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docx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863556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摘要】近年来,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发病率上升,胃癌前病变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辨证治疗CAG,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辩证治疗;疗效观察笔者运用辩证治疗CAG108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08例患者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8年;并发症:食管炎2例,贲门炎5例,胃粘膜脱垂5例,胆汁返流8例,十二指肠炎12例,胃窦息肉3例,胃底、幽门口、十二指肠球部息肉各1例,肠上皮化生5例。2诊断标准依据1982年北京CAG诊治座谈会纪要规定,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有病程长短不一的胃病史

2、及相应的临床症状;经纤维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符合CAG诊断(以病理切片为主要依据),其轻、中、重程度也以病理切片为准。3分型及治疗3.1脾胃气虚、瘀阻胃络型(59例)症状: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胃脘胀痛,得食而减、事感通如针刺、?醇靶匦玻?大便溏软,舌淡胖、舌质紫暗或夹有瘀斑,脉沉细或细而无力。治疗:健脾益气、化瘀通络。用一号方: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6g,香附10g,半夏9g,砂仁10g,陈皮10g,三七粉6g,鸡内金10g。气虚甚者加党参20g,瘀血重者加莪术10g ,疼痛剧烈者加元胡15g、炙刺猬皮10g,胃粘膜脱垂严重者加九香虫10g、升麻6g。3.

3、2气阴两虚、肝胃气滞型(31例)症状:神疲乏力,胃脘隐痛,甚则痞满作胀、食后尤甚,纳少口干,嗳气泛恶,苔薄白,舌边红,脉弦细。治疗:益气养阴,疏肝和胃。用二号方:太子参20g,炒白术12g.,北沙参12g,麦冬10g,生白芍12g,柴胡6g,玉竹12g,苏梗15g,香附10g,佛手6g。肝火旺者加蒲公英15g,湿热内阻加黄芩9g、黄连6g,便秘加大黄6g。3.3中阳不振、湿浊内阻型(18例)症状:神疲气怯,面色?s白或萎黄,胃脘胀痛隐隐、食后作甚、得按稍舒,间或嗳气,纳谷不馨,便溏时作,日行三四次,舌淡,苔薄腻,脉细软。治疗:温运中阳,化湿去浊。用三号方:生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豆蔻10

4、g,制香附10g,炙升麻6g,半夏6g,厚朴10g,陈皮10g,干姜6g,香园10g,炒白术10g。湿甚者加苍术10g,便溏者炒白术加量,寒甚者加制附片6g,苔厚腻者加藿香10g。药物用法:汤剂每日1剂,饭前1h服用。症状缓解后,汤剂改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次,饭前30min服。服用本药半月后,停服其他一切西药。疗程按1984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组讨论的CAG疗程为准。服用未满3个月者,均按1疗程统计,一般经12个疗程后给予胃镜及活检复查。4疗效观察4.1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慢性炎症转为非活动期,萎缩消失或明显缩小;病理检查不典型增生消失或降级,萎缩消失或程度明显减

5、轻。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胃镜检查粘膜萎缩减轻或缩小,胆汁反流减少或者消失,萎缩程度减轻;病理肠上皮化生消失或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症状虽有改善但胃镜和病理组织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或者病情加重。疗效及症状变化 经12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34例,占31.48%;有效66例,占61.11%;无效8例,占7.40%;总有效率92.59%。大部分病人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少数病人有不同程度减轻。5 讨论与体会5.1 CAG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疾病发展过程中因土壅木郁,气滞血瘀,郁久化热,伤阴耗津而出现胃气胃阴亏乏的病变,可见形体消瘦 神疲乏力 胃脘隐痛 纳少口干等症。现代医学认为,CAG具有

6、胃腺萎缩 分泌功能下降 胃酸缺乏特点,多表现为脾胃气虚型。在胃镜下CAG患者胃粘膜萎缩变薄而见粘膜下血管网,这种形态即为淤血症表现之一的“血缕”,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是由局部微循环,以促进胃粘膜腺体营养供应,使萎缩的腺体再生。根据久痛入络 久病必淤 久病多虚 气足则血行的理论拟定以益气化瘀为主的一号方。5.2 CAG患者临床表现多有气阴两虚型。笔者认为,气阴两者密不可分,气属阳,孤阳不长,独阴不生,只有二者皆充,才能维持脾胃升降平衡,润燥互济的正常生理功能,顾拟定益气养阴为主的二号方。5.3CAG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患者常涉及气血津液亏损,而实证多见湿浊 气滞 血瘀 热郁。脾为湿土,病久

7、中虚,湿浊亦为多见。朱老认为,湿浊蕴遏脾胃,是滋生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基地和内环境。“健脾以胜湿 崇土以窠臼,则疾当去也。”故拟订益气化湿为主之三号方。5.4脾胃虚弱是产生血瘀 湿阻 气滞 郁热的病理基础,而这些病理产物又是加重脾胃虚弱的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而致疾病缠绵难愈,是CAG向胃癌前病变转化的重要条件。我们拟定的3张协定方,抓住脾胃虚弱之根本,注重培土,结合辩证,分别伍以活血 理气 清热 化湿等法,扶正祛邪并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胃内微循环,清除HP,因而取得较好的疗效。散剂不仅起到护膜作用,而且直接作用于胃粘膜,更利于发挥药效。参考文献1李乾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北京中医药.1990,(1)2刘西峰.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陕西中医.2004.(1)3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