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704592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重点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 名词解释1、 人(P3)是一个系统的存在。这里的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这个子系统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第二个子系统主要指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的人,这个子系统包括家庭、单位、社区、民族、制度等要素。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也就是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2、 成长(P9)贯穿一生的过程中个体所发生的系统的变化。“贯穿一生”指的是人的终生,“系统的变化”强调的是,人的成长中的变化是有序的、范式的、持久的的变化,还指的是,人的成长包括生物的、认知的、情绪的、行为的以及社会的成长和发展,这些方

2、面的变化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这个复杂的系统。3、 图式(P26)一个人用来对付环境中的情景时所应用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4、 同化(P26)面对环境的刺激,吸纳新的信息,讲他们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认识主体。5、 适应(P26)通过调整思想,吸收新的信息,机体解决和满足它当下情形的要求。6、 家庭(P87)以婚姻和血缘关系,或者以法律领养关系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同时,成员应当有共同的生活。7、 出生缺陷(P150)胎儿一出生就伴随有心理或生理上的残疾。8、 身体意象(P264)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即生理表象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主观看法等。10、早熟和晚熟(P266)青少年

3、在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先后上出现差异,发育时间的早和晚的现象。女孩要比男孩提前进入青春期,这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早熟和晚熟。在男孩和女孩中,也存在个人意义上的差异。12、婚姻(P305)主要是男女两性之间一种持久的结合,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化现象,是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承诺,是一种历史的结果。13、成功老化(P373)老人们快乐、满足、幸福地度过老化这个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感到相对适应。14、不成功老化(P373)老年人们在老化的过程中感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足,老化的过程中宠满了不适应,充满了痛苦和悲凉,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更多感受到的是矛盾、冲突和不适应感。二、

4、 简答题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17)(1)、人格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本能的冲动,与生俱来,并且贯穿所有的冲动源泉,它的功能是寻求能够满足本能冲动的目标,追求的是性欲和攻击性冲动以及饥渴等自我保存需要的及时满足。遵循“快感原则”。自我,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它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努力追寻本我的冲动和社会现实的要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超我,五六岁时形成,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生活的理想,遵循“至善原则”。三者的理想结构是:本我传布着本能的冲动和需要,自我控制着本我的冲动,同时又寻找现实的途径来满足这些需

5、要,超我则决定自我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现实中三折的冲突不可避免。(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人格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将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婴儿通过嘴来获得性冲动的快感肛门期(1-3岁):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幼儿通过对自己身体器官功能的掌握而达到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是幼儿人格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生殖器期(3-6岁):孩子感到异性父母的吸引力,并产生依恋之情。潜伏期(10-12岁):孩子的注意力从性的满足转移到智力和社会发展上,成年人的人格特征已有很多方面开始形成。生殖器(青春期-):性开始成熟,性的冲动再次转移到生殖器部位。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

6、:他的正确运用可以改变个体对内心与外在现实的认识,可以使人们对自己本能性欲望的觉察变得淡化,并使人们积极的附着于另外的欲望会对象上去。弗洛伊德的思想是深刻的,对他的批评集中于他的泛性论,主要强调他的许多假设没有明确的定义,没有充足的实验证据,因此他的许多理论都很难或根本不能进行实证的科学检验,大大削弱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25)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于对儿童的认知周围环境并对之作出反应的方式和过程的研究。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当代发展心理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成果。皮亚杰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的认识,他所关心的主要是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以及新的思想创立的过程。他

7、认为,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级、多么复杂,其实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期甚至还可以上溯到胚胎时期。(一)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1)、图式:指的是就是一个人用来对付环境中的情景是所应用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2)、适应:通过适应,机体能够解决和满足它的当下情形的要求,通过适应,儿童可以学会调整他们的思想,吸收新的信息,从而推进他们理解能力的发展。(3)、同化和顺应:应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这两种形式就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指的是面对环境的刺激,吸纳新信息,并将它们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认识主体;顺应指的是当旧的图式不再起作用时,通过创造出新的图式从而作出调整并适应新的情况。(4

8、)、平衡:平衡指的是图式和顺应之间的平衡。(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个内在结构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这种连续表现在阶段的连续性。皮亚杰将整个认知的发展过程区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皮亚杰所谓的“不变的发展序列”。(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这个阶段的新生儿运用感觉和身体运动来探索和获取对环境的基本理解。在这个阶段中,新生儿初步具有了自我和个人感觉,能够认识到即使看不见的物体也依然存在,已经开始内化行为的图式,并以此产生想象或心理图式。(2)、前运算阶段:从2岁到7岁,这个阶段的

