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8605453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i寄生虫习题及答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A型题:每道试题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题: 0.50分01、溶组织阿米巴的感染阶段为( )A.一核包囊B.滋养体C.二核包囊D.四核包囊E.滋养体和包囊02、蝇与传病无关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是( )A.全身被有细毛B.爪垫分泌粘液C.有复眼1对D.食性杂,取食频繁E.边吃边吐边排03、在脑脊液中不可能查到( )A.弓形虫B.猪囊尾蚴C.阿米巴滋养体D.血吸虫卵E.肺吸虫卵04、可以通过肛门手口自体外感染的寄生虫病是( )A.蛔虫病B.猪带绦虫病C.肺吸虫病D.日本血吸虫病E.猪囊尾蚴病05、可在人体引起自体感染的绦虫是( )A.

2、牛带绦虫B.猪带绦虫C.缩小膜壳绦虫D.细粒棘球绦虫E.曼氏迭宫绦虫06、可传播阿米巴病的医学昆虫是( )A.白蛉B.中华按蚊C.淡色库蚊D.微小按蚊E.苍蝇07、蛲虫病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饱和盐水浮聚法B.直接涂片法C.厚涂片法D.透明胶纸法E.离心沉淀法08、口器为舐吸式的节肢动物有( )A.家蝇B.蚤C.虱D.蠕形螨E.蜚蠊09、确诊棘球蚴病的依据是( )A.在粪便中找到虫卵B.在粪便中找到棘球蚴C.Casoni皮试验阳性D.在摘除物中有胶质E.从摘除物中找到原头节10、确诊肺型肺吸虫病的常用方法有( )A.支气管镜检查B.在粪便及痰液中查虫卵C.活组织检查D.血液检查E.免

3、疫学方法11、昆虫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区别在于前者生活史必须经过( )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若虫期E.成虫期12、蠕虫在人体寄生的阶段是( )A.成虫B.幼虫C.成虫和(或)幼虫D.感染期幼虫E.虫卵13、线虫卵的结构特征之一( )A.卵为黄色或棕黄色B.有卵盖C.含物均为卵细胞D.含物为幼虫或卵细胞E.卵壳外均有波浪状蛋白质膜14、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对人体健康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疾病B.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其分布与节肢动物的分布相一致C.有的虫媒病也可不经节肢动物传播D.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有季节消长现象E.凡有季节分布现象的疾病都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15、钩虫(

4、 )A.以肠容物为食B.以组织液和体液为食C.以血液和液化组织为食D.以肠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E.以血淋巴为食16、在人体曼氏裂头蚴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 )A.皮下组织B.眼C.口腔颌面部D.脑E.脏17、疥疮实验诊断方法为( )A.粪便涂片检查B.血液涂片检查C.活组织检查D.消毒针挑破局部皮肤检查E.免疫学方法检查18、棘球蚴病的确诊依据是( )A.CT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B.血清学检查强阳性C.患者来自流行区D.手术取出棘球蚴或检获棘球蚴碎片E.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9、生活史中幼虫需经肺部移行的寄生虫为( )A.蠕形住肠线虫B.旋毛形 线虫C.钩虫D.丝虫E.毛首鞭形线虫20、疥螨生活史

5、中繁殖过程为( )A.雌虫与第二期雄若虫在皮肤表面交配B.雄虫与第二期雌若虫在皮肤表面交配C.雌虫与第二期雄若虫在皮隧道配D.雄虫与第二期雌若虫在皮隧道配E.第二期雌若虫与雄性菲在皮肤表面交配21、重症鞭虫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 )A.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B.消化功能紊乱、肠梗阻C.腹泻、便血、直肠脱垂、贫血和虚弱等症状D.并发阑尾炎、肠穿孔E.引起肺部感染、咳嗽和咳血22、在牧区养狗应预防人体感染( )A.牛带绦虫病B.细粒棘球绦虫病C.猪带绦虫病D.猪囊尾蚴病E.以上都不是23、除经口感染人体外,还可经其它途径进入人体的绦虫有( )A.猪带绦虫B.细粒棘球绦虫C.牛带绦虫D.曼氏迭宫绦虫

6、E.微小膜壳绦虫24、疥螨对人的危害主要是( )A.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B.吸入后可引起变态反应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D.可作为传播疾病的媒介E.以上情况均可以发生25、在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中( )A.无鞭毛体寄生在白蛉体B.无鞭毛体寄生在人巨噬细胞C.前鞭毛体寄生在人巨噬细胞D.前鞭毛体寄生在人有核细胞E.无鞭毛体寄生在人有核细胞26、在影响血吸虫毛蚴孵化的因素中不包括( )A.渗透压B.温度C.粪便性状D.光线E.水的pH27、寄生虫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蛋白质B.维生素C.脂肪D.糖E.无机盐28、终宿主系指( )A.幼虫寄生的宿主B.童虫寄生的宿主C.脊椎动物及人D.有寄生虫卵

