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8600547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14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

2、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答: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

3、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形式,含水量高,经脱水和特殊染色后可在光镜下看到。问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大,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肽聚糖由肽

4、(肽桥和四肽尾)和聚糖(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组成,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较薄,层次较多。其肽聚糖藏在外膜脂多糖层内,外膜为G-细菌的细胞壁特有构造。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空间成为周质空间。问革兰氏染色机制? 答:步骤:结晶紫染色、碘液媒染、95%的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 机制: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不同,导致脱色能力不同。G+由于细胞壁后,肽聚糖交联致密,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壁内,保持其紫色;G-细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

5、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溶出,褪为无色。这时再经红色染料最终染为红色。问什么是菌落?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 答:菌落是指单个细胞或多数同种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处于事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并形成细胞堆。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单细胞蛋白:用许多工农业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溶酶体:单层膜细胞器,主要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消化自身死亡蛋白质和外来异物。酵母菌:泛指一类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其细胞壁呈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酵母菌的繁殖:(无性)芽殖是最常见的方

6、式,还有裂殖和产无性孢子;(有性)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假菌丝:芽殖过程中,如果子细胞与母细胞以狭小的面积相连,不立即分离,这种偶节状的细胞串就成为假菌丝。如果其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则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真菌丝。酵母菌是生活史: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又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的形式存在;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的形式存在。霉菌(丝状真菌):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其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假根(固着吸收养料的功能)、匍匐菌丝、吸器(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的短枝,吸取宿主

7、细胞内养料而不使其致死)、附着包(侵入宿主角质表皮而吸取养料)、附着枝、菌核(不良条件下可保持数年生命力)、菌所(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菌环和菌网。气生菌丝的特化形态(各种子实体):结构简单的分生孢子头,结构负复杂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座。子实体:可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有一定形状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锁状联合: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链接,形如锁状。问比较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菌落特征?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芽胞子掷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无性

8、孢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有性孢子有性孢子有性孢子有性孢子染色体n染色体n染色体n染色体n染色体n染色体n染色体n染色体2n染色体2n染色体n染色体n问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单细胞微生物菌丝状微生物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菌落含水状态很湿或较湿较湿干燥或较干燥干燥外观性状小而突凸或大而平坦大而凸起小而紧密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细胞相互关系单个分散或有一定排列单个分散或假菌丝丝状交织丝状交织形态特征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大而分化细而均匀粗而分化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最大的病毒(似菌病毒)、最小病毒(猪圆环病毒和长尾鹦鹉喙羽病毒);病毒的群体形态:在植物细胞中(包含体),在植物叶

9、片上(枯斑),在动物细胞中(空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为噬菌斑)。动物病毒以线状的dsDNA和ssRNA为多,植物病毒以线状ssRNA为多,噬菌体以线状dsDNA多。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其繁殖分为5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于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平均每一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为裂解量。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表示没ml试样中所

10、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测定效价的方法有: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和单层平板法,较常用且精确的方法是双层平板法,上层平板(1.0%琼脂培养基3ml,对数期菌液0.2ml,噬菌体试样0.1ml混匀),下层平板(2%的琼脂培养基7-8ml),然后在37培养10小时,计数噬菌斑。优点:底层培养基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菌斑都位于近乎同一平面,上层培养基较稀,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噬菌斑。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溶源性: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其存在

11、形式有3种(游离态、整合态【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叫前噬菌体。】和营养态),其宿主称为溶源菌。溶源性周期:整合到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噬菌体核酸。问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问病毒粒有哪几种?各种对称体制又有几种特殊外形?各举一例。 答:病毒粒专指成熟、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位于中心,成为基因组或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其对称体制有三种,分别是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其代表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TMV)、腺病毒和T偶数噬菌体(T2、T4和T6)。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12、。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物。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元素的营养源。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范围称为碳源谱。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单功能营养物: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只能微生物提供一种营养物的物质。双功能营养物: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为微生物提供两种营养物的物质。生长因子: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狭义的生长因子仅指维生素,广义的则指维生素、碱基、卟啉、甾醇、胺类、C4-C6的分支或直链脂肪酸。营养类型能源H供体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无机营养性(光能自养型)光无机物CO2蓝细菌、藻类光能有机营养

13、性(光能异养型)光有机物CO2红螺菌科的细菌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无机物无机物CO2硝化细菌、硫细菌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多数原核生物、真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不需载体和能量,不逆浓度运输)、促进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载体蛋白与物质一一对应,不逆浓度运)、主动运送(需能量和载体,逆浓度运输)、基团移位(需载体和能量,逆浓度运输,运送后物质发生变化)。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含有6大类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物用的混合营养料。其配制的4个原则为: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和经济节约。配制的4种方法为:生态模拟、借鉴文献、

14、精心设计和试验比较。按培养基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和半组合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脱水培养基。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EMB培养基是鉴别大肠杆菌的)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和失电子3种形式;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种类型;产ATP、产还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产物3个功能;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ENP途径(在无氧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还原型辅酶2分子ATP)、HMP途径(1分子6-磷酸葡萄糖产生12分子的还

15、原型辅酶)、ED(微生物所特有,缺乏EMP途径的微生物经4步反应就可以形成EMP途径形成的丙酮酸)途径、TCA循环(有氧条件下,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呼吸:底物脱氢后经电子传递链(也叫呼吸链)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发酵:指在无氧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氢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化学反应。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EMP途径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只单纯产生2分子乳酸。Stickland反应:少数厌氧菌兼做碳源、能源和氮源,通过一种氨基酸做氢供体另一种氨基酸做氢受体的独特产能方式。“park”核苷酸:1、在细胞质中合成,有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即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它的合成分为4步,都需UDP作糖载体,另外,还合成D-丙氨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