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864681 上传时间:2017-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试卷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加减法试卷分析一 、从试卷分析试卷包括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约分、通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数小数互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试卷共三大部分:1、基础知识及应用部分:填空、判断、选择;2、计算部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通分比较大小、分数小数互化。3、解决问题部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本次试卷突出考察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适当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命题难度不大,紧扣教材,落实课标要求。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没有形成基本的技能。约分、通分的基础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只有真正

2、理解此性质,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可有的学生通分时分子、分母不是乘同一个数,还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都没有掌握,更谈不上正确的约分和通分。一部分学生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含义理解的不透。如 40 厘米等于多少分米, 15 分钟等于多少小时。学生没有约分。慢车行完全程要 12 小时,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 ),慢车每小时比快车慢全程的( )。把 3 米长的绳子剪成相等的 5 段,每段占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米。错误率在 50%以上因此教学时仍须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学生只有在牢固“ 双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和发展。2、学生的日常训练不够扎实。本

3、次试卷个别题目是学生平时做过的题目稍加改动,而学生却难以做对。如解决问题:五(1)班学生去老区参观共用去 10 小时,其中路上用去的时间占 ,吃午饭和休息用去的时间占 ,剩下的是浏览时间。15 310浏览时间占几分之几? 此题类型是考试前一天讲的,错误率在 35%以上。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必要性,加强训练。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欠缺。选择题第 3 小题:把 10 克糖放入 90 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19 110 910因此教学时应适当加强解题策略的教学,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4、学生答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如通分时,有学生通分后又“比较分数的大小”或进行

4、 “异分母加减法 ”的计算;学生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只写“因”“倍”;解决问题不带单位名称、答语不完整等。数学是比较严谨的学科,正确的格式、规范的书写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时应加强科学、规范的训练。5、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卷面上看学生不能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如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题,部分学生只求出最小公倍数,没求最大公因数;比较大小后不比较原数,还有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三、改进措施1、 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今后

5、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5、加强对分数知识的拓展。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分析一、对试卷试题的认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本试卷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

6、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二、学生试卷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清晰、不扎实、不能灵活运用。例题:在第一题中,把下面分数和小数互化 0.35=( ) 0.875=( ),这个小题吗,多数学生没有化成最简分数。填空题的 7、8 小题,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不够透彻,因此此题失分率较高。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例题: 在解决问题第 2 小题中:有一捆笔记本(不超过 100 本) ,无论是 8本 8 本的数,还是 10 本 10 本的数,都剩余 2 本,这捆笔记本最少多少本,最多多少本?第一问学生都做对了,第二问出错较多,多数学生写成了 422=84 学生没有理解,应是比公

7、倍数多二本,而不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3、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 , 学生答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学生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只写“因”“倍” ;解决问题不带单位名称、答语不完整等。数学是比较严谨的学科,正确的格式、规范的书写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时应加强科学、规范的训练。4、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卷面上看学生不能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如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题,部分学生只求出最小公倍数,没求最大公因数;比较大小后不比较原数,还有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三、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抓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

8、学生的学习态度。我将利用课前几分钟,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当中,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多与学生谈心,使亲近教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我的数学课。(二)、抓学生的学习习惯1、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2、认真对待课内外作业,书写干净整齐,做完后认真检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能独立完成作业,不会的请教他人。(三)、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每天的新授内容要认真钻研备课,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按时完成教学内容。2、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读后进生耐心细致,多提问他们简单问题,不厌其烦,抓住闪光点,鼓励表扬,增强

9、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教师要从“以人为本 ”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反思本次期中考试考查了正负数、分数加减法(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方向与位置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答卷情况,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我认真进行分析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一、从试卷的出卷情况看试卷分析:1、首先,版块设计得简洁、明朗,结构合理,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答

10、题空间。,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试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注重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了结合情境解决问题的思想,让养成良好的

11、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性。5、试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灵活性,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计算部分的脱式计算等。二、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情况,我在学校要求的登记本上已做了分析与登记,这里就不在做详细的说明。三、改进措施:1、 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准确度。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教育他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

