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613492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诵读课题申请评审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2014XY-095垫江县2014年度“卓越课堂建设”专项小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 培养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李 涛 承担单位 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 填表日期 2014年3月13日 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卓越课堂建设”专项小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研究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诵读能力 策略研究负责人姓名李涛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3年 12 月19日行政职务校长专业技术职务中级研究专长教育教学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担任导师工作单位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邮政编码408306联系电话(单位)023 -74546761 (家庭) (手机)13

2、609463185身份证号512322197312194878主研人员姓 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黎先槐197104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教育教学大专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朱春梅197707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教育教学本科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刘云奎197209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教学大专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郑修成196401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教育管理大专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唐克刚197811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教育管理本科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李自波198009小学一级教师教育教学本科垫江县五龙桥小学校预期最终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经验论文、成果展示课题最终完成时间: 2016 年 5 月30日二、负责

3、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唐克刚课题教育教学科研2009第六期如何指导小学生识字教学刘云奎论文探究之窗2013第六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刘云奎论文探究之窗2013第六期如何指导学生巧答阅读解题朱春梅论文探究之窗2013第六期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黎先槐论文探究之窗2013第六期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李涛论文探究之窗2013第六期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已结题的附结题证书复印件)主持人课 题 名 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唐克刚农

4、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重点课题2008.11重庆市教科所已结题唐克刚提高农村小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策略研究重点课题2010.09垫江县教科所已结题四、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4000字内)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积极响应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县小课题研究

5、的深入发展,做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和繁荣,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以自己在卓越课堂建设特别是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实际困难和思想疑惑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改革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研究任务,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师生的素质为研究目标。2、我校作为边远农村小学中的一员,教师平均年龄50多岁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学校与阅读教育的长足发展,学生诵读能力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第一、学校和教师对诵读教学的重视还不够。由于受评价方式和农村家长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在学校里,语文依然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不重视对学

6、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大多数是50多岁的人任课教学;上课时又缺乏标准普通话教学;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每一课的知识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诵读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诵读能力较为低下。第二、语文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我校教师,他们对各自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较牢,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们用普通话教学就比较差,多数老师都是用川普教学,不能满足教学之要求。教师素质相对落后,势必影响语文课诵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诵读能力的发展。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在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教育家、老师已经高度肯定诵读经典诗文给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与意义。他们认为: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

7、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1998年初,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了“中国古诗文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并在北京、湖北进行三个月的试点工作并取得成功,同时该项活动在全国推广。他们一致认为:从小教导儿童经典诵读,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收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是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发酵、潜移默化,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百万小学生参加“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让孩子经常诵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8、对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诵读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学能力有好处。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农村小学生。“农村小学生”相对“城市小学生”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我校是一所地处离县城25公里的边远农村完小,学生来源全为农民子女,且多为留守儿童,学习条件艰苦,周边的艺术氛围不浓,是最广大农村小学的缩影。2、诵读能力。诵读:指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有感情的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

9、力、想象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所以,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3、“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是有效的方法,是操作的技术,是行动的艺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既包括学校对教学课程设置与开发的探讨,又包括对教育师资力量的调配和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既研究教育理论认识,更研究实践操作。最终目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四、研究对象五龙桥小学3-6年级学生。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对诵读兴趣的研究。2、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导进行诵读的方法技巧研究。(二)研究目标1、创新课堂诵读文化。

10、在继承我市五年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比较研究入手,深入探讨现代技术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的内涵,构建科学、民主、人文的新型课堂文化,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使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自觉主动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变化和终身诵读的关键能力。2、构建诵读课堂模式。以预习先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检测反馈、技术领先等为基本元素,以教学生本化、预习结构化、知识问题化、小组合作化和评价多元化为目标,组织全校教师创新设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等内容的课堂诵读学习方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诵读结构,初步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学段及区域课

11、堂教学诵读基本式,并以上述基本式为蓝本,由各班创建独特的诵读教学模式。3、实现减负提质。从改变学生的诵读状态和诵读习惯入手,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独特体验,调动学生的诵读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的诵读潜能,提高学生诵读的快乐感和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诵读的主人,人人会诵读,个个想成功,有效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和诵读负担,努力实现全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4、培育诵读先进典型。学校组织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培育一批先进诵读学生,每班按照10%的比例对先进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基础。六、实施策略1、专家引领。成立由学校行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卓

12、越课堂诵读建设专家组,对全校各阶段学校的卓越课堂诵读文化建设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专家组的示范引领作用。2、课题带动。各班以项目研究、课题带动的方式推进课堂诵读文化建设,开展诵读课题研究,借助专家理论引领、同行智慧碰撞、团队行动研究,积极开展有主题、有实效的诵读教学研究,通过校内课堂论坛、典型诵读分析、集体观摩课评课、课后反思总结等行动研究,分类探索和实践卓越课堂诵读教学模式。3、经验整合。整合国内外课堂教学诵读研究的先进经验,以及我校已成熟的课堂诵读教学改革和各班课堂诵读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建立区域课堂诵读文化建设共同体,促进取长补短,相互学习。4、工具研发。充分发挥信息

13、技术的优势,组织全校骨干教师,研制和开发符合学科特点、学段特点、课型特点的教学方案及教师导学、问题解决、展示交流、检测评价等教学工具,逐步建立各班、各学科、各学段乃至全县的卓越课堂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5、评价激励。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展示交流、教师导学、资源运用和目标达成六个维度为重点,逐步建立课题教学、设计和案例“三位一体”的卓越课堂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评先进示范典型,引领课题诵读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七、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和拟创新点(一)、理论假设通过这一课题研究,首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瑰宝。以期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道德素养,实现语文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

14、的新突破,推进语文课改向纵深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理论依据1、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教育的策略依据指明了方向。2、语文课程标准为过程实施导航。3、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三)课题拟创新点1、通过师资培训,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为促进学生诵读能力倾其所能。组织教师加紧学习,通过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2、开展“诵读专题”竞赛。采取激励机制,坚持“多奖励”、“多表扬”的原则,多种形式竞赛,激发学生诵读。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培养他们的汉语素养。3、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诵读能力。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践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其它学校在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