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68941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街巷地名的文化底蕴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北岸、西湖之滨。水居江海交会,陆介两浙之间,襟江带湖,风景秀丽,交通便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秦置钱唐县,南朝梁、陈相继置临江郡、钱唐郡,隋置杭州,五代吴越、南宋先后两次在此建都,元后又历为省会。自古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1。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坊巷中写道: “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足见行都繁盛。 ”生动地反映了当年杭城繁华的景象。 杭城的街巷里弄,随着城市的繁荣,形成和发展。杭城的绮丽风光,因地名之意蕴,愈显妩媚。 (一) 山岭地名 (1)以山命名 吴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北宋词人柳咏望

2、海潮一词所咏叹的正是登吴山所揽江、山、湖、城之胜景。近代巾帼英雄秋瑾在此留下登吴山七绝:“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 天竺山,它的命名与佛寺在西湖的兴起直接有关,“天竺”是古印度国的称名,有佛国胜地的含义。东晋咸和(326334) 初年,印度高僧惠理弘法在天竺山北麓的飞来峰下辟建了西湖第一座佛寺灵隐寺。白居易在杭做三年刺史任满离去时,咏诗云:“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檗。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乃抵千金,无乃伤清白。”苏东坡任满离杭时,有诗记:“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 月轮山,形圆如月。根据苏东坡的诗句“我识

3、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以及北宋初期著名诗人苏舜钦的诗作,可知月轮山是杭州金鱼的发祥地。清代士大夫龚隹育的墓葬即在这一带。 孤山路,东起平湖秋月,接白堤西,过西泠桥,接北山路。一路有西湖美术馆、浙江博物馆、曾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原清行宫御花园所在的中山公园、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之红楼和白楼以及杨虎的“青白山居” 、百年老店楼外楼、国内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团体“西泠印社” 、苏东坡为纪念欧阳修所筑的“六一泉” 、为纪念晚清学者俞樾而重修的“俞楼” 、 “鉴湖女侠”秋瑾墓、海上闻人杜月笙的寂庵别墅等。 孤山后山路,沿线有鲁迅铜像、纪念创办求是书院的清末杭州知府林启的林社、纪念隐居孤山的宋代诗人林

4、和靖的放鹤亭,还有岭南金石书画家许炳的生圹、近代杰出文学家苏曼殊墓遗址、中国印学博物馆等。 (2)以岭命名 葛岭,相传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民国时期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的故居“静逸别墅”就坐落于此。当年他创办的西湖博览会如今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不断提升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栖霞岭,旧多桃花,灿如凝霞。栖霞岭 31 号,是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的故居,后改建为黄宾虹先生纪念室。这里著名的岳王庙,就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和坟墓。 白塔岭路,以岭名路,白塔岭下有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之塔,因塔为白色石砌成,故称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松岭路

5、,夹道多巨松,白居易有诗句“万株松树青山上” 。以“松排山面千重翠”2而著称的万松书院即在此。它曾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浙江省文人汇集之地,造就了随园诗话作者袁枚等莘莘学子。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同窗共读三年的爱情故事。 慈云岭古道,吴越王钱鏐凿山修筑。慈云岭造像龛内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等七尊圆雕造像,是五代吴越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杭城保存完好的最大一组五代造像。 (二) 水文地名 (1)江河地名 路因附近的溪河而得名:九溪路、西溪路、浣纱路、中河路、上塘路、钱江路,水沟巷、池塘巷、古河巷,沈塘湾,小河直街,荷花池头

6、,横河桥,小河下、大河下。也有以本省的江河名命名的,比如姚江路、甬江路、衢江路。 其中,荷花池头,据传是南宋所浚的大方池,种满荷花。小巷因曾住有三位名人而闻名。荷花池北端景云村1 号,是我国著名美术大师、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故居,现辟为潘天寿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斜对面的中西式两层小楼,则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者茅以升的故居。荷花池头南端西侧的“勾山樵舍”是清代著名学者兆岑(号勾山) 的旧居。 九溪十八涧,梦粱录卷十一称:“十八涧在龙井山之西,步司左军寨后,路通六合塔寺。 ”元张显有九溪诗,写尽九溪春色:“春山缥缈白云低 ,万壑争流下九溪。拟溯落花寻曲径,桃源无路草萋萋。

