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及关键技术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859457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系统及关键技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LTE系统及关键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World interoperability Microwave Access,WiMAX)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 2004 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3GPP )组织提出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3GPP组织提出 LTE 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与WiMAX技术进行竞争,同时改善通信系统的性能。LTE 系统的基

2、本结构与性能要求LTE 系统的基本结构3GPP 组织启动LTE技术的直接原因好像是为了与 WiMAX 技术竞争,但是其主要原因是移动通信技术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BWA)之间的相互融合。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对传统的宽带有线接入技术进行的改进,它的发展过程是:从固定的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x)发展到固定的无线城域网(IEEE 802.16d),然后再向无线广域网(IEEE 802.11e)发展。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较高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并且它的发展方向是从固定技术发展到游牧技术,最终发展到可以实现广域网络的移动性。这个发展过程主要体现

3、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移动化的趋势。然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则与之不同,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移动性和漫游性,并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继续发展,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高速化和宽带化。所以3GPP组织和 3GPP2组织分别提出了向高速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和高速分组数据技术(High Rate Packet Data,HRPD)演进,即在能够保持蜂窝移动通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能力,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这也主要体现了移动通信向宽带化发展的趋势。在 2004 年11月,因为面临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宽带化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移动化的挑战, 3

4、GPP组织启动了关于 LTE 技术的研究工作。在 LTE 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一些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提出需要保护对于 3G 技术的投资,并且不应该放弃 3G技术的相关优化工作,所以在 2006 年,3GPP 组织又对 HSPA 技术的演进做了进一步的规。在 2006 年9月,3GPP组织已经顺利地完成了 LTE 技术的研究阶段(Study Item,SI),并且在 2008 年底已经基本完成了 LTE 技术的工作阶段(Work Item,WI)标准的制定,对于具体的商业应用估计要到 2010 年左右。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外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在加紧进行对 LTE 系统和 SAE 系统中的相

5、关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图2.1显示了WCDMA与LTE之间的演进关系。与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不同,LTE 技术不具有后向兼容性。LTE 技术虽然只制定了关于 3G 无线接入网部分的长期演进计划,但是对于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来说,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实际上,3GPP 组织在2005年启动的系统演进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LTE,在3GPP规中使用的名称是E-UTRAN(Evolved UTRAN);另一个是整体系统结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3GPP 规里正式使用的名称是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

6、ore network,EPC),主要目的是研究核心网络的功能和组织结构。完整的 UMTS 演进体系由 E-UTRAN 和 EPC 共同组成,总称为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演进的分组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推动 3GPP系统向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网络传输时延、更加优化的数据传输业务、更大的通信系统容量和更大的通信系统覆盖围、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以及更低的通信网络运营成本的方向演进。LTE 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包括演进后的核心网部分和演进后的接入网部分。在LTE接入网部分中,网元设备只由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构

7、成,形成了更加扁平化的系统网络结构。演进型基站提供在用户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止的用户面和控制面的通信协议。其中,用户面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al,PDCP)、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ediumAccess Protocal,MAC)、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物理层协议(Physical Layer,PHY)等;控制面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 Resource Control,RLC)。演进型基站之间通过 X2 接口互相连接,演进型基站

8、与演进的分组核心网之间通过S1接口互相连接。具体地说,演进型基站通过 S1-MME接口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相连,同时通过S1-U接口与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相连。S1接口能够支持MME/S-GW和eNB之间多对多的连接。LTE 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 2.2 所示:演进型基站的主要功能如下:(1)提供无线资源的管理,包括无线承载、无线通信的接入控制、通信链路的移动性管理、对于用户终端的上下行通信链路的资源调度等功能;(2)提供对于用户数据流的 IP 数据压缩和加密的功能;(3)当用户终端提供的信息不能够确定所要

9、连接的移动管理实体的路由时,eNB 为其提供一个归属的移动管理实体;(4)提供用户面的数据到服务网关的路由;(5)调度和传输由移动管理实体发起的寻呼消息;(6)调度和传输由移动管理实体发起的广播消息;(7)测量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和调度无线资源,并且能够配置相应的测量报告;(8)对于移动管理实体发起的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ETWS)消息进行调度和传输。移动管理实体的主要功能如下:(1)处理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2)向演进型基站发送寻呼消息;(3)对接入层进行安全控制;(4)对于涉及到

