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管理.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626574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鸡的饲养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蛋鸡的饲养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蛋鸡的饲养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蛋鸡的饲养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蛋鸡的饲养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鸡的饲养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鸡的饲养管理.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鸡的饲养管理一、雏鸡的培育:(一)选购优质雏鸡:1.优质雏鸡应该具备的特性:(1)鸡种生产性能高、生活力强。(2)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确实有效。(3)对一些重要疫病,只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这能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的免疫。(4)体重大小比较一致,最好是来自同一日龄的一个种鸡群,因而母源抗体比较整齐,也便于管理,一般体重应该在34g以上。(5)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6)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7)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多、干瘪脱水的迹象。(8)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在1%以下。2.应从种鸡场得到的信息和

2、承诺: 为顺利地培育好雏鸡,应尽可能向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1)了解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如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雏鸡质量。(2)雏鸡接种疫苗情况。(3)这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这些指标越高雏鸡质量越好。(4)种鸡的日龄、群体大小、种鸡的产蛋率,种鸡盛产期的后代体质好。(5)种鸡的免疫程序,可推测雏鸡母源抗体水平。(6)鸡场经常使用什么药品。(7)有可能的话,再了解一下种鸡群曾发生什么疾病。如果可能,在购买雏鸡时,应要求种鸡场有以下的承诺:a.保证鸡种无搀杂作假。b.保证马立克疫苗是有效的,对每只鸡的免疫是确实的。C.保证5日龄内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在2%以

3、下。d.保证因为鉴别误差混入的公雏在5%以下。e.对日常的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等给予免费的咨询服务,还应得到种鸡场赠送的该品种的饲养管理手册。(二)雏鸡运输中应注意的事项: 应尽可能早地(48小时之内)将雏鸡运回鸡场,以便适时开食。运输途中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又要有新鲜的空气,注意防晒、防雨淋和防风吹。 夏季应该避免在炎热的午后运雏,箱与箱之间还需要留出通风道,使各箱雏鸡产生的热量都能及时散出,夏季运输途中一般不允许停车休息,以免影响车内散热造成损失。 冬季最好用保暖性能好的车运送雏鸡,不要将运雏箱盖得过严,以免雏鸡缺氧窒息而死。一般雏鸡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受寒时间过长,会影响初期的生长发

4、育。路途稍远的,途中应检查一下雏鸡的状况。(三)雏鸡的生理特点: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 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所以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 蛋雏鸡一同龄时体重约为初生重的2倍,至6周龄时约为初生重的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其对新鲜空气的需要。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幼雏的消化器官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每次进食量有限,1小时消化酶的

5、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4.抗病力差: 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水平还是难以抵抗强毒的侵扰,所以应尽可能为雏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5.敏感性强: 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很敏感,容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症,对一些药物和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反应也十分敏感。所以在注意环境控制的同时,选择饲料原料和药物时也都需要慎重。6.群居性强、胆小: 雏鸡胆小、缺乏自

6、卫能力,喜欢群居,并且比较神经质,稍有外界的异常刺激,就有可能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育雏需要安静的环境,要防止各种异常声响、噪音以及新奇颜色入内,防止鼠、雀、害兽的侵入,同时在管理上要注意鸡群饲养密度的适宜性。7.初期易脱水: 刚出壳的 雏鸡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份,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雏之后的存放期间、运输途中及育雏初期注意湿度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的成活率。 (四)育雏的环境要求:1.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雏鸡采食饮水的多少、体

7、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饲料的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胃寒而密集,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而造成大量损伤死亡。温度过高则需要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软弱,发育缓慢,引起啄癖,也容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 (1)对温度的要求: 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温度和育雏器温度。 育雏室温度要求在24左右,育雏后期可根据鸡群情况逐渐降低温度,室温的测定应将温度计挂在离育雏器较远的墙壁上,高出地面1米处。对育雏器温度的要求如表4-1所示,3天之内可将温度控制在33-35左右,以后可每周下降3,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

8、供暖。l表4-1 育雏温度(2)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3之内,到育雏后期日 温差应控制在6之内,避免因为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温度的控制应根据鸡群和季节变化的情况灵活掌握:a.对健壮的雏鸡群育雏温度可以稍低些,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也快。b.对体重较小、体质较弱、运输途中及初期死亡较多的雏鸡群温度应提高些。C. 夜间因为雏鸡的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1-2。d.秋冬季节育雏温度应该提高些,寒流袭来时,应该提高育雏温度。e.断啄、接种疫苗等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

