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研究.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8592694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研究一、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演变历程从产值比重看,从1990年到2008年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呈“二、三、一”比例,但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为明显,虽然在1995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也十分明显,总体在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期间几经起伏。这一变化过程充分说明,第一产业比重在迅速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仍是河北省经济的主体,处于上升阶段,体现出河北省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从就业比重看,从1990年到2008年河北省的就业结构一直呈“一、二、三”比

2、例。与产业结构变化相比,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第一产业看,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迅速下降,其变化方向与产值比重变化方向相同,幅度较大,总体下降21.8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从1990年的23.01上升为2008年的31.40,上升了8.39个百分点,中间年份还出现下降,说明第二产业所需劳动力相当有限。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变化相比,变动幅度更大,由1990年的15.39大幅上升为2008年的28.80,上升13.41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所需劳动力在大幅上升,能大量接纳吸收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二)城市化发展现状河北省城

3、市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速度明显加快,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为19.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2008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为41.8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9个百分点;说明差距在进一步缩小。2002-2008年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时期,6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0.88%,平均每年增加1.8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6.59%,平均每年增加1.1个百分点;河北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二、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关系研究(一)相关性分析城市化率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7、0.8803、0.50

4、20,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5,说明他们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城市化率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变动关系最密切,且呈现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数值最小。城市化率与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1、0.9639、0.9408,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说明他们之间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城市化率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下降,

5、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城市化进程是以农业为主的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人口就业为主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二)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Granger于1969年首先提出,后经Hondry、RiChard等经济学者完善起来的一种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产值比重看,城市化率是引起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引起城市化率变化的原因。这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产值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上升;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能加快城市化

6、进程,河北省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就业比重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是引起城市化率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后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并且,城市化率不是引起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原因,两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目前河北省就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三、结论及建议现阶段河北省产值结构处于二、三、一阶段,就业结构处于一、二、三阶段,城市化水平相对不高。针对目前第二产业仍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的现状,为了促进河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河北经济发展,必须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拉动第三产业

7、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加强对农业的综合开发,增强其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占总就业人数39.8%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只创造12.6%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为此需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次,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注重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将第二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演化的核心是工业化过程,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工业体系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体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一个有规律的渐进过程。第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三产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8、。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先进技术在传统服务业的应用,保持传统服务业对就业的强效吸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二)加快城市化发展首先,户政改革、社会保障等政策调整。实事求是地说,不是户籍制度本身限制了人口的流动,而是附着在户口上面的不合理规定和功能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户口往往与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人事关系等等挂钩。这些是其他部门强加在户口上的东西。户籍制度改革就要剥离附着在户口上面的不合理因素,还户口以本来面目,这需要很多部门的努力。建立现代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割断转移劳动力同土地的“脐带”。其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河北省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很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必须与管理同步进行。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产业、企业向城市聚集,促进城市中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和吸引农村劳动力到城里来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顺利转移。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EYJ217)研究成果之一(李继勇,1970年生,辽宁阜新人,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孙锦,1979年生,山东单县人,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曹秀丽,1978年生,山东齐河人,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