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8691100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培训讲学(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2,黄酮的含义:,经典含义: 以二苯基色原酮衍生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由于该类化合物大多呈淡黄色或黄色,且分子中多具酮基,因此称为黄酮。,3,黄酮的含义:,现代含义: 泛指二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即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4,第一节:结构和分类,C6-C3-C6结构(黄酮) 依: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三碳链是否构成环 3-位羟基取代与否 B-环连接位置(2、3-位),6,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二氢槲皮素(5,7,3,4-四OH二氢黄酮醇) 二氢桑色素(5,7,2,4-四OH二氢黄酮醇),山柰酚(5,7,4-三

2、OH黄酮醇) 槲皮素(5,7,3,4-四OH黄酮醇) 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7,紫檀素 鱼藤酮,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大豆素(7,4-二OH异黄酮) 大豆苷(大豆素-7-O-glc苷) 葛根素(7,4-二OH,8- glc异黄酮苷),8,查耳酮 二氢查耳酮(+)儿茶素,红花苷,梨根苷,9,黄烷-3-醇 黄烷-3,4-二醇,(+)儿茶素,无色飞燕草素,10,花色素 橙酮,硫磺菊素(6,3,4- 三OH橙酮),飞燕草苷元,11,讪酮(双苯吡酮 ) 高异黄酮,异芒果素,12,木脂素黄酮(水飞蓟素),13,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一、性状 1: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

3、定形粉(苷) 2:颜色: 多为黄色 交叉共轭体系(电子转移、重排,共轭增强,产生颜色的基础) 助色团(给系统提供电子,使颜色加深,尤其7,4-位,辅助作用),14,有 交叉共轭体系 无 黄酮(灰黄黄色) 二氢黄酮 黄酮醇(灰黄黄色) 二氢黄酮醇 查耳酮(黄橙黄色) 二氢查耳酮 花色素类(颜色随pH而改变)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二氢异黄酮 红色(pH 8.5),15,二、旋光性:,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有 无,16,有 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游离黄酮 黄酮 二氢黄酮 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 查耳酮(二氢) 黄烷醇 类橙酮 花色素类等,(2-位)

4、 (2,3-位) (无),17,三、溶解性:符合苷的溶解性规律,水 甲醇 乙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稀碱水 -+ + + + + + +(酚羟基),1.游离黄酮,游离黄酮 取决于 分子的立体结构 取代基团的性质、数目、连接 位置。引入羟基数目多, 7、 4-位,水溶度较大。羟基甲基 化(-OCH3), 水溶度降低。,18,平面型分子 非平面型分子 黄酮 二氢类(C-环半椅式结构) 黄酮醇 异黄酮(羰基与B-环立体障碍) 查耳酮 分子间排列不紧密, 交叉共轭 水分子易于进入 水溶度小 水溶度大,R=OH 二氢黄酮醇 R=H 二氢黄酮,19,水 甲醇 乙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稀碱水 + +

5、+ +- - - +,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极性)规律:,三糖苷 双糖苷 单糖苷 苷元 3-O-糖苷7-O-糖苷(平面性分子) 花色素(平面性分子,离子型)非平面性分子 平面性分子,2 .黄酮苷(亲水性),20,四、酸碱性,1酸性 酸性 来源 影响 酚羟基(数目、位置) 酸性规律: 7,4-OH酸性强于其他位置羟基的酸性(处于 羰基对位,羰基的共轭诱导)。 5-OH酸性最弱(处于羰基邻位,形成分子内氢键) 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21,7,4-OH 7或4-OH 其他位-OH 5-OH NaHCO3 + - - - Na2CO3 + + - - NaOH + + + +,应用,pH梯度法分离

6、(游离黄酮),22,2.碱性:,-吡喃酮环1-氧原子,微弱碱性(孤对电子,接受质子),仅溶于强的、浓酸+水 (浓硫酸),烊 盐(呈色) 应用,23,初步鉴别黄酮母核类型: 黄酮、黄酮醇 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 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 橙红-洋红 异黄酮(二氢) 黄色 橙酮 红-洋红,应用,24,五、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儿茶素类、异黄酮(-),25,四氢硼钠 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

7、类特有 还原反应 其它黄酮类(-) 钠汞齐反应 黄酮、二氢黄酮 红 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红 黄酮醇类 黄-淡红色 二氢黄酮醇类 棕黄色,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26,2.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备 注,三氯化铝 3-OH,4-C=O 黄色 PPCTLC (AlCl3) 5-OH,4-C=O 鲜黄色荧光 邻二酚羟(4或7,4黄酮醇,天蓝色荧光) 氨性氯化锶 邻二酚羟基 绿、棕乃至黑色 (SrCl2),27,锆盐 枸橼酸 锆盐-枸橼酸 3-OH或3,5-二OH 黄色 黄色不褪 PPC (ZrOCl2) 5-OH 黄色褪去,示,示,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