12、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5、加强对分数知识的拓展。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测试试卷分析一、成功之处从分数角度出发:1、本次测试高分人数尚可,8 个 100 分稳获 A 等,由于根据分数分配情况,本次考卷一般情况下不存在 99 分,因此 2 个 98 分也基本是 A 等,外加 2 个 97 分,A 等可能性也很大,所以本次测试我班 A 等人数起码有 12 人,占 26.7,高于 15。2、根据均量值的特点,除了 B 等到 A 等外,D 等到 C 等也是提高均量值的有效而快捷的方法,而根据一般单元考试的特点,79 分83 分是 C、D 两等的分界线,而这也就意味着,分数在这一范围内

13、的同学是最“玄”的,但同时也有可能是最可惜的(在 D 等当中靠前,离 C 等差一两分),而我班在这个范围内的同学是 3 人,在保证优秀人数的前提下,这个数据还是较为理想的。从试卷答题的角度出发:1、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如填空题第一、二、六题,判断题第二题,图形题,几乎没人做错。2、较灵活点的知识掌握的也还好,如填空题第三题、应用题第三题,同样很少有人做错。3、学生计算能力比起上个学期,有一定的提高。4、最后一道题目写的完整的有 35 人,写的基本完整的 2 人,知道思路但文字表达不清的有 3 人,另还有 5 人(正好是不及格的 5 人)完全错误,其中 3 人提到了水。正确率还好,但分析原因,主要

14、有两个,教师在复习当中提到,特别是几个要点;填空题第五题给了学生暗示。二、不足之处从分数角度出发:低分较多,有 5 个不及格,而且在 55 分以下,而 D 等与 E 等的分界线一般在 60 分左右,因此这 5 位同学基本上是 E 等,5 个 E 等,远远高于 5,极大的影响了均量值。从试卷答题角度出发:1、审题不够仔细,判断题第一题、应用题第一、二题,由于学生的马虎,造成了错误,特别是应用题,两题分别有 7 人、3 人未化单位。2、面积单位的化聚与体积、容积单位的化聚混淆,造成了像“10400 平方米=10.4 平方分米”的错误,全班有 4 人出现这类错误。3、对于一些有关拼割的题目,掌握的不

15、好,填空题第七题,体积 5 人做错,表面积写对一个的有 10 人,两个都写错的高达 10 人,整道题目完全做对的只有 25 人,仅占 55.6,同样,选择题第一题也有 8 人做错。4、学生平时说话不够严紧,如表面积与体积在数据上相等,有学生就说表面积和体积相等,容积和体积在计算方法上一样,有学生就说容积和体积一样,结果就是判断题第三、四题分别有 14 人、10 人做错。5、选择题、判断题的失分率虽然比起上学期有所降低,但还是偏高:选择题第一题错 8人,第二题错 5 人,第三题错 5 人,第四题错 7 人,累计 9 人错 1 题,5 人错 2 题,4 人错 3题,2 人错 4 题,全对 25 人

16、;判断题第一题错 5 人,第二题错 1 人,第三题错 14 人,第四题错 10 人,累计 21 人错 1 题,7 人错 2 题,1 人错 3 题,全对 16 人。6、对于一些需要经过转几个弯的题目,学生容易把自己搞“晕”,如,填空题第四题,16 人做错,其中一人表面积错误,体积正确,而归根到底可能是表面积与体积算错,可更多的还是棱长求错,有的甚至不知道要先求棱长。三、今后努力方向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理习惯和临场的应试能力。2、平时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给学生些做选择题与判断题的技巧。4、提高那些考试分数在 60 分以下、40 分以上,特别是五十几分的同学的分数,争取 60 分(D 等),提高分数在 75 分到 84 分之间的学生的分数,争取 85 分(C 等),提高分数在 85分到 91 分之间学生的分数,争取 92 分(B 等),提高分数在 95 分以上同学的分数,最好 100分(A 等)。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