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65777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年咏叹调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作者 曲兰编者按:猴年新春到来之际,本报与市民政局等发起志愿者活动“节日里陪老人聊聊天” 。为配合此项爱心活动,今特选摘长篇报告文学老年悲歌 ,在第12、13 版刊登。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把更多暖暖的关爱奉献给老人。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舞台上扮演过自己的角色,都从中体验过人生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也是我们最无奈的生命。我国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 200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 1.32 亿,占人口总量的 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1/5,亚洲的 1/2。而根据专家预测

2、,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 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每年以 5%的速度增长。到 2050 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 4 亿多,占总人口的 1/4 多。陈教授躺在地板上三天陈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学里教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了。自从老伴离开他以后,宽绰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与孤灯相伴。忙碌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老人:他每天佝偻着腰,拿着饭盒哆哆嗦嗦地去食堂买饭吃因为他已经无法为自己做饭了。1995 年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看望恩师,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他只好打电话到老师的隔壁人家。隔壁人家也说我们

3、这几天忙着过节,没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老先生经常把钥匙放在过去任教的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打开门时发现老人躺在地上,人们上前推了推他,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好一会儿才有气无力地说:“我已经 3 天没吃饭,起不来了。 ”说完就昏了过去,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已经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老人溘然长逝。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在冰凉的地板上躺了 3 天是什么滋味,当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他拿钥匙开门得半小时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 “空巢”率已经达到 26.4%,这就意味着有 1/4 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

4、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可能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无暇顾及主流社会之外的那个老年群体,也无法想象下面这些情景:那一道门,甚至几级台阶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2人隔绝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剥夺这些老人的生命!我们想像不到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会让这些高龄老人束手无策。80 多岁的李老汉终日惊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钥匙开门。他总是不敢出门,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他只好减少饭量,这样就可少买东西他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是因为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的简单动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却怎么也无法准确地把钥匙插到那个小眼里

5、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然进不了门,急得他直用头撞墙90 多岁的于老汉自己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还要照顾同样是 90 多岁卧病在床的老伴儿。老太太已经无法自己走到卫生间上厕所了,只能在床边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于老汉的帮助下颤巍巍地坐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却把便盆坐翻了,于老汉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万般无奈,想来想去只好打电话找居委会,老太太就在地上坐着,解不了手,直到居委会找了他们楼下一个刚退休的妇女去帮着才把老太太扶了起来。怎么办呢?连解手这样的小事,老两口都完成不了,于老汉对来帮忙的妇女说:“我们给你钱,你能不能每天来两次?”她说:“我刚退下来,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们这儿呀!”于老汉很无奈地说

6、:“我们给你钱怎么还不行呢?”人到老年,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个独居的 70 多岁的老头儿,老犯糊涂,经常把锅放在煤气炉上就忘了,出去买东西,不仅烧干了锅,弄得满楼道都是烟,最后把消防队也找来了。还有一个老太太,那天买了一只鸡,回来用弹簧秤一称,差了 100 克,又回去找,就把锅忘了,里面的水把煤气浇灭了,满楼道是煤气味儿,差点儿引起大火,闻讯赶来的人们只好把门给踹开,关掉了煤气。当她惊异于人们为何打开她的家门时,耳聋的她,却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想下楼比登天还难这是一对 90 岁高龄的老两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就被禁锢在家

7、中的小天地里,日复一日,他们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惟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惟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是活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住在 5 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的老人来说,下这 5 层楼,无异于一次探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

8、也走不了了。于是两人搀扶着,如履薄冰般一点儿一点儿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3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着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 5 楼。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到过外面那个世界。电子时代无信可读人们不会想象到,老人们为走出隔绝就是为了走出那个单元门,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搬进楼房,告别了昔日的大杂院。然而,虽然人们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间的距离却更远了。一个个单元给人们带来

9、私密空间的同时,也把人们隔绝在一个个防盗门后。然而,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痛苦。在陈老先生的生命中,惟一的乐趣就是读儿子的来信。繁忙的工作、体贴的老伴都已经成为过去,当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希望被实现并且失去意义之后,出国留学的儿子,以及有关儿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幸亏他有个远在天边的儿子,于是他每天也就有了个念想,吃过早饭,他就到收发室去等信。如果看到儿子的信,他就把信从头到尾念一遍。于是这一天他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然后就去找往日的老伙伴,讲给人家听。等到把信讲得熟得都背下来了,第二封信也来了。可前些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10、了,儿子开始不愿意写信,改打长途电话了。因为能直接听到儿子的声音,老爷子开始还挺高兴,但儿子末了一句话让他心里不痛快:“爸,这周我就不写信了,太忙,反正我这儿的情况电话里也说了。”以后,儿子打电话回来老人就觉得不满足了:好容易把电话等来了,拿起来还不敢多说,国际长途,怕儿子多花钱。越是这样,到儿子来电话时,真想说的事又记不起来了。前年,儿子把孙子也带回来了,可把老爷子乐坏了。孙子还在儿子的指使下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学会收 EMAIL。这高科技的东西真是好,真是“天涯若比邻”了,他与亲人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了。可孩子们一走,他就开始恨上了这高科技:没有它时,他心中还有个念想,可以到收发室去等信,现在联