8、义 备 注,三氯化铁 酚羟基紫、蓝、绿(FeCl3),28,3.硼酸显色反应,5-羟基,4-羰基黄酮 黄色,绿色荧光 硼酸 (草酸液)(H3BO3) 6-羟基,4-羰基查耳酮 黄色,无荧光 (枸橼酸),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29,4.碱性试剂反应,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备 注,氢氧化钠溶液 黄酮 黄 - 橙色 查耳酮、橙酮 红 - 紫红 二氢黄酮 黄 - 橙色(冷) 深红紫红(较长时间或加热) 黄酮醇 黄色 棕色,母核类型鉴别,O,30,稀氢氧化钠 邻三酚羟基黄酮类 邻三酚羟基鉴别 (暗绿蓝绿色纤维状) 氨蒸气或 颜色变化 TLC、PPC 碳酸钠溶液,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

9、义 备 注,31,五氯化锑 (SdCl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5与五氯化锑反应,32,6其他显色反应,Gibb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 (蓝或蓝绿色),33,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 溶剂法 溶剂的选择 苷)及溶解性 溶剂的溶解性能 提取方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等)的选择,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方法 溶剂法,关键,选择依据,34,溶剂 提取原理 游离黄酮 黄酮苷 备注,乙醇 溶解范围广 + + (甲醇) 苷、苷元均可溶 (90-95%) (60%)甲醇毒性大 沸水 多糖苷易于水 + 成本低、安全, 水

10、溶性杂质多 碱性水或 稀氢氧化钠溶出能力强 碱性乙醇 酚羟基的酸性 + + 石灰水除杂质效果好,35,二、分离方法,(一)溶剂萃取法 分离依据: 黄酮与杂质 苷与苷元 之间的极性(分配系数K)差异 苷元与苷元,36,分离工艺: 原料的提取浓缩液(水溶液) 依次以石油醚、乙醚、 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 石油醚液 乙醚液 乙酸乙酯 水饱和正丁醇 母液 (脂溶性杂质) (水溶性杂质) 回收 回收 减压回收 苷元 单糖苷 多糖苷,37,(二)pH梯度萃取法 分离依据: 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差异(见黄酮酸性规律) 分离工艺:,总游离黄酮的乙醚液 依次以5%NaHCO3 、5%Na2CO3、 0.2

11、%NaOH、4%NaOH萃取 5%NaHCO3液 5%Na2CO3液 0.2%NaOH液 4%NaOH液 母液 酸化 (脂溶性杂质)7,4-OH黄酮 7或4-OH黄酮 一般-OH黄酮 5-OH黄酮,38,(三)柱色谱法,吸附原理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 氯仿-甲醇不同比例 (105, 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黄酮(醇) 混合溶剂洗脱 活化) (极性小),分配原理 多羟基黄酮醇或黄酮苷类 氯仿-甲醇-水 (加水失活 或不活化) (极性大) (80 :20 :1)等比例,1硅胶柱色谱,39,2聚酰胺色谱,(1)原理: 氢键吸附 吸附规律:与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的数目、位 置及介质(溶剂)等有关。 酚羟基

12、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酚羟基数目相同的情况下,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吸附能力减弱。 3-OH或5-OH黄酮的吸附力小于其他位置-OH黄酮; 邻二酚羟基黄酮的吸附力弱于间位或对位酚羟基黄酮,40,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 二氢黄酮 黄酮醇 黄酮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 与介质的关系:吸附力 水(中) 甲醇、 乙醇(浓度由低到高) 碱性溶剂,洗脱规律:与吸附规律正好相反,即吸附能 力越强,越难洗脱(薄层Rf越小),41,(2) “双重色谱”原理,主要用于解释黄酮苷与苷元聚酰胺色谱现象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聚酰胺:极性固定相(极性酰胺基团) 非极性固定相(非极性脂肪

13、链) 洗脱剂:有机溶剂(氯仿-甲醇,极性小) 含水溶剂(甲醇-水,极性大) 先洗脱:游离黄酮(苷元,极性小) 苷(极性大)(柱色谱分离) Rf值: 苷元 苷 苷元 苷(TLC色谱鉴别) 上述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上的行为,42,3氧化铝柱色谱 很少应用,具有3-OH或5-OH、4-羰基及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络和而被牢固吸附,难于洗脱 4 .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类型: Sephadex G型(亲水性凝胶) Sephadex LH-20型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水 及极性有机溶剂均可),43,原理: “双重色谱”原理 分子筛作用 吸附原理 (按分子大小分离) (按极性大小分离

14、) 应用:黄酮苷及苷元的分离 苷元的分离 洗脱顺序:分子由大到小被洗脱 极性由小到大被洗脱 叁糖苷 双糖苷 单糖苷 苷元 1-OH 2-OH 3-OH 4-OH 5- OH黄酮,44,常用洗脱剂: 碱水(0.1mol/L NH3.H2O) 盐水(0.5mol/L NaCl) 醇或醇水不同比例。 6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适用于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原理:反相柱色谱(黄酮类化合物极性大) 固定相:ODS 流动相:水-乙晴不同比例,45,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一、理化检识 1.颜色:多呈黄色 2.母核检识:盐酸-镁粉反应-黄酮、黄酮醇、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