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66848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方大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东方大学是我国的一所有名的重点大学,不仅在教学质量上国内一流,在院校教学设施等方面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东方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颇有远见,郑副校长早在 8年前就提出了建设全校信息系统的目标,设想将所有的教务、人事、办公、图书情报和教学设备等信息全部用计算机管理起来。东方大学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1996 年 9 月开始实施,原计划于 1997 年 7 月完工。当时,随着局域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价格大幅度降低,使学校办公自动化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国内高教事业的发展,东方大学的规模迅速扩大,短短几年内学生人数就由 7 千人猛增至上万人,原有的教务人员已难以应付随之猛增的学生管

2、理工作。正是这样的情况下,郑副校长提出了建立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想通过办公自动化来应对越来越重的学生管理业务。另一方面这也是考虑到,为了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增强东方大学在国内办公自动化领域的信誉。该项目涉及的部门有学生处和全校二十几个院系的教务处。其中,学生处拥有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负责处理全校性的学生管理业务,如学生证的制作与管理,全校所有课程的选课安排等,同时学生处还要督导各院系教务处的管理工作。而各院系教务处负责本院系的具体的学生工作,如本院系学生成绩的录入与编排,学生选课的登记等,同时将有关数据如学生成绩等上报学生处,供其用于存档等处理。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使数据

3、共享、重用更为方便。因此,在郑副校长的责令下,由学生处全权负责,学校计算中心担负开发,其他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开始了该系统的开发实施。为此,学校拨款 50 万元给计算中心购买了两台奔腾 II 服务器以及网络连接设备,在学生处和计算中心又安装了一些微机作为客户端,而其他各院系的计算机则自行解决。起初,学生处刘处长和计算中心张主任向郑副校长承诺,计算中心于 1997 年 7 月完成开发工作在系统完成后学生处将付给计算中心 10 万元开发费。系统具体实施前,计算中心派了一位负责此项目的王老师带领 2 名学生到学生处进行需求分析,对项目进行了整体的系统规划,他们花费了 3 个月时间,找学生处每一个人都谈

4、了话,并写了一份详细的系统分析报告。该系统分析报告内列出了所有的数据项目,有20 个表和 400 多个数据项。另外,他们还列出了整个学生处业务的详细的流程图。学生处负责该项目的刘处长看到王老师日以继夜地工作很感动,对图文并茂的精美的分析报告也很满意。张主任请刘处长就此报告谈谈意见,刘处长和处里几个同志研究了一下,该处没有负责计算机系统的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 WPS, Word 等的操作,对于报告中系统开发方面的图表和术语没人能看懂,抱着对计算中心王老师完全信任的态度,刘处长说:“技术上由你们负责,我们完全放心。 ”当时刘处长主要关心的是另一件事:在系统运行后,自己的任务量究竟是多少。

5、因为当时学生处的工作量过于繁重,他希望该系统能够改变这一情况,因此希望计算中心王老师等在系统设计中能考虑将学生管理业务在学生处和各院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如学籍管理数据,原系统规划中是由学生处在学生人学前统一录入数据库供各院、系和学生处共同使用;后来按刘处长的要求,此项工作被分布到各院系的教务处去执行。另外,学生证原来也是由学生处统一制作,而现在学生处也要求划分到各院系完成学生处只负责加盖公章。王老师等根据学生处的要求修改了系统分析2报告书,并按此报告书开始了具体的开发实施。系统开发期间,王老师由于另有其他工作任务,并没有参与实际的开发工作,具体的编程工作就交给两位学生负责。王老师认为,系统分析

6、报告书已经写好并得到用户认可,编程工作已没有必要再与学生处打交道了,关键是程序设计是否按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他将这项工作作为两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开始了程序设计工作。开发该系统选择的是最先进的开发工具 Powerbuilder 和 SYBASE 数据库。虽然当时他们对此开发工具并不熟悉,但对赫赫有名的 Powerbuilder 十分感兴趣。在此期间,他们经常工作到很晚,从入门开始学习 Powerbuilder 和 SYBASE 数据库系统,经过半年时间,他们逐渐精通了这些工具。直到 1997 年 7 月,他们顺利完成了系统设计和实施,同时也完成了毕业论文,走上了工作岗位。1997 年 8 月,

