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606337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欣赏,词二首 相见欢 浣溪沙,词,又称“长短句”。是一种配乐可唱的诗体。词有词牌,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宋时鼎盛。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少于58字)、中调(59-91字)、长调(多于91字)。 词分 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 诗词的欣赏方法: 熟读诗歌懂大意, 关键词句细分析。 发挥联想想画面, 把握情感知寓意。,学 习 目 标 1、整体感知 2、赏析重点字词 3、了解这两首词的意境美,相见欢,李煜,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

2、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作者简介,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来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写作背景,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古诗欣赏,无言独自一人上西楼,古诗翻译,天上寒月残缺如钩,关锁着无法消散的

3、清冷的秋,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赏 析,无言为何无言?,因为对于昔日的国主,现在已沦为北地幽囚。孤独寂寞,内心无比的凄苦,一腔离别愁绪无处诉说,所以无言。,独上说明什么?,说明词中人是孑然一身,只有孤影相伴。,钩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吗?,能,“钩”有残缺之意,对于李煜已是亡国之君,不能说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月如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残月如钩,借景抒情,它塑造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寂寞,痛苦难捱的心境。,寂寞梧桐真的是梧桐寂寞吗?,梧桐,有凄寒愁苦之意。寂寞的并非梧桐,而是词中之人也。,深院

4、能说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吗?,能,深院犹如高墙。由于被幽禁,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好比笼中之鸟,让人倍感悲凉和凄苦。,锁秋景秋色能锁住吗?,秋景秋色是锁不住的,被锁者乃人也,使人深感欲哭无泪。,别是一般滋味: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吗?,离别的愁绪,千丝万缕,纷繁复杂。没办法割断也没办法理顺,此中滋味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饱含了无尽的辛酸和沉痛的伤心语。,上阕所写,全是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词人直抒胸臆,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李后主的愁是“剪不断,理还乱”,可见愁之深,恨之长

5、。其心中的滋味应是旁人所无法理解的。,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作者把它写得很形象。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一词,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深。,赏 析,请你写出登楼所见的景物,残月、梧桐、庭院、秋色,“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锁”字有双重含义。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一是景物描写,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所笼罩。二是暗示词人惨遭囚禁的悲惨现实。,“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指的是什么?,亡国的哀愁。,表达了词人的亡国哀思。,相见欢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李煜,请您 欣赏,春花秋月何

7、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请您 欣赏,。,浣溪沙 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朝廷要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人都出其门下,均受其提拔和重用。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

8、之先路”的美誉。,晏殊在宋代江西籍名人中是开风之先人物,其后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几道等无不深受其影响。他最早兴办官学,居官亦达五十年,政治上虽无重大建树,但公忠谋国、知人善任,对推动庆历新政的发生是有贡献的。他自奉廉洁,为人风范为当世后人所仰慕。他的词上承南唐而洗却铅华,媚中求雅,对宋词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较之欧阳修的“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自有一定的差距。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庆历新政时,他已是五十几的人了,面对汹涌而来的政潮,他的思维既不同于弄潮的同龄人范仲淹等,也不同于慷慨激进的晚

9、辈欧阳修等人。他之采取折中乃至折节的态度,一方面是顾全大局,为国家保存元气,为友朋、为后生免遭更大祸患,同时也是为全身避祸,为自己从容进退留下余地。看来对他的处世态度,欧阳修是有所不满的。综观欧阳修对这位乡前辈兼座师的评价,总体上极为敬重,然亦未回避其不满。在挽辞中欧阳修说:“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浣 溪 沙 晏 殊,小园香径独徘徊。,夕阳西下几时回?,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古诗翻译,唱一曲新词便饮一杯酒助兴,去年相聚也是这个天气,也在这个亭台,眼前的夕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时才能回来再照天际。 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

10、,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我在小园的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怎么也无法排解。,花落去,该词写作时是什么季节?,全词思绪都围绕哪个字来抒写?,独,春末(暮春),能表明季节时令的短语是什么?,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境界的追忆,有的东西已经难以返回了,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和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了岁月在不断地流逝,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所感到的生活的空虚,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

11、惋惜之情。这是一种对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虽惋惜留恋也无济于事,但归来的燕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令人欣慰。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词人悟出了某种生活哲理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独自徘徊在园中的小路上,对所见所感所思进行思索、反省和憧憬。,下片进一步写对生活的感受。对春花落地感到无可奈何,燕子年年归来也不觉新奇。人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逐渐衰老,想到此他只有独自一人在小园花径间不断地徘徊。,探 究 你是怎样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 其中蕴涵了什么样的

12、哲理呢?,这两句对仗工整,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说“无可奈何” ;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翩翩归来的燕子也有令人欣慰的重现。,蕴涵着的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然而,美好的事物并不是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语意十分蕴藉含蓄,通篇无一字正面表现思情别绪,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对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被称为“千古奇偶”。,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拓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古诗词中抒发愁情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