9、提高育雏温度。f.雏鸡群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时,适当提高舍温可减少鸡的损失。 (3)雏鸡的温度锻炼: 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增强,所以应该及时降温,一般温度的控制可如图4-1所示。 适当的低温锻炼能提高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注意及时降温或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培育的鸡群,常有胃寒表现,也易患呼吸道疾病。秋天的雏鸡即将面临严寒的冬天,尤其需要注意防止降温,培育鸡群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降温的速度应该根据鸡群的体质和生长发育的状况,根据季节气温变化趋势而顶,大致每天降低0.5-0.7,也可每周降3左右。 供暖时间的长短应该依季节变化和雏鸡群状况而定。秋冬育雏供暖时间应该长些,当育雏温度降

10、至白天最低温度时,就可以停止白天的供暖。当夜间的育雏温度降至夜间的最低温度时,才可以停止夜间的供暖。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白天停止供热后,夜间仍需继续供热1-2周。(4)怎样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温度是否适宜”不能由饲养员自身的舒适与否来判断,也不能只参看温度计,应该观察雏鸡的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雏鸡靠近热源杂堆,发出叽叽的叫声。不同温度下的雏鸡群表现如图4-2所示。2.适宜的湿度: 雏鸡对环境湿度的变化虽然不太敏感,但有时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环境过于干燥,雏鸡绒毛枯脆脱落,脚趾干瘪,体质差,育雏率下降。有人试验,在注意和没注意湿度

11、的情况下,10日龄的成活率分别为98.3%和94.2%。 育雏初期,在第一周尤其是3日龄之内特别需要维持环境湿度,其原因如下: (1)雏鸡呼吸较快,如果过于干燥,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是湿润的空气,体内容易失去大量水分,就会增大饮水量,从而影响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消化吸收。 (2)出雏后如果雏鸡在干燥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体内就会失去水分或处于脱水状况。初期维持较高温度可缓解并改善雏鸡的失水和脱水状况,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育雏期所需要的环境湿度见表4-2。l表4-2 育雏期所需的环境湿度3.不可疏忽的通风换气: 雏鸡对一时缺氧和空气污浊的风不太敏感,在实际生产中容易被忽视,但对雏鸡的

12、生长和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通风换气目的有二个: (1)供给新鲜空气,供给氧气。在寒冷季节的育雏前期最容易出现舍内缺氧现象。一些农户采用舍内生火取暖的育雏方法,而且为了保温很少进行通风换气,这样就加重了舍内的缺氧现象。缺少新鲜空气,会影响雏鸡正常的生理活动,影响生长和抗病能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鸡舍都必须留有适当大小的通风口。 (2)维持舍内卫生和正常的生活环境,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多余的热量、水汽、尘埃及空气中的微生物。为达到这个目的,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采取定时的短时间换气通风,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1-3分钟。 有人担心这种在短时间内将室内全部污浊空气换成新鲜空气的方法会使雏鸡受凉,实践证明这种方

13、法不会使雏鸡感冒,反而能增强雏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因为换进的空气虽然是冷的,但舍内四壁、地面顶棚都还是热的,如取暖设备没问题,舍温很快就能恢复。只要气候不是特别冷,在育雏的第四天就可以实行这种换气方法,换气时间可以由短到长,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这种换气方法还可以大大降低地面平养雏鸡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4.饲养密度及采食、饮水宽度: 在饲养条件不太成熟或饲养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太追求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和效益。饲养密度过大,可能造成饲养环境的恶化,影响生长和降低抗病力,反而达不到追求效益的目的。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饲养密度见表4-3。 饲养密度与鸡舍结构、鸡舍控制环境的能力、饲养方式、舍内设施、饲养人

14、员的技术水平、鸡的品种和季节等有关。表中所列数据应该说是最大限度,要灵活掌握。密度是否适中,最终要看鸡群生长是否均匀、健康。 蛋用雏鸡所需采食和饮水的位置宽度如表4-4所示。 在饲养中不仅食槽和水槽长度应满足雏鸡的需要,还要注意放置合理,便于鸡采食饮水,一般应让雏鸡在不出一米之内即能找到水槽和料槽。l表4-3 蛋用雏鸡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饲养密度l表4-4 蛋用雏鸡所需采食长度和饮水位置宽度:5.适宜的光照:(1)光照强度: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习饮水采食,初期应该用较强的灯光,可用60-100瓦的灯泡,三日龄之后夜间可以换成45-25瓦的灯泡。光照稍暗些,鸡群相对宁静,在过强的光照下,鸡烦躁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的恶癖。(2)光照时间:6周龄之内光照时间的长短还不会影响雏鸡性成熟的早晚,但光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雏鸡的采食量和采食时间。育雏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增重过慢,达不到标准体重,给予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鸡增重。一般三日龄之内的光照可定为23小时,之后每周减1-2小时。也可用自然光照,但夜间为了给雏鸡补饲,可以定时开二次灯,每次二小时左右。 在光照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是不考虑雏鸡增重情况,在第二、三周就实施8小时光照,二是长期给予20小时以上的光照。黑暗也是雏鸡生长的需要,过长的光照时间会影响雏鸡的休息和睡眠,使雏鸡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