10、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控制的移动性管理;(5)UE 处于空闲模式和激活模式下的跟踪区(Tracking Area,TA)列表管理;(6)对于 PDN 网关(PDN Gateway,P-GW)和 S-GW 进行选择;(7)提供漫游和鉴权功能;(8)提供包括专用承载建立的承载管理功能。LTE 系统的性能要求LTE 系统的主要性能要求如下:(1)提供更高的系统容量:(a)目标峰值传输速率:在 20MHz 带宽下,要求系统能够提供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大于 100Mbps,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大于 50Mbps;要求 LTE 系统的系统容量为下行 34倍于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上行 23 倍于高速上

11、行分组接入(HSUPA);(b)在实验的条件下,LTE 系统的最高频谱效率可以达到 1020bps/Hz。(2)具有更加灵活的频谱分配:(a)带宽和频谱资源的分配灵活,可以根据不同通信业务的需求,支持 1.25MHz、1.6 MHz、2.5 MHz、5 MHz、10 MHz、15 MHz、20 MHz 七种不同的带宽;(b)能够支持对称和非对称的频谱资源分配。(3)能够支持无缝移动:(a)提高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吞吐量;(b)需要支持与现有 3GPP 系统和非 3GPP 系统的互操作;(c)进一步优化 15km/h 以下的低速率移动通信业务,同时能够支持 120350km/h的高速移动通信业务。

12、(4)系统的覆盖要求:(a)5km 以的的小区覆盖围都要满足上述提出的系统频谱效率、系统容量的要求和移动性目标;(b)当小区覆盖半径达到 30km 的时候,允许系统的性能有轻微下降;(c)如果条件允许时,小区的通信半径最大可以达到 100km。(5)要求更低的成本:(a)降低网络结构和设备终端的复杂度,并且使得系统的功率消耗在可接受的围之;(b)系统使用统一的 IP 协议。(6)通信网络的功能和演进目标:(a)要求通信系统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b)需要降低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时延:用户平面的传输时延需要小于 10ms,控制平面的传输时延需要小于 100 ms;(c)充分考虑到移动通信多媒体广

13、播与多播业务、VoIP 等实时性业务的 QoS 达到电路域水平;(d)能够进一步支持增强型 IMS 与核心网络;(e)强调系统的后向兼容性,同时考虑了系统对于性能和容量增强等方面之间的折中问题。LTE 系统的帧结构LTE 系统可以支持两种基本的工作模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可以支持两种不同的无线帧结构,即 Type1 帧结构和 Type2 帧结构,这两种类型帧的帧长均为 10ms。在这里提到的帧结构是指无线帧的结构。通过定义帧结构,可以约束数据的发送时间来保证收发的正常进行。Type1 帧结构可以适用于 FDD、TDD 两种工作模式,Type2 帧结构只能适用于 TDD 工

14、作模式。FDD 方式是指上下行通信链路的信号传输使用不同的频段,且上下行通信链路的带宽要一致,即要求对称的频谱。在上下行通信链路的频带之间还要有称为双工方式间隔的保护频带;TDD 方式是指发送和接收信号在相同的频段,上下行通信链路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段发送并区分,支持上下行通信的非对称频段传输。显然在频谱资源利用的方面,TDD 方式比 FDD 方式更加灵活。注意,这里提到的帧结构是指从基站的角度看到的帧结构。如果从用户终端的角度看,由于受到传播时延的影响,不同的用户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即下行传输数据的到达时间,以及上行通信链路发送数据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一个无线帧需要包括三个部分:上行传输部分、下行

15、传输部分和保护间隔部分。Type1 帧结构如图 2.3 所示。一个 10ms 的无线帧(Radio Frame)被平均分成了 10个子帧(Sub-frame)。并且每个子帧可以分为两个连续的时隙(Slot),每个时隙的长度为 0.5ms。每个子帧不仅可以作为上行链路子帧,而且也可以作为下行链路子帧。另外,在每一个无线帧的第一时隙和第六时隙处包含同步周期。在TDD系统中,由于上下行通信工作在同一频率,所以需要 TDD 帧结构能够同时给出上下行通信链路占用资源的时间和位置信息。Type2 帧结构如图 2.4 所示。Type2 帧分为 2 个 5ms 的半子帧(Half-frame),并且他们是完全

16、相同的。其中,每个半子帧分为 5 个子帧,每个子帧(对应于 FDD 模式下的一个子帧)的时间长度为 1ms。同步和保护周期插在 0 号子帧和 2 号子帧之间,同步和保护周期包括下行同步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DwPTS)、保护周期(Guard Period,GP)和上行同步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UpPTS)。0 号子帧、5 号子帧和下行同步时隙总是供下行传输使用,2 号子帧、7 号子帧和上行同步时隙总是供上行传输使用。OFDM 基本原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由多载波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