11、系方便了,儿子倒不写信了,有事都在电话里说了,或者发封 EMAIL 了事。他发现,到收发室等信的那点儿乐趣,对他来说,竟是那么重要!就是想和人说说话中央戏曲学院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在生活热线当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4人的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说的都是家里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说出想解决什么问题。当这位老师问他究竟想咨询什么问题时,老人叹口气说:“我没别的,就是想说说话儿,说说家里这点儿事儿。 ”说说话儿,这对任何人都是太简单的事儿了,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别说有人听你说说话儿,就是想听人说说话儿,也十分地不容易。王大爷就是为了说说话儿,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把家里的马桶弄坏了!房管所的水暖工小

12、方怎么也不明白,王大爷家的马桶老坏,按他的经验这样修好之后起码能用一年,可两天之后又坏了。于是,再一次给王大爷修好马桶的两天之后,他又敲门来到王大爷家,笑呵呵地问:“大爷,您的马桶没坏吧?”王大爷一愣,随后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难为你了!”老人随后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把实话告诉了这个水暖工:“如果不是你来修马桶,我就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王大爷平时太寂寞了,就希望家里来个人,如果知道今天该收水电费了,他就早早在门口等着,只要听到动静立刻就把门打开。据说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80 多岁的刘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那天听说居委会要到家里走访,老太太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没睡

13、着觉,天天在门后站着等居委会的同志家里终于要有人来了,可有人说个话儿了!居委会的同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到来,会让刘老太如此兴奋。那天居委会的同志终于去了,他们刚敲了一下门,门立刻就开了,把毫无准备的一大帮人都吓了一跳。幼儿园正准备搬家。忙乱中却突然钻出一个老头儿,他执意劝说园长不要搬走。本来搬家就够乱乎的了,还要跟这个较真的老头废话,弄得大家十分气恼:这老头儿怎么回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幼儿园搬家关他什么事儿!谁也不知道,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老人多么重要,就是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支撑着老人生活的信心。我到老人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家中全是灰尘,不知多少天没打扫了,对这个行动迟缓的老人来说,

14、打扫卫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落满灰尘的地上,有一条清晰的脚印通向窗口,可以想像,这是老人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老人每天都要到窗边去呢?我走到窗边,发现窗下面就是那个幼儿园!每天,老人看着忙碌的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这里,看着孩子们在下面玩游戏,看着他们打闹在老人那静得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是他惟一的乐趣。曾有人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们说说话,可是儿女们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们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们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最后倦意地说了一句:“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 ”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5老年人的绝望

15、阴影对于我们这个一贯讲究养生之道的民族来说,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在我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可能比其他民族更为深刻一些。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 71 岁,但从整体上来说,其中 1015 年的生命质量是比较低的,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有的干脆就是植物人。绝大多数人在这1015 年里疾病缠身,痛苦不堪。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破解基因后,据说人的寿命还会大大延长。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将是老年,如果我们真的有幸能活到 150 岁,但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 30 多年,我们的积蓄只能保证我们活到 80 多岁,剩下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办?长命百岁固然

16、可喜,但高龄却常常是疾病缠身,我们那点儿收入,能让我们维持健康吗卓老太也是一个被禁锢在床上的人,她因为脑溢血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已经在床上躺了 6 年了。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人们给她剃成光头。床,成了她的栖身之所,也成了她的监狱,因为她无法走出一步,每天她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长时间望着窗外,看着太阳一点点地升起来,再一点点地落下去。躺在床上的卓老太现在惟一的念想就是盼望国家能早日出台一部法关于安乐死的法律。她要忍受病痛,忍受保姆的白眼儿,要忍受与世隔绝的孤寂6 年的折磨已经把她所有生存的欲望都磨没了。儿女们不能说不孝顺,为她请了保姆来照料她。然而这种照料,同照料一只猫、一只狗又有多大区别呢?所有的亲情只剩“保姆照料”这一点内容了。她活着,不仅自己痛苦,也是别人的负担。解脱这种处境的惟一办法就是死,可她自杀两次都没成功,却在肚子上留下道道伤疤在我周围生活的老年人中,我发现,他们最恐惧的就是疾病,特别是疾病导致的意外死亡,很多老人明显缺乏安全感。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她的辖区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