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606238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习题 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指数分析法习题一、 填空题 1、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确定原则为:数量指标指数以 质量指标 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以 数量指标 为同度量因素。 2、利用指数体系,进行 因素分析 是统计指数的最重要作用。 3、若已知p1q1=120,p0q1=100,p0q0 =110,则价格指数为 120% ,销售量指数为 90.91% 。二、 选择题 单选题: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 (3) )(1)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4)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2、职工平均工资增长3.5%,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职

2、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下降或增长( (3) )(1)18.5% (2)14% (3)-10% (4)-11.5% 3、某商业企业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销售量增长了25%,则销售价格增长( (4) )(1)25% (2)2% (3)75% (4)20% 4、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选择的首要标准是( (2) ) (1)数学上等式关系的成立(2)经济意义上的合理(3)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4)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多选题:1、指数的作用有(1、3、5 ) 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程度 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 据以进行因素分析 反映现象的发展规律 研究现象

3、长时期的综合变动趋势2、下列情况中,属于广义指数概念的有( 1、2 ) (1)不同空间同类指标之比 (2)同类指标实际与计划之比 (3)同一总体的部分指标与总量指标之比 (4)同一总体的部分指标与另一部分指标之比3、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3、4 ) (1)产品产量总指数 (2)销售量总指数 (3)平均成本指数 (4)劳动生产率指数 (5)销售额指数4、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以指数是( 1、2、4 ) (1)个体指数 (2)数量指标指数 (3)质量指标指数 (4)动态指数 (5)静态指数三、 简答题1、 综合指数法与平均数指数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答:联系:两者都是计算

4、总指数的基本方法,在特殊权数下有变形关系。区别:综合指数法是借助同度量因素将本不能相加的多种现象换算成价值量,然后综合对比,即采用“先总和,后对比”的方式来计算总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以价值量指标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的形式,即“先对比,后综合”的方式计算总指数。此外,由于基本思想不同,两者的计算依据也不同。2、简述平均指标指数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答:平均指标指数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平均指标指数和它的两个因素指数可变构成和变量影响指数,并形成指数体系,来分析平均指标的变动及其原因的一种指数分析方法。2、 什么是指数体系?有什么作用?答:指数体系是指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数量对等关

5、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体系。其作用有:(1)进行指数之间的推算(2)进行因素分析四、 计算题 1、某企业1998年各种产品的实际和计划产量,以及1997年的实际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1990年不变价格1998年产量1997年实际产量计划实际甲条3809600100809000乙条52200019001800丙条20400000440000380000丁条7450000500000430000 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分析(1) 1998年产量综合计划完成程度及超额完成的总产值;(2) 1998年比1997年产量的增长程度及增加的总产值。 解: (1) (2)2、已知某厂三种商品销售

6、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25%,商品价格及报告期的销售额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单价(元)报告其商品销售额 (p1q1)P0P1甲乙丙件个条504050805260400044205580合计-14000计算:(1)物价总指数 (2)由于物价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3)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4) 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3、 企业各类工人数及月平均工资资料:工人类别月平均工资职工人数工人人数比重基期(X0)报告期(X1)基期(f0)报告期(f1)(%)(%)技术工人熟练工人普通工人1000800600105083062025100803515024012493983557合计-2054251

7、00100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各企业各类工人总平均工资指数;(2)利用平均指标的变动分析原理,分析各类工人人数及月平均工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 解:(1) (2) 变量影响指数(固定结构指数):结构影响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的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2.25%,平均每个职工的工资减少了16.81元。其中由于各类人员工资变化使总平均工资增长了3.7%,使工资绝对额增加了26元。而由于其人员构成的变化使总平均工资下降了5.74%,使平均工资绝对额减少42.81元。4、某邮局下属两个生产科室,1999年11月、12月份的通信总量、职工人数及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生产科室基期(11月)报告期

8、(12月)劳动生产率指数(%)通信总量(千元)平均人数(人)劳动生产率(千元/人)通信总量(千元)平均人数(人)劳动生产率(千元/人)甲40.0401.084.0601.41.4乙10.0200.516.0250.641.28合计50.0600.83100.0851.181.41该资料最后一栏的实质表明:两科室劳动生产率和综合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但增长幅度不同,试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解:由于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既受个科室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又受各科室人员结构变化的影响。所以,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两科室劳动生产率的幅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计算分析如下:总劳动生产率指数:变量影响指数(固定结构指数):结构

9、影响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的总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41.18%,增加的绝对额3500元。其中由于各科室劳动生产率变化使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7.93%,增加绝对额3300元。而由于其人员构成的变化使总劳动生产率增加了2.35%,增加的绝对额为200元。5、某管理局所属四个企业及其和报告期的产值与职工人数资料如下:企业产值(万元)平均工人数(个)报告期(x1f1)基期(x0f0)报告期(f1)基期(f0)甲23301320960554乙725710335370丙339021401356949丁740730330320 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管理局总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并分析全局劳动生产率受各企

10、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解:(1)总劳动生产率指数(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6、某企业三种产品生产情况资料如下表:产品计量单位产品产量单位成本基期q1报告期q0基期z1报告期z0甲件100140108乙套3002802020丙台7008001210 要求:运用因素分析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单位成本和产品产量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7、某商店三种商品有关资料如下:商 品销售额(万元)价格上涨(+)或下降(-)%基 期报告期甲360400+15乙500600-12丙4045+10计算:(1)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2)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及价格变动增减的销售额(3)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及销售量变动增减的销售额 解:(1)(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