7、系统按期安装上学生处的机器。学生处的第一印象是:该系统设计的界面十分漂亮。看惯了 DOS 下文字界面的用户对于图形界面精美的画面和用鼠标指指点点很感兴趣,他们赞叹计算中心的技术高人一筹。但不久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在这期间,许多院系都开始购买新的 586 机器,代替了过去的 486 机器,而操作系统也从 Windows 31 升级到 Windows 95。这时,原来开发的应用系统就必须安装到新机器上。计算中心的同志帮助安装后,系统可以工作了,但是在屏幕显示和打印时会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死机,有时打印出乱码。学生处想找计算中心来解决问题,可是两位编程的同学已经不在学校,而其他人都不敢贸然接手

8、。学生处派人到各院系去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时,发现许多院系还未开始使用或很少使用该管理系统,当问及原因时,还未使用该系统的教务人员说,他们最近工作很繁重,还没有时间学习新系统的使用。而开始使用但利用率很低的院系的教务人员说,他们已习惯于使用 WPS、Word 等办公软件而且用得很好,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弄一套学生系统。更有教务人员说,新系统不但没有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操作,还不如手工处理来得方便。此种情况出现后,学生处的刘处长和计算中心谈过,计算中心王老师认为:只要使用一段就会熟悉了。于是刘处长要求各院系的教务尽快将系统投入使用。但事隔一个月之后,各院系仍未有起色。当学生处再

9、次问及他们原因时,许多人都反映说系统使用不方便,有些数据不知道怎么输入,有的数据要输入好几遍。有一位教务人员说,昨天我输入一个地方,我不知道怎么输入,就想跳过去,但是系统不让我跳过去,我也退不出来只好关机了。学生处将此情况反映给计算中心,要求计算中心人员对该系统进行修改。而计算中心则认为该系统达到了系统规划书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处尽快付给他们开发费,否则就不能进行新的修改工作。而学生处则认为系统没有投入使用不能付款。这样谁也不肯让步系统应用也就搁置下来。一晃 1 年时间过去了,系统的正常运作仍迟迟未能通过。该系统的搁浅以及产生的矛盾也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郑副校长多次找刘处长和张主任谈话,但双

10、方各执一词一直未能解决。1998 年 9 月,郑副校长主持召开了学生处、计算中心、各院系以及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并邀请了校内外几位信息系统方面的专家列席会议。会上大家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了许多问题,同时也商议了解决的办法。1998 年 9 月下旬,东方大学决定再次开发该系统,并成立了以郑副校长为首的,包括所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信息化委员会,对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直接领导,重新开发该系统。【问题与讨论】(1)你认为该系统没有按期投入使用,其原因是什么?(2)Powerbuilder 和 SYBASE 数据库优点有哪些?(图表展示)3(3)在该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它

11、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图表展示)(4)为使新的系统开发成功,应当如何做?请具体说明你的意见。【要求及说明】1、学生按照分组序号成组,组长自选,发言人自选2、成绩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评定(1)PPT 制作新颖(2 分)(2)案例分析透彻(3 分)(3)内容展开得当(2 分)(4)陈述流畅精彩(2 分)(5)团队合作良好(1 分)3、在 PPT 最后一页说明团队分工合作情况4、12 周周三课上分组发言,每个团队 8 分钟5、所有小组 PPT 周二晚八点前发送至 6、所有小组 PPT 周三上课前提前拷贝到教室电脑上用户需求分析1.相关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然后用 word 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

12、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对于有些需求比较明确相关的界面时,在这一步里面可以初步定义好少量的界面。12.系统分析员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 WORD 或相关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这次的文档会清楚列出系统大致的大功能模块,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并且还列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3.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再次确认需求。概要设计首先,开发者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即系统设计。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详

13、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者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中,描述实 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应当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码。编码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中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 1/2,通常

14、在 1/3 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4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 永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发补丁的时候吗?从来没有!测试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软件测试有很多种: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件,可以

15、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释。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 个月到 1 年的外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又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日后少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件的运营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直到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止。软件交付在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 用户安装手册 、 用户使用指南 、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约定的产物。用户安装手册应详细介绍安装软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安装软件的定义和内容、在客户端、服务器端及中间件的具体安装步骤、安装后的系统配置。用户使用指南应包括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流程、操作步骤、相应业务介绍、特殊提示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在需要时还应举例说明。验收用户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