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8703818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合肥市环境保护精品(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合肥市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合肥市环境保护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刘国华 成 员:吴 峻、查晓村、赵顺琐、杨家琛周加桂 规划编制办公室主 任:杨家琛 副主任:熊鸿斌、尚广萍成 员:周坤、袁家柱、马万里、朱国君、许晓明、夏云起、庞庆、沈建群、曹勇、曹晨规划编写组组 长:熊鸿斌 副组长:尚广萍 主要编写人员:熊鸿斌、尚广萍、沈建群、马兵江、杨新喜、金萍、程君石、李林、姚国峰、李梅、陈庆青、汪伟、候萍审 核:赵顺琐目 录前言 第一章 合肥市环境保护“十五”主要成果和“十一五”主要目标(1)一、合肥市“十五”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成就 (1)二、合肥市当前

2、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三、合肥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4) 四、合肥市“十一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总体目 标和基本原则 (6)第二章 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 (12)一、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12)二、规划目标(13)三、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14)四、主要工作措施(15)第三章 大气环境保护及环境噪声控制 (17)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17)二、大气环境保护及环境噪声控制目标(18)三、大气污染物削减量分析(19)四、大气环境保护及声环境控制主要工作措施(19)第四章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辐射环境管理 (22) 一、固体废物排放和放射性现状及趋势分析

3、(22)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辐射环境管理目标(22)三、主要措施(23)第五章 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 (25)一、生态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目标(25)二、主要措施(25)第六章 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 (32)一、工作目标(32)二、主要工作措施(32)第七章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34)一、工作目标(34)二、主要任务(34)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37)一、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7)二、环保投资和重点工程项目 (41) 前 言“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我市将以

4、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基地,提高合肥经济在全省的首位度。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合肥科学城规划的实施。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滨湖城市,为合肥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基础。认真编制和实施合肥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下称规划)对于服务经济建设。指导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是在合肥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编制纲要的指导下,在认真总结分析我市“九五

5、”、“十五”环境保护发展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规划侧重重点区域为城市,重点流域为巢湖,重点河流为南淝河和十五里河,重点行业为冶金、化工、电力等。规划的编制力争符合我市市情,顺应发展要求,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努力做到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由于该项工作的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政策性变化,因此,规划中有关目标任务,特别是有关工程项目投资将会随之作相应调整。第一章 合肥市环境保护“十五”主要成果和“十一五”主要目标 一、合肥市“十五”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成就(一)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

6、范城市目标基本实现“十五”期间,合肥市开展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从环保难点、重点问题入手,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教育,强化环境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创模27项考核指标达标或基本达标,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投入累计50亿元左右,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总量的2%以上。建成了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望塘污水处理厂一期、朱砖井污水处理厂一期和王小郢中水回用工程,开展了南淝河、十五里河综合整治,实施了环城公园水体清淤和驳岸工程,实施了天然气和集中供热工程

7、,建成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一期工程和龙泉山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加强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三)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工业污染防治投资2.18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02.28万标立方米/时。全市废水处理设施约230套,废气处理设施近500套,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6%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左右,烟尘排放达标率达97.95%,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达97.48%,粉尘排放达标率达92.4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8.55%,基本无危险废物排放。(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创建了686.01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建成了77个生态示范村,完

8、成了8个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加大了农村生活污染的整治力度,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狠抓秸秆禁烧工作;生态农业、林业试点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五)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十五”期间颁布的主要环保法规和行政规章有: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合肥市市政管理条例、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合肥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合肥市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规定等,逐步健全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保法规体系。(六)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全市环境统一监督管理,推进了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12369环保投诉中心,初步建立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

9、察、监测运行机制,开展了电磁辐射和放射源的环境管理。环保科研、信息和宣教能力进一步提高。(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全面完成2005年与200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从4.4万吨下降到3.58万吨,下降了18.6%,氨氮排放量为0.56万吨;烟尘排放量从2.75万吨下降到1.39万吨,下降了49.0%,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23万吨下降到0.36万吨,下降了7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稳定在2.65万吨左右;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得到处置和利用。(八)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

10、超过80%;地表水污染状况得到控制,董铺、大房郢水库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或类标准,巢湖西半湖、南淝河、十五里河水质有所好转;声学环境质量较好,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位居前列。合肥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二年位于全省第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24%,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二、合肥市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性污染仍然突出。化工、冶金、造纸、电镀等工业企业部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工业布局不尽合理,县域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处于达标临界状态,污染反弹时有出现。(二)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董铺水库总体水质较好,但氮、磷指标有时

11、超过II类标准;城市主要河流南淝河及其支流、十五里河、派河没有完全实现污水截流,部分河段水质为劣类;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三)局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不够稳定。以马钢(合肥)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工业污染源废气未得到根本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仍然较严重。(四)饮食娱乐业污染成为环境投诉的热点。饮食业单位点多面广,污染防治设施不够健全,多分布在居民集中区,其油烟、噪声、烟尘污染严重,对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五)工业危险废物尚未得到全部处置。少量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不够规范,对我市水、土壤环境产生潜在威胁。(六)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畜禽养殖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焚烧秸杆

12、行为时有发生,外来物种的入侵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农业面源污染仍然是我市地面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七)城市环境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市、县环境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机构不够完善。开发区没有专门环保机构和专职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现状管理比较薄弱。 三、合肥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标与趋势“十一五”期间,合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东向发展和科技创新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合肥“两个率先”目标。20062010年GDP年均增长15.5左

13、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4:49: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4500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下降20%。加快构建区域性制造加工中心,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区域经济协作与合作,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构建合肥经济圈。(二)工业发展目标与趋势强化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和完善“1346”行动计划,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促进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到2010年,全市工

14、业增加值确保达到800亿元,力争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24-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左右。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加工业基地。(三)社会发展目标和趋势“十一五”末,市区人口达30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0%左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合肥”,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科教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逐步把合肥建设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示范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吸纳国内科技资源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走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创新型城市。(四)城市建设目标和趋势按“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合肥向“141”布局(一主城、四副中心、一滨湖新城)扩展,整合城市空间、土地、经济、环境等资源,构筑开敞式、组团化的城市功能布局框架,使城市空间发展逐步向“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