,满头白发,天天斜挎着个小包,穿着 已褪色的蓝色工作服,一次又一次的向停车的人收“保管费” 。每当我看到她那么做时,我总 是想:哼!这么老,还来“挣钱” ,真是爱钱如命。 一天下午, 我到公园去玩儿。 天真是娃娃脸, 说变就变。 不一会儿,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朦胧中,我看见一个晃动的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我定睛一看, 那不就是看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 冒着雨, 全然不顾自己, 竭尽全力地拿着雨布 往上盖。我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

7、,冒雨遮车,不怕感冒吗?正想着,忽地卷来一阵狂风。哎 呀!不好,自行车上的雨布被刮起来了。老奶奶赶紧迎上去再盖。可风好像跟她作对似的,把 刚遮好的雨布再一次刮起来了。 老奶奶看了看周围, 艰难地、 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一个堆垃圾 的角落, 吃力地搬起几块转头, 小心翼翼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 这下塑料布就牢牢地被固定 住了。 雨还在下,老奶奶全身都湿透了,像“落汤鸡”似的,而她却不当一回事,只是熟练 地用 手捋一下淋湿了的头发,甩了一把雨水,开心地笑了。 看着,看着,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老奶奶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改变了。多好的老奶奶 啊! 3 练功房:练功房: 1 1、 我会照样子写句子。我会照

8、样子写句子。 例:老奶奶全身都湿透了。例:老奶奶全身都湿透了。 老奶奶全身都湿透了,像“落汤鸡”似的。老奶奶全身都湿透了,像“落汤鸡”似的。 (1 1)妈妈静静)妈妈静静地站在我的身旁。地站在我的身旁。 (2 2)柳条随风左右摇摆。)柳条随风左右摇摆。 2 2、改写句子。把下面划线句子中的问号去掉,使意思不变。、改写句子。把下面划线句子中的问号去掉,使意思不变。 朦胧中,我看见一个晃动的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朦胧中,我看见一个晃动的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我定睛一看,那不就是看自行车我定睛一看,那不就是看自行车 的老奶奶吗?的老奶奶吗? 3 3、 刚开始时, “我”对老奶奶的看法是怎样的?刚

9、开始时, “我”对老奶奶的看法是怎样的? 4 4、是什么原因让“我”改变了对老奶奶的看法?、是什么原因让“我”改变了对老奶奶的看法? 5 5、读文中画线的部分,把句子中描写老奶奶动作的词语圈出来,再回答问题。、读文中画线的部分,把句子中描写老奶奶动作的词语圈出来,再回答问题。 从句子中“熟练”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句子中“熟练”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老奶奶全身湿透了,可她却开心地笑了?为什么老奶奶全身湿透了,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你认为老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老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模仿秀:模仿秀: 1 1、老奶奶看了看周围,艰难地、老奶奶看了看周围,艰难地、一小步一小步地一小步一

10、小步地 走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走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吃力地 搬起几块转搬起几块转 头头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 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塑料布就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塑料布就牢牢地牢牢地 被固定住了。被固定住了。 【点拨】去掉加点的词语再来读【点拨】去掉加点的词语再来读读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更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读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更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我也会把句子写得更具体:快下雨了,我放下作业,跑出去收衣服。我也会把句子写得更具体:快下雨了,我放下作业,跑出去收衣服。 (三)(三)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

11、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 他念两三遍就会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他念两三遍就会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 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 讲怎样种花的书讲怎样种花的书花

12、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 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 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 图很有帮助。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 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三心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