7、排出的宿主E.成虫或有性生殖期寄生的宿主29、区别血吸虫卵死活的主要意义在于( )A.活卵和近期变性卵表明宿主体有活的成虫寄生B.死卵表明宿主体成虫已消失C.死卵表明病情预后良好D.活卵表明病情预后险恶E.活卵表明是近期感染30、在我国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是( )A.钩虫B.丝虫C.血吸虫D.蛔虫E.疟原虫31、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可在( )A.虱胃上皮细胞繁殖B.虱唾腺繁殖C.虱体表面繁殖D.虱体腔繁殖E.上述情况均可出现32、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途径是通过( )A.叮咬吸血B.虱粪污染伤口C.体液污染伤口D.虱粪经口误食E.体液污染眼结膜33、下列哪项不是钩虫病的表现( )A

8、.营养不良B.生长发育障碍C.下肢水肿D.血红蛋白降低E.中性粒细胞增多34、在我国幼虫期能引起肺部损害的线虫为( )A.毛首鞭形线虫B.蠕形住肠线虫C.似蚓蛔线虫D.丝虫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对蠕虫的描述错误的项目是( )A.蠕虫是一类多细胞无脊椎软体的低等动物B.蠕虫是一类借皮肤肌肉而伸缩的软体的低等动物C.蠕虫是一类多细胞的借肌肉伸缩蠕动的无脊椎低等动物D.蠕虫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等多种低等动物E.蠕虫是一类软体动物36、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 )A.猫小肠B.犬小肠C.人小肠D.狼肝E.狐肝37、软蜱颚体的位置是在( )A.躯体前端B.躯体前端腹面C.躯体后端D.躯体前端背面E.上述情

9、况均有可能出现38、在吸虫生活史中第一中间宿主通常是( )A.人B.其他哺乳动物C.蛙类D.淡水鱼虾E.淡水螺39、日本血吸虫幼期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A.肾病B.皮肤及肺部病变C.皮肤及肝病变D.肝胆管病变E.肠壁病变40、存在于宿主血液中的寄生虫抗原为( )A.体抗原B.排泄分泌抗原C.循环抗原D.功能抗原E.表面抗原41、哪种积水不适于三带喙库蚊的孳生( )A.稻田B.藕塘C.沼泽D.沟渠E.竹筒42、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中出现的疟色素来自于( )A.疟原虫细胞核B.疟原虫细胞质C.红细胞膜D.患者血清E.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43、疟疾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疟原虫种株的生物学

10、特性B.疟原虫感染的数量C.疟原虫感染的方式D.机体免疫力E.是否服过抗疟药44、可能检出溶组织阿米巴包囊的标本是( )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脓肿穿剌液D.脓血痰液E.肺脓肿穿剌液45、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是( )A.猫科动物B.啮齿类动物C.灵长类动物D.家禽E.人46、肺型肺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三期,即( )A.急性期、慢性期、晚期B.囊肿期、脓肿期、纤维瘢痕期C.渗出期、增生期、疤痕形成期D.早期、晚期、恢复期E.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瘢痕期47、对棘球蚴病患者作诊断时禁止直接穿刺的原因之一是( )A.位置不固定,不易刺准B.囊液中有石灰小体C.在穿刺液中不易找到原头节D.可继发细

11、菌感染E.可继发新的棘球蚴病48、溶组织阿米巴包囊的形态特征之一为( )A.虫体圆球形,较大B.囊壁较厚C.有18个核D.拟染色体棒状E.含吞噬的红细胞49、虱与传播疾病有直接关系的习性是( )A.若虫和成虫均吸血B.耐肌力较强每日只吸血1次C.很少离开宿主D.对温湿度不敏感E.边吸血边排粪50、钩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A.加强粪便管理B.灭蚊、防蚊C.避免赤脚下田园和用鲜粪施肥D.注意个人卫生,不饮生水E.勿食生的或未熟的猪肉51、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是检查( )A.虫卵B.毛蚴C.胞蚴D.雷蚴E.尾蚴52、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中幼虫发育过程是( )A.毛螺胞蚴二代雷蚴尾蚴囊蚴B.毛螺胞蚴雷蚴

12、尾蚴囊蚴C.毛蚴二代胞蚴尾蚴D.尾蚴二代胞蚴尾蚴囊蚴E.毛蚴二代胞蚴雷蚴尾蚴囊蚴53、哪种绦虫卵在成熟后直接从子宫孔排出( )A.猪带绦虫B.曼氏迭宫绦虫C.缩小膜壳绦虫D.微小膜壳绦虫E.牛带绦虫54、下列哪种原虫属动物源性寄生虫:( )A.阴道毛滴虫B.卵形疟原虫C.溶组织阿米巴D.福氏耐格里阿米巴E.杜氏利什曼原虫55、用于黑热病疗效考核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A.骨髓穿刺B.淋巴结穿刺C.肝穿刺D.脾穿刺E.皮肤活检56、疟原虫生活史中,出现个体数目增加的生殖方式有( )A.孢子增殖、配子生殖B.裂体增殖、孢子增殖C.配子体形成、裂体增殖D.配子生殖、卵囊形成E.孢子增殖、裂体增殖、配子生殖57、与滴虫性阴道炎防治措施无关的是( )A.治疗病人,带虫者B.口服药物灭滴灵C.注意饮食卫生D.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E.改进公共卫生设施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