9、儿童更多的运用头脑而不是用手进行思考,他们可以运用想象和语言来表达和理解环境的各个方面,可以按照事物所表现的方式来对待事物作出反应。但此时的儿童在同一时刻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且这时儿童的思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3)、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脱离物体而在头脑中进行运算,能保持数量和长度概念,数学方面超过了简单的机械的加减水平,行为控制能力逐步增强,孩子们已经开始区别开自我和外部世界,不再像原来那样将世界看做是自我或人格事物扩展(4)、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以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能够超越具体的、现实的经验,用更加抽象、更加逻辑的词语进行思维,他们更热衷于沉思假设性的事

10、情。皮亚杰的评论:赞扬-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强调儿童是积极、顺应性的并且不同于成人,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以及健康护理等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批评-最主要的一个批评认为,皮亚杰所宣扬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们确实如皮亚杰所描绘的那样而存在,许多人可能从来就没有达到最高的阶段;另外一种批评认为,皮亚杰的生物学背景过于浓烈了,皮亚杰过于迷恋动物性的过程,并且过高的估计了它在人类成长中的地位,从而低估了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对培养人的发展所起到的应有作用3、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29)劳伦斯科尔伯格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相关思想,进一步将道德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层次

11、,并将这三个层次细分为六个阶段:1 、第一层次:前常规道德在这个曾段,道德戒律还是外在于自我的,尚未内化于心。儿童遵守权威的道德戒律主要是从他们的行为后果来进行判断的,受到惩罚的行为是坏的,得到赞许和奖励的行为则是好的。这个层次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自我中心阶段。道德的判断建立在对惩罚的微距和对权威毫不怀疑的拥护上,这种处罚越厉害,他们认为行为就错的越严重。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现实的利己主义或者说是天真的享乐主义时期。孩子们面对道德的判断是出自于具体的行为后果,而不去考虑事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孩子们遵守道德是为了得到奖赏或满足个人目的,他们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关心他人,但这种关心也是

12、出于获得报偿的目的。2 、第二层次:常规道德大约从10岁开始,在这个时期,个体力图遵守戒律和规范以便获得他人的赞许或维持社会秩序,他们的行为动机不再是获得赞赏或避免惩罚,而是赢得社会的赞扬、避免社会的批评。他们此时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他人,并对其进行仔细的考虑。这个层次又包括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第三阶段:主要特征是相互的期望。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他人的赞许、同意和帮助而达成,他们已经能够从行为的动机来批判行为本身的道德意义,他们判断道德的标准是他们所认为和自己亲近的人,如自己的朋友和家属的期待,他们希望成为一个好人好的男孩或好的女孩。第四阶段:特征是维护社会秩序。这时,个体开始关注社会的法律,他们将

13、法律与道德等同起来,道德的选择不再依靠奖惩,也不再依靠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相反,他们认为,法律和戒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应该遵守。3 、第三层次:后常规道德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原则道德。在这个阶段,人们认识到还有许多比法律更重要的道德原则,这种更广义的道德原则有可能会与法律或权威发生冲突。这个层次包括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第五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社会契约。人们认识到法律的必要性并遵守它,因为法律与个人的权利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他们也认识到法律是可以变动的,法律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否则可以改变甚至废除它。第六阶段,这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道德的确立不是取决于法律或社会契约,而是取决于更加崇高

14、、更加超验的良心原则。这些原则是抽象的、普遍的适用于全人类的,当然也包含了个人的权利,反映了正义、平等,并且尊重全人类的尊严。评价(批评):有人认为科尔伯格的第六阶段并不是采用经验的方法,而是一种假设的和推理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个理想的道德阶段,更少有人经常保持在这个阶段。他的道德阶段划分是否是普遍的,是否是不可更改的;也有人严厉地批评他,因为他的道德理论反映的仅仅是西方的、自由的价值观,反映的是男人的道德观;甚至科尔伯格的方法的有效性也遭到了质疑。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P34)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可以操作外在的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本质将决定我们的行为重

15、复出现的可能性。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奖赏或积极强化,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惩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减少。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儿童以及成人的行为变化和发展。斯金纳同样认为,人的习惯是由于环境或者说是由于我们的学习经验而决定,每个人的学习经验不同,决定了每个人行为习惯也必然不同。此理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行为矫治方面,斯金纳的影响越来越大。当然,也有人批评斯金纳过多地强调了外在的刺激对人类行为的塑造作用,从而忽视了认知过程中注意、记忆、反思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5、 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P38)马斯诺进一步将基本需要

16、和超越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比上面那个层次更为基本,只有满足一个层次的基本需要之后,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的满足,这五个需要层次呈阶梯状分布,它们分别是第一级:生理需要。包括饥饿,睡眠,干渴等生理需要,这是人的基本保障。生理需要是人类冬季的基础和重要组成,如果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其他的需要都无从谈起。第二级,安全需要,主要包括对安全,保护,稳定和自由的需要,对恐惧和焦虑的排除,这里所要满足的是人的现在和将来的安全感。第三级,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主要包括对家庭,团体和朋友的需要,力图克服的是孤独和孤单。第四级,尊重需要,主要包括他人对我们的尊重以及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个人被尊重的实现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