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8590339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定三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

2、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 “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

4、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 “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

5、狭隘的民族主义。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

6、组织原则。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

7、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D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2分)(一)课内文言文选择4-9题。(每小题2分,共12分)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才能不及中人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假舆

8、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B.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做比喻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备:具备,完备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故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得罪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迅速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务必 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吾从而师之 从:跟随(他)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趁着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经传,“

9、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B. “彼童子之师”中的“童子”,与明清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C.“连衡”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D.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9.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由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B. 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与之相似的君主的自称还有

10、“孤”和“不谷”。C. 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代的叫“序”,周代的叫“庠”。 在“谨庠序之教”中“庠序”指的是学校教育。D. 阡陌,指田野上的小路,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小路。“而倔起阡陌之中”的“阡陌”指“田野”。(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韩愈传(节选)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

11、之弊,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名之。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遣使迎凤翔法门寺塔内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愈素不喜佛,乃上表。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为之请命。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阳,询吏民疾苦,知潮人有鳄患,乃往视之,为祝。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患乃除。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寻复置学

12、馆,授百生,自是袁州尚儒之风日盛。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旧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B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C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

13、仰欲自振于一代。D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称为从父兄(从父+兄的意思),即堂兄。B元和,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C调、转、迁、授,全部表示官职的调动。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迁谪、右迁均指降级。D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读书刻苦。

14、等到长大一点,就能够完整地理解六经、百家学等。后来考取了进士。B韩愈心怀百姓。即使是被贬为阳山令,依然关心百姓生活,当地人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C韩愈耿直敢言。唐德宗派遣使者迎佛骨入宫,引发官民对佛教的无节制信奉,韩愈直言进谏,触怒德宗,被贬潮州。D韩愈性情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对方地位如何变化,态度都始终如一。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1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2)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患乃除。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