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8596610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部分货币需求教学课件备课讲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的几种表述,货币需求的一般概念 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M表示货币需要量,Q表示待售商品数量,P表示商品平均价格,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M=M+M2=L1(Y)+L2(r) 式中,M1

2、为由交易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 需要,是收入Y的函数;M2为投机性货币的需求, 是利率r的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 Md/p为实际货币需求;y 为实际恒性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中所占的比率;rm为货币预期收益率;rb为非固定收益的证券的利率;re为固定收益债券的利率;1/pdp/dt为预期货物价变动率; u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解释 “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个有争议的公式 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的运用,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

3、角度 货币需求的宏观角度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关系 货币需求的客观性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及其优越性 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 中国城乡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货币需求的宏观角度,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 在西方经济学中,建立起微观货币需求模型之后,进一步研究这个模型能否直接用于,后经过修订用于宏观分析。,第四节 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资金与货币 再次认识货币需求的含义 企业资金短缺能否认为是货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资金与

4、货币,资金与货币 再次认识货币需求的含义 不同情况的答案,企业资金短缺能否认为是货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过多的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毫不相干。 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的再一种情况是相当部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滞销、积压。 有生产能力,有可能购入原材料,能源供给不成问题,产品也有很好的销路,但就是没有钱。 总之,资金需求与货币不是一回事,重合只能发生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货币供给的口径或层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模型,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含义,现金

5、发行与货币供给 以部分代整体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口径或层次,多种货币供给口径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意义,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计划体制下对货币供给的直接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控制 微观主体的行为与货币供给 规模管理 货币乘数公式的再说明,微观主体的行为与货币供给,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我国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与财政收支 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第四节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外生变量与内生变

6、量的含义 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讨论,第十五章财政收支、公债与货币供给,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及其于利率的关系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 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 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及其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条件离不开利率的作用,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四个经济变量的内涵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过去失衡与价格波动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货币供给的紧缩效应,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关系,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应该与社会总供给保持平衡,第三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 “三平”理论及其关系 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