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672032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议管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落实新机制推进“358”谱写地质调查工作新篇章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土资源网 (2011年6月21日 11:47)汪 民(地质找矿358行动是国土资源部继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快对资源刚性需求的重大举措。2010年11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国土资源部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正式提出在全国组织实施构建“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提出“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358”目标

2、,即地质找矿358行动。 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纲要实施周期为2011-2018年,为期八年。)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12年地质大调查和2010年工作,把握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明确“十二五”目标,部署2011年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宏伟目标两面旗帜,继往开来,谱写地质调查工作新篇章。 部党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徐绍史部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徐部长的讲话极为深刻、极为重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地质工作,尤其是地质找矿和矿政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3、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12年地质大调查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地质调查“十一五”收官,12年地质大调查圆满结束。12年来,在中央亲切关怀、各地高度重视和部党组强有力领导下,广大地质工作者奋力拼搏,发奋进取,地质工作从低谷调整时期走向明显好转,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阶段。1999年,全国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实行重大改革,多数地勘队伍交由地方管理,融入地方经济,主要走企业化道路。同时,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基础性、区域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启动地质大调查专项。各省(区、市)相继成立地质调查院,加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构建

4、起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主体框架。 12年来,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组织全国180多个单位每年近2万人力量,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地质工作低谷时期,对维系地质工作和稳定队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专项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地质工作体系,推动地质事业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一)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矿产开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重要固体矿产资源量大幅增长。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新增一批资源量:铁矿石50亿吨、铜3800万吨、铝土矿4.5亿吨、钾盐

5、4.6亿吨、金1800吨、铅锌8300万吨。在开采强度不断加大情况下,铁、铜、铝、钾盐、金等矿产保有储量分别比1999年年底增长41、28、39、88和53。在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持推动下,过去10年全国新增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之和几乎占到新中国成立50年总和的一半。在资源消费迅猛增长的情况下,扭转了保有资源储量消耗大于增长、“寅吃卯粮”的被动局面,保证了资源储量稳固增长态势,基本稳定了重要矿产整体对外依存度,为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初步形成藏中、滇西北、东天山铜多金属、阿吾拉勒铁矿、乌拉根和念青唐古拉铅锌多金属、祁漫塔格钨锡多金属、罗布泊钾盐、北方砂岩型铀矿、大场金矿等十大资源基地

6、。 二是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成效显著。新增资源储量煤52亿吨、铁矿石9亿吨、铜278万吨、铝土矿1540万吨、金671吨、铬铁矿47万吨、锂2664吨。一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平均延长服务年限15年,稳定就业人数60余万人。 三是低品位、共伴生矿利用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选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低品位碳酸锰矿利用、磁场筛选法等一批技术获得突破,难选冶铜金矿利用、非金属矿物深加工、尾矿利用等选矿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盘活了资源,提高了综合利用效率。 四是能源矿产调查取得重要进展。证实了松辽盆地外围、银额盆地、中上扬子盆地和羌塘盆地等区域具有良好油气资源前景。海洋油气调查圈定出

7、38个含油气盆地,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巨厚的中生代含油气地层,为深水海域油气勘探指明方向。在新疆探获1927亿吨巨厚煤炭资源。发现了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盆地等4个万吨级砂岩型铀矿基地。新能源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新突破。在我国南海北部和祁连山冻土区首次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初步查明西藏扎布耶盐湖碳酸锂总资源量达246万吨,是世界三大百万吨级盐湖锂矿之一。首创了适合当地的低成本提锂新工艺,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西藏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开展跨境成矿带基础地质编图、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和成矿规律研究,并在重点成矿区带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球的

8、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国内近300家单位提供境外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境外矿产勘查开发。 (二)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能力显著增强,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切实维护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地质灾害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全国1642个县(市)650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查明灾害隐患点24万处,推动建立群测群防点10多万处,建立了10个国家级监测预警示范区,研发推广15万套监测仪器,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部的领导下,陆续开展全国和30个省(区、市)的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2003年至2010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5413起,避免人员伤亡29.58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8.2亿

9、元。建立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保障了库区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初步查明长三角、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的地面沉降分布和发育规律,建成空中遥感、地面GPS和地下分层标的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完成11万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矿山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二是地下水调查成效显著。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北方11个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在鄂尔多斯盆地评价了179处水源地。完成东部10个省(市)40万平方千米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基本查明西南地区石漠化状况和地下水资源潜力。在干旱和地方病高发区、西南岩溶和红层区开展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解决了1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应对西南、华北严重干

10、旱,17个省(区、市)地勘队伍圆满完成抗旱找水打井任务,解决了520多万人饮水困难。 三是地质环境调查取得重要进展。开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等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完成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和330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初步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编制系列图件,主动服务当地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三)延长工作链,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 一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启动了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地质碳汇潜力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土壤碳循环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合作开展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与区划,为在全国推进

11、这项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二是城市地质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支撑。完成上海、北京等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系统查明城市地下地质、资源、环境状况,成果直接应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与地下空间利用、重大工程安全运营。上海城市地质调查初步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成果纳入政府决策主流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三是多目标地球化学为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完成160万平方千米中比例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我国中东部主要农牧经济区土地质量状况,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区划、名优产品开发、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 四是探索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积极开展汶川、玉

12、树、舟曲等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启动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在环渤海等地区,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为国土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五是基础地质调查主动服务重大工程建设。配合南水北调、三峡库区治理、青藏铁路及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图件。大理瑞丽铁路沿线地质填图成为地质工作服务于铁路建设的典范。 六是地质工作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开展了全国地质遗迹调查试点工作,初步编制了全国恐龙和木化石分布图。完成了分省及全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新发现700余处地质遗迹,编制了青藏高原地区1150万旅游资

13、源分布图,为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七是建立军地合作机制。初步实现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为国防建设提供了服务。 (四)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一是矿产资源国情三项调查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铁、铝、煤、铜、钾等13个重要矿种的资源家底,提供大量找矿预测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完成15万个矿业权野外实测,查清了矿业权现状。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核实了石油、天然气、煤、铀、铁、铜、铝土矿等28个矿种的储量数据,为矿政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是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快速有效支撑。在部领导下,快速反应,开展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

14、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武隆、关岭等数十起重特大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为抢险救灾、评估灾情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三是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全国163个重要矿集区矿山遥感监测,成为矿山秩序监管和执法的重要手段。开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在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发展等规划编制中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信息资料社会化服务迈出新步伐。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基本建成覆盖各专业领域和主要比例尺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数字化率达到50。构建了三级网络体系,研发了一批专业性和

15、实用性强的应用系统。 2010年是地质大调查收官年,是谋划“十二五”的关键年,是大事、急事集中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总结和宣传大调查成果,取得显著社会效应。二是谋划“十二五”,编制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施方案、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议,形成覆盖全国陆海统筹的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在部指导下编制完成了全国地质找矿“358”行动方案。三是启动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扎实开展新疆“358”和青藏专项等工作,取得显著找矿效果。四是发挥技术优势,圆满完成玉树和舟曲等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与西南抗旱找水。五是积极推进业务队伍建设。这些工作为“十二五”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志们!回顾12年地质大调查,成就来之不易,每项成果和进步,都凝聚着中央的关怀,凝聚着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强有力领导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凝聚着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与帮助。12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不辱使命,扎实工作,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奋战雪域高原、崇山峻岭和荒漠戈壁,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新的卓越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组,向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12年来,我们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工作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