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8590331 上传时间:2020-07-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高一语文2020.6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包括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

2、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史记记载“韦编三绝”的故事,是孔子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论语中记录的很多孔子语录,如 ,也是孔子热爱读书的最好见证。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

3、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五柳先生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

4、解。用史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

5、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修身的“身”主要 指生理的躯体, 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修身实际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这个提法本身尚未进入心理层面,比如,一个人虽然行为上服从了, 心里未必认可。 ,在儒学经典大学里,又强调“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应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这样

6、,一个人的行为和人格就比较稳定,“修身”也就从外在的行为进入到内在的道德心理层面。正心修身还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坏性的情绪排除掉,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益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绪,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开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情绪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

7、,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的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我注意到,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很多前辈学者往往从读优秀传记中受益,这一点给我们带来启发。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人之一,可是据他自己讲,青年时对他影响特别大的是富兰克林的自传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总之,回过头来看,这些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不仅

8、仅因为他们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经典著作当然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东西,但在另一方面,确立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是那些特别能够激励他们、对他们有兴起之功,尤其是对青年人非常有益的优秀人物的传记。出版界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个现象,不仅仅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此外,需要发掘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现在提倡“经典重读”“书香社会”,这些追求非常好,但不能局限在书斋里读书。经典阅读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我认识一批四五十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读传统经典,比如他们自己编选了一本王阳明的书信小册子,加上

9、一点简单注释,就开始读,然后把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一起讨论交流,而且还强调学以致用。这些人中有的人在经营企业,是很忙碌的,却仍然发奋读书,而且读了就要用,用在提升自己身心的修养。这只是一个例子,如果留心观察,还可以注意到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更多的读书方式,这方面是我们以往关注不够的,却应纳入到“经典重读”的思考里边来。1.将下列论语中的选句填入第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将下列副词

10、依次填入第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 而是 但是 然而 所以B.不仅 而且 因此 然而 因为C.不仅 也是 但是 因此 所以D.不是 却是 可是 因此 因为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是孔门中唯一的“贤者”。论语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B.五柳先生即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C.史迁即司马迁。所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D.朱熹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他读书时的感悟。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1、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的修身指人们的精神行为要完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B.作者倡导只读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C.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多加强经典阅读,减少文学作品的阅读。D.作者既提倡“书斋里”读书,也鼓励多种读书方式。5.下列对作者肯定的读书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要有“无功利”的态度,乐在其中。B.读书要摒弃“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陋习。C.读书最好做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D.读书要成为一种修养个人心性的活动。6.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远大,请简要概括。7.第段,作者提倡发掘多种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结合你阅读论语的做法,谈谈你的经验。二、本大题共6小题。阅读下面的

12、材料,完成813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13、。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本质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做上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致:获致,得到而陛下说之 说:说说而骏良

14、駃騠不实外厩 实:使充满西蜀丹青不为采 为:“被”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就:成就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是:判断动词,是A. B. C. D.9.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 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永远保持没有止境的休战B.情不胜其欲性情不能控制欲望C.秦不生一焉秦国一个都不出产D.适观而已矣适于观听罢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B.李斯委婉地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C.李斯此段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12.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非秦者去,为客者逐。13.两段文字运用的证论方法多有相同,任选一例简要说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7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