7、”晚清学者俞樾有诗道出游九溪的情趣:“ 重重叠叠山,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曲曲环环路。 ” 还有以古迹命名的清水潭巷、珠儿潭巷,咸淳临安志称:“惠泉在湖州市下闸,乾道三年(1167),周安抚重修惠泉。此泉即珠儿潭。 ”湖塑小志卷四称:“珠儿从水底涌起,刻刻不绝,亦奇观也。 ”清代著名学者丁丙曾建屋于此,有匾额“寒潭雁影”,为“湖墅八景”之一,且留有诗云:“周公曾把惠泉参,的的明珠水上涵。妆点泻春园一角,空留雁影落寒潭。 ” (2)井泉地名 唐刺史李泌凿六井引西湖淡水以供民用。嗣后历代地方官也都重视凿井,于是水井遍布,出现了一些以井命名的街巷,如百井坊巷,旧为祥符寺北界,吴越王钱鏐在此一带凿井

8、九十九眼,号称百井,由此名巷,称百井坊巷。姚思勤开井诗云:“勿幕占元吉 ,开宁三日迟。银瓶齐晓落,玉镜爱春窥。百井得名地,千家受福时。吹萧间有女,童子尔何知?” 此外虎跑路、龙井路、玉泉路,袁井巷、大井巷、小井巷、柳翠井巷、建北井巷、直饮马井巷、义井巷、八丈井巷、四眼井以及方井弄、水弄,均以井泉得名。 (三) 寺观地名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佛道诸教兴盛不绝,寺观祠庵遍布,给杭城地名以深刻的影响。以寺庙名街巷的如潮鸣寺巷(寺原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曾驻跸寺中,夜闻钱江涛声,赐改潮鸣寺), 白马庙巷(庙祀传说中泥马渡康王之白马) 。此外金刚寺巷、上水陆寺巷、姚园寺巷、长明寺巷、灵寿寺巷、觉苑寺

9、巷、华藏寺巷、七宝寺巷、戒坛寺巷、香积寺巷、太庙巷、九刀庙巷、大王庙巷、祖庙巷、比胜庙巷、助圣庙巷、梵天寺路、弥陀寺路等等均是其例。其中,七宝寺巷得名于七宝寺。宋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二日,苏轼与名贤景山(谢伯初)等人游七宝寺,苏轼欣然题诗: “结根岂殊众,修竹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雪霜侵。 ” 以观名街巷的如清泰街道的佑圣观路,小营巷街道的紫金观巷,武林街道的观巷等等。 以祠名街巷的当推清波街道的祠堂巷和钱王祠路。前者宋名南新街,明时兵部尚书于谦建宅于此,弘治初敕建其宅为怜忠祠,故改祠堂巷。后者祀奉吴越钱镠、钱元镠、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五王。祠在“柳浪闻莺”公园,民国时于祠旁辟路,

10、遂以祠名路。 以庵名街巷如三昧庵巷,庵祀岳飞部将杨再兴。再如白云庵路、木庵等等,均以庵得名。 耶稣堂弄,则是受传入的基督教文化影响而命名的。宋时称兴福寺巷。清咸丰十年(1860),美国传教士胡思登等来杭传教。杭州蕃台拨地建成礼拜堂“天水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美国传教士约翰司徒儿来杭传教,自此兴福寺巷改为耶稣堂弄。 (四) 桥梁地名 杭州自古多桥梁,是杭城旧多河道,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标志。桥多建于交通要津,两端联系街巷,许多街巷就以桥名之。所以这类地名成为杭州地名的重要特色之一。 菜市桥,因其地适宜种植蔬菜,辟有菜市而得名。盐桥,外来盐船多泊于此,盐船待榷,装卸繁忙。卖鱼桥,旧时鱼

11、市所在。江涨桥,传说旧时钱塘江潮水可涨至此,故名。此外还有天水桥、龙翔桥、众安桥、井亭桥、宝善桥、拱宸桥、南星桥等,有些地名至今仍起着地段中心点的作用。同时还产生了以桥为中心的系列街巷地名,如新桥四周有新桥直街、新桥横街、新桥西河下、新桥河下、新桥弄等。 其中的拱宸桥在杭州拱墅区北部,以桥得名。拱宸桥横跨运河,是石结构三孔桥。相传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五) 景观地名 这类地名是指古代有此景点,后来景点废除而沿用为当地的街巷名。这一类地名在杭城虽不多,却反映出杭州作为风景旅

12、游城市的特色,为寻幽访古提供线索。 如秋涛路,原为观潮胜地,清朝建有秋涛宫,民国筑路时,虽已无此景,仍名秋涛路。半道红,相传旧时夹道栽桃花,“半道春红”为湖墅八景之一,巷以此名。双辉弄,据传农历十五、十六,此弄有日月同照奇观,故名双辉。绿杨新村,原为涌金门外临湖之地,杨柳广植,民国建村时,遂名。桃花弄,旧时多桃花,因以名弄。 “东园巷”3,则以园名巷。 九里松,史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 ,在行春桥( 今洪春桥)至灵隐、天竺一带种植松树,长达九里,“苍翠夹道,阴霭如云人行其间,衣袂尽绿”4。其地名因称“九里松” 。与之齐名的还有“万松岭”,夹道多巨松。白居易夜归一诗中有“万株

13、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之句,指的就是万松岭。 夹城巷,明永乐年间(14031424), 翰林伺讲王洪居此, 其在毅斋诗文集中称: “夹城者地值二城之间,故曰夹城。 ”相传农历中秋之夜在夹城巷观月,可见月亮在东面的德胜桥冉冉上升,犹如月在桥上行,即湖墅八景之首的“夹城夜月” 。章文昭有诗描写秋日夹城潮落月出的景象:“潮落月东出,清光满夹城。山河秋弄影,鼓角夜闻声。桂子蟾宫发,丹砂兔臼成。嫦娥曾识面,吾欲问长生。 ” (六) 建筑地名 作为一个风景城市,杭州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许多地名都以亭、台、楼、阁等建筑命名,如鼓楼、雄镇楼、环翠楼、石牌楼、杨家牌楼、水星阁、大梵阁弄、三里亭、万寿亭、瑞石

14、亭、四宜亭、二凉亭。 鼓楼初名朝天门,元成祖大德三年(1299)整修后改称 “拱北楼”,楼上贮钟鼓,专司报时。诗曰:“飒飒秋风起白榆,山前吹彻小单于。行人便作边城听,忘却杭州是故都。 ”明朝太祖洪武八年(1375),又更名为“来远楼”。因占卜出此楼不利,遂易名“镇海楼”,诗人凌云翰曾作吴山伟观一诗:“谯楼佳丽倚高寒,城郭浑疑画里看。旧说青山如立马,新题华表似飞鸾。东西淮海三千里,左右江湖十二阑。区宇清宁民物乐,卧闻鼓角报平安。 ”清初,民间称镇海楼为“鼓楼” 。 (七) 城门地名 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个,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从前人们把十大城门及各门的物产编成

15、杭曲小调:“百官(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 艮山)门外丝篮儿,正阳(凤山) 门外跑马儿,螺蛳(清泰) 门外盐担儿,草桥( 望江) 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太平(庆春) 门外粪担儿。 ”几经沧桑,随着杭州城池的不断变迁 ,昔日起重要作用的城门均已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武林门,杭城北部城门,雄伟壮观,岳珂望北关门诗有“万里云开端日明,雕甍遥接九重楼”句。陆游在访客至北门,抵暮乃归诗中说其“九衢浩浩市声合,四塑酣酣雪意骄” 。 艮山门,遗址在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交汇处附近。一说门近艮山,以山得名;二说因门的位置在杭城东北,艮为北,由此

16、名之。 凤山门,明、清两代杭州城的南门。它是杭城唯一正南的城门,所以俗称正阳门,又因它位于凤凰山麓的东北,故称凤山门。 清泰门,民国 15 年(1926)拆除,这一带形成繁华的街市。 望江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城门东有草桥,故杭州人又叫它为“草桥门”,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杭读书,在此结为兄弟,故有“草桥结拜”的故事。 候潮门,清孙一元候潮门眺望诗云:“澥门东倚浙江开,千古寒潮天上来。春树遥连严子濑,白云常在越王台。仙旄隐驻扶桑远,羌笛横吹折柳哀。何处青山堪托迹,欲随徐市入蓬莱。 ” 清波门,最早建于唐景福二年(893),白蛇传中白娘子的一句 “我住在西湖边清波门”,更使清波门名声在外。 涌金门,古杭州西城门之一,传说此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位于涌金门外的放庐,是“老人”黄元秀的故居。20 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以及著名金石大师吴昌硕都曾是放庐的座上宾。 钱塘门,成廷圭晓出钱塘门诗:“出门聊适意,草树碧纷纷。一雨破清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