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705975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精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1.1我国宏观经济周期分析 自1956年开始,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个五年计划,进入了“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这十个五年计划之中,我国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近年来,经济整体走势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之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周期性发展态势。 借助中国19812004年期间中国GDP增长速度的数据,分别利用513年的步长通过几何平均法进行移动平均处理(见图1.1),可以将我国自1981年以来的发展归纳为19811990和19912001两个经济周期,这两个10年中的我国经济虽然没有如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定义的那样完整的经历经济复苏、经济繁荣、经济萧条

2、和经济衰落四个阶段,但都形成了经济的有迹可寻的周期性起落波动,其运行轨迹可以为我们后十年间的经济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中经济周期,与时间跨度较长的大经济周期相区别,主要目的是借助宏观经济形势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为其后的房地产产业波动及其作用之下的本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确定基调。 按上述两个经济周期的运行轨迹推断,20022012将成为我国的第三个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最高速度也将同样出现在周期的第24年,即2003年至2005年期间,同时,经济波动幅度将会进一步减小,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2003年、2004年及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的经济表现充分的印证了我们对第三个经济周期的判断。 2

3、003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GDP保持了快速增长,比2002年增长了9.1%;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于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居民消费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进口大幅上升,贸易顺差减少;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收入上升较快;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快速增长。图1.1 19812004中国GDP增率移动平均结果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200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2004年GDP达136515亿元,比2003年增长9.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获得丰收;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

4、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市场物价涨幅有所提高,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外经外贸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7%,收入水平随经济的增长而稳步提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国民经济继续在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内运行,工业、物价、出口、金融等多项经济指标呈现良好开局,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有高有低的发展趋势,今年一季度在经济惯性高速增长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双重推动下,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长9.5%,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在投资总量增速回落的同时,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消费品

5、零售额稳步上扬,物价涨幅进一步减小,通胀压力减轻。 可见,我国现在正处于20022012这个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达到周期性顶峰,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适度的回落,但从上述两个经济周期的波动轨迹来看,波动幅度不会太大。在19811990的经济增长周期中,GDP增长的最大值为15.2(1984年),而最小值为3.8(1990年),其波动幅度达到11.4个百分点,而在19912001的经济增长周期中,GDP增长的最大幅度为14.2(1992年),而最小值为7.1(1999年),其波动幅度仅为7.1个百分点,经济波动呈现趋缓的态势,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

6、断扩大,中央政府掌握相当的经济和政治资源,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都使得我国经济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逐渐降低。经济总量的扩大减弱了大幅波动的程度和可能性,政府掌握大量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则是应付经济动荡的基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必将保持从上到下的党的领导体系及官员垂直领导体系,依托6000多万名党员这支巨大的力量,中央的统一性团结性不会减弱,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政治改革要更加渐进,不会再发生1989年那样的。因此,中国的政治是稳定的。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支配的国有经济资源庞大。首先是国有土地资产总量有25万亿元左右,相当于2003年GDP总量(11.67万亿元)的2.14倍,其

7、次是国有资产总量2002年突破11万亿元(2002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突破11万亿元,中国国企改革网,2003年7月发布),再次是关键的行业部门依旧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目前由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企业就有187家,总资产接近7万亿元。不言而喻,这种格局在未来即使有所弱化(比如垄断性大企业分拆等),也极为有限。另外,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一点可以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中很明显的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四次完整的收缩型宏观调控,其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 19851986年; 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

8、996年。在前三个阶段,我国进行经济调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经济的大幅波动。从其实际的调控效果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81年、1986年、1989年和1990年都较前几年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1个百分点。经济的剧烈波动,正说明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还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而在1996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则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经济波动的幅度明显减少。在19982002年扩张性的经济调控过程中,经济的波动幅度也是非常小,其最低年份与最高年份之间仅仅相差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审慎有效的财政、货

9、币和汇率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在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之下,经济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GDP折算成美元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4%,但钢材消耗约2.6亿吨,占世界钢材消耗总量的25%还要强,是世界第一大钢材消费国;石油消耗约2.5亿吨,日均消费石油占世界日均消耗石油的7%,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煤炭消耗约15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30%左右;水泥消耗约8.2亿吨,占世界水泥消耗总量的

10、50%左右;用电总量约1.9万亿千瓦时,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0%左右。如果不进行及时调整,这种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将对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这种调整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渐进性的改革,这次也不会例外。因此,增长方式的转变虽然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增长速度的降低,但影响不会

11、很大。 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在中期内对经济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举办奥运会,还是举办世博会,除了直接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以外,还必然会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就业的增加。因此,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将在较长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据估计,举办奥运会将拉动我国GDP每年增长0.3个到0.4个百分点,而世博会则每年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达到0.6。 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形成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对我国房地产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中的“衰荣更迭”应与

12、国民经济基本相同,同时,房地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行业,在国民经济“衰荣更迭”时,一般都会率先繁荣或衰退,这也可以看成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利用其“反经济周期”作用的结果: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潮时,通过降息等手段鼓励房地产消费,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房地产业的乘数效应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增长进入高潮时,通过升息等举措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降低房地产发展速度,从而防止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泡沫产生。 小结:正如前文提到过的那样,现在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繁荣期,并且面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拐点,此时的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迅速膨胀,行业投资增速连续7年年均近30%,大大超过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13、所能承受的水平,也就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这一点从国家2005年以来陆续出台的抑制房地产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后文中将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论述)中就可窥见一斑。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大形势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我国房地产业的增速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规模仍将不断增大,并将出现良性的结构性调整。1.2北京市总体环境分析1.2.1行政区划和人口 北京市总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包括16区2县,一直以来,他们被划分为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类,如图1.2。至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5年最新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上

14、述城郊差别显著的分类方式才在城市规划中被正式取代。图1.2:北京行政区划图近郊区城区远郊区资料来源: 北京市发改委 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图1.3 北京市1995-2004GDP及增速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近郊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远郊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共计1,162.9万人,常住人口1492.7万,与1949年的420.1万人相比,55年间常住人口增长了2.6倍,平均每年增加19.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 20世纪90

15、年代以前,常住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和户籍迁移增长为主;90年代以后,以外来人口增长和户籍迁移增长为主。1991年以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逐渐成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北京常住人口发展进入外来人口大量增加阶段。1991至2004年,在北京市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自然增加人口只占全部增加人口的7%。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将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1.2.2北京市经济环境 在全国经济发展高速稳定,周期性波动减缓的趋势之下,首都北京的总体经济状况也呈现出一片蓬勃,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其经济发展态势与全国的宏观经济周期基本吻合,但也在经济运行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和先导性。以下,我们